2024年比利时联邦选举
| |||||||||||||||||||||||||||||||||||||||||||||||||||||||||||||||||||||||||||||||||
眾議院全部150席 獲得過半多數需76个席位 | |||||||||||||||||||||||||||||||||||||||||||||||||||||||||||||||||||||||||||||||||
---|---|---|---|---|---|---|---|---|---|---|---|---|---|---|---|---|---|---|---|---|---|---|---|---|---|---|---|---|---|---|---|---|---|---|---|---|---|---|---|---|---|---|---|---|---|---|---|---|---|---|---|---|---|---|---|---|---|---|---|---|---|---|---|---|---|---|---|---|---|---|---|---|---|---|---|---|---|---|---|---|---|
| |||||||||||||||||||||||||||||||||||||||||||||||||||||||||||||||||||||||||||||||||
各地區结果图 | |||||||||||||||||||||||||||||||||||||||||||||||||||||||||||||||||||||||||||||||||
|
比利時於2024年6月9日舉行了聯邦選舉,選出150名眾議院議員,任期五年。[1]歐洲議會選舉在同一天進行。[2]
背景
在經歷了長達494天的漫長組閣過程後,最終產生了由亞歷山大·德克羅領導的政府,這個政府由所謂的「維瓦爾第聯盟」組成(儘管聯盟內產生許多分歧[3])。[4]新政府取代了由蘇菲·威爾梅斯領導的看守少數派政府,該看守政府因應新冠疫情的爆發,獲得反對派授予的緊急全權。
選舉制度
比利時眾議院的150名成員是從11個複數選區選出,這些選區包括十個省和布魯塞爾,每個比利時選區分配4到24個席位。[5] 席位分配採用漢狄法,並在每個選區設有5%的選舉門檻。
87名議員席次來自弗拉芒大區五個省份,分別是安特衛普省(24名)、東法蘭德斯省(20名)、弗拉芒布拉班特省(15名)、林堡省(12名)和西法蘭德斯省(16名),自動歸屬於議會的荷語組。與此同時,來自瓦隆大區五個省份的47名議員席次,分別是埃諾省(17名)、列日省(14名)、盧森堡省(4名)、那慕爾省(7名)和瓦隆布拉班特省(5名),則組成法語組。在布魯塞爾選出的16名代表可以選擇加入任何一個語言組。席位分配每十年根據人口數據進行一次,最近一次是在2022年依據皇家命令進行的,當時布魯塞爾和那慕爾各增加了一個席位,而埃諾和列日各失去了一個席位。[6]
60名成員組成的參議院包括50名來自各地區和社群議會的代表,以及10名根據聯邦選舉結果按比例分配給各政黨的增選參議員。[5]
所有年滿18歲的比利時公民都有義務參加選舉。居住在比利時的非比利時公民(無論是否擁有歐盟國籍)無法投票,而居住在海外的比利時公民則可以登記投票。
在布魯塞爾的全部19個市鎮和9個德語市鎮,以及159個佛蘭德市鎮,選舉是通過電子投票進行的。而在141個佛蘭德市鎮以及所有253個(非德語區)的瓦隆市鎮,選舉是通過紙質選票進行的。
參選政黨
議會政黨
政黨 | 意識形態 | 政治立場 | 黨魁 | 2019年選舉結果 | 執政 |
---|---|---|---|---|---|
新佛拉蒙聯盟 Nieuw-Vlaamse Alliantie |
保守主義 佛拉蒙民族主義 |
中間偏右至右派 | 巴特·德韋弗 | 25 / 150 |
反對黨 |
佛拉蒙利益黨 Vlaams Belang |
右派民粹主義 佛拉蒙民族主義 |
右派至極右派 | 湯姆·范赫里肯 | 18 / 150 |
反對黨 |
社會黨 Parti Socialiste |
社會民主主義 | 中間偏左 | 保羅·馬涅特 | 20 / 150 |
執政聯盟 |
前進 Vooruit |
社會民主主義 | 中間偏左 | 梅利薩·德普拉特爾 | 9 / 150 |
執政聯盟 |
革新運動 Mouvement Réformateur |
自由主義 | 中間偏右 | 喬治·路易·布歇 | 14 / 150 |
執政聯盟 |
開放佛拉蒙自由民主黨 Open Vlaamse Liberalen en Democraten |
自由主義 | 中間偏右 | 湯姆·翁傑納 | 12 / 150 |
執政聯盟 |
生態 Ecolo |
綠色政治 | 中間偏左 | 拉潔·馬萬 尚-馬克·諾萊 |
13 / 150 |
執政聯盟 |
綠黨 Groen |
綠色政治 | 中間偏左 | 娜迪亞·納吉 傑瑞米·范尼克豪特 |
8 / 150 |
執政聯盟 |
基督教民主和佛拉蒙 Christen-Democratisch en Vlaams |
基督教民主主義 | 中間派至中間偏右 | 薩米·馬赫迪 | 12 / 150 |
執政聯盟 |
比利時工人黨 Parti du Travail de Belgique |
社會主義 馬克思主義 |
左派至極左派 | 拉烏爾·海德鮑 | 12 / 150 |
反對黨 |
承諾者 Les Engagés |
社會自由主義 | 中間派 | 馬克西姆·普雷沃特 | 5 / 150 |
反對黨 |
民主聯邦獨立 Démocrate fédéraliste indépendant |
地區主義 社會自由主義 |
中間派至中間偏右 | 弗朗索瓦·德斯梅特 | 2 / 150 |
反對黨 |
其他政黨
政黨 | 意識形態 | 政治立場 | 選區 |
---|---|---|---|
空白黨 Partij BLANCO |
單一議題 | 中間派 | 佛拉蒙與瓦隆 |
比利時聯盟 Belgische Unie – Union Belge |
保皇派 單一主義 |
中間派 | 佛拉蒙與瓦隆 |
聯合 L'Unie |
單一主義 | 中間派 | 佛拉蒙與瓦隆 |
替代2024 Alternatief 2024 |
參與式民主 | 中間派 | 弗拉芒布拉班特 |
農民公民利益 BoerBurgerBelangen |
農業主義 | 中間偏右 | 佛拉蒙 |
動物黨 DierAnimal |
動物福利 環境保護主義 |
中間偏左 | 安特衛普 |
常識 Gezond Verstand |
自由主義 反佛拉蒙獨立 |
中間偏右 | 東法蘭德斯 |
比利時伏特黨 Volt België |
社會自由主義 歐洲聯邦主義 |
中間偏左 | 全部 |
為你 VoorU |
自由主義 自由意志主義 |
右派 | 佛拉蒙 |
公民集體 Collectif Citoyen |
參與式民主 | 中間派 | 瓦隆 |
我們的家 Chez Nous |
反移民 民族保守主義 |
極右派 | 瓦隆 |
福阿德·阿希達爾隊 Team Fouad Ahidar |
少數族群利益 | 中間派 | 布魯塞爾 |
集會 Agora |
參與式民主 | 中間派 | 瓦隆 |
工人鬥爭 Lutte Ouvrière |
托洛茨基主義 | 極左派 | 瓦隆 |
民調
在2024年比利時聯邦選舉的前夕,各種機構進行了意向調查,以了解比利時選民的投票意圖。這些民意調查的日期範圍從2019年5月25日比利時聯邦選舉後的幾個月開始,[7]直到2024年比利時聯邦選舉前不久。[8]全國性的調查結果通常會按數字分為三個比利時地區:佛蘭德、布魯塞爾和瓦隆。[9][10]
選舉結果
選舉結果顯示,新弗拉芒聯盟依然是众议院中最大的政黨,而由首相亞歷山大·德克羅及其所屬的開放弗拉芒自由民主黨領導的現任聯合政府儘管該黨在選舉中僅位列第九,仍以一席之差保住了多數席位。革新運動成為布魯塞爾和瓦隆尼亞地區的最大黨。[11]
政党 | 票数 | % | +/– | 席数 | +/– | |
---|---|---|---|---|---|---|
新弗拉芒聯盟 | 1,167,061 | 16.71 | +0.68 | 24 | –1 | |
弗拉芒利益 | 961,601 | 13.77 | +1.82 | 20 | +2 | |
革新運動 | 716,934 | 10.26 | +2.70 | 20 | +6 | |
比利時工人黨 | 688,369 | 9.86 | +1.23 | 15 | +3 | |
前进 | 566,436 | 8.11 | +1.40 | 13 | +4 | |
社會黨 | 561,602 | 8.04 | –1.42 | 16 | –4 | |
基督教民主和弗拉芒 | 557,392 | 7.98 | –0.91 | 11 | –1 | |
行動者 | 472,755 | 6.77 | +3.07 | 14 | +9 | |
开放弗拉芒自由民主党 | 380,659 | 5.45 | –3.09 | 7 | –5 | |
綠黨 | 324,608 | 4.65 | –1.46 | 6 | –2 | |
生態 | 204,438 | 2.93 | –3.22 | 3 | –10 | |
民主聯邦獨立 | 84,024 | 1.20 | –1.02 | 1 | –1 | |
其他政黨 | 299,027 | 4.28 | 0 | – | ||
总共 | 6,984,906 | 100.00 | – | 150 | 0 | |
有效票数 | 6,984,906 | 94.37 | ||||
无效及空白票数 | 416,577 | 5.63 | ||||
总票数 | 7,401,483 | 100.00 | ||||
已登记选民/投票率 | 8,368,029 | 88.45 | ||||
资料来源:IBZ |
參議院
在2011年第六次國家改革後,參議院不再由直選產生。地區議會依據同時舉行的地區選舉結果選出50名參議員(佛拉蒙議會選出29名參議員,法語社群議會選出10名,瓦隆尼亞議會選出8名,布魯塞爾首都大區議會選出2名法語參議員,德語社群議會選出一名)。另有10名增選參議員(6名荷語參議員和4名法語參議員)根據眾議院選舉結果進行分配,使參議員總數達到60 名。[5][12]
政黨 | 席次 | ||||
---|---|---|---|---|---|
選舉席次 | 增選席次 | 總和 | +/- | ||
新佛拉蒙聯盟 | 8 | 2 | 10 | +1 | |
佛拉蒙利益 | 7 | 1 | 8 | +1 | |
變革運動 | 7 | 1 | 8 | +1 | |
比利時工人黨 | 5 | 1 | 6 | +1 | |
社會黨 | 5 | 1 | 6 | -1 | |
前進 | 4 | 0[a] | 4 | +1 | |
基督教民主和佛拉蒙 | 4 | 1 | 5 | 0 | |
承諾者 | 4 | 1 | 5 | +3 | |
開放佛拉蒙自由民主黨 | 2 | 1 | 3 | -2 | |
綠黨 | 2 | 0 | 2 | -2 | |
生態 | 1 | 0 | 1 | -4 | |
親德語社群 | 1 | 0 | 1 | +1 | |
觀點。自由。進步。 | 0 | 0 | 0 | -1 | |
總和 | 50 | 9 | 59 | -1 |
選後
選舉結果公佈後,亞歷山大·德克羅宣布辭去總理職務,自6月10日起生效。此後,他將繼續擔任看守首相,直至新聯邦政府成立為止。湯姆·翁傑納也宣布辭去黨魁,並表示開放佛拉蒙自由民主黨不會參加執政聯盟。法語政黨民主聯邦獨立黨魁弗朗索瓦·德斯梅特與社會黨黨魁保羅·馬涅特也提出辭呈,後者最後被黨委員會挽留。[16]
新佛拉蒙聯盟領袖巴特·德韋弗宣布勝選。佛拉蒙利益雖然位居第二,然而黨魁湯姆·范赫里肯仍對於無法超越新佛拉蒙聯盟感到失望。瓦隆大區的變革運動在數十年來首次擊敗社會黨,黨魁喬治·路易·布歇強調這代表了選民改變的意願。[11][17]
據政治分析師表示,最明顯的聯邦聯盟會是右派的新佛拉蒙聯盟、變革運動,中間偏右的前進黨,中間派的基督教民主和佛拉蒙、行动者,達76席。在開放佛拉蒙自由民主黨與社會黨決定在野後,目前沒有其他執政聯盟的可能。佛拉蒙利益因為各黨設立的封鎖線,不會成為任何執政聯盟的一員。[18][19]
探索性聯盟談判於6月10日,即選舉後的第二天開始。按照傳統,從最大的政黨開始,各政黨領袖會單獨覲見比利時國王。[20] 6月11日,變革運動和行动者宣布了一項初步協議,兩黨將在地區選舉後在瓦隆尼亞議會組成執政聯盟。作為協議的一部分,雙方將在聯邦層級的政府組建談判期間建立夥伴關係。[21]
註釋
- ^ 由於反對參議院這一機構,該黨拒絕增選參議員。
参考文献
- ^ Quand auront lieu les prochaines elections. IBZ Elections. [2023-05-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04).
- ^ Belga. Kogel is door de kerk: op zondag 9 juni 2024 trekken we naar de stembus. vrtnws.be. 17 May 2023 [26 May 2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17 May 2023) (荷兰语).
- ^ Daniel Steinvorth. In Belgien regiert seit einem Jahr eine Ampel-plus-Koalition. Ihre Bilanz fällt gemischt aus. Neue Zürcher Zeitung. 2021-01-0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Liberaler De Croo soll neuer Regierungschef von Belgien werden. Der Standard. 2020-09-30.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5.0 5.1 5.2 Office for Democratic Institutions and Human Rights. Federal Elections, 9 June 2024 (PDF) (报告): 4. 23-26 January 2024 [11 June 202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9 June 2024).
- ^ Brussel krijgt extra volksvertegenwoordiger bij verkiezingen 2024. BRUZZ. 23 November 2022 [21 October 2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17 May 2023).
- ^ De Grote Peiling. Vlaams Belang wipt over N-VA naar eerste plaats, dramatische score voor cd&v en sp.a. Het Laatste Nieuws (Dutch). 13 September 2019.
- ^ DE LAATSTE PEILING. Vlaams Belang blijft de grootste, voor N-VA en Vooruit. 6 June 2024 (荷兰语).
- ^ DE GROTE PEILING. Vlaams Belang blijft grootste partij van Vlaanderen, Vooruit profiteert van Conner-effect. 24 May 2024 (荷兰语).
- ^ Découvrez les résultats de notre sondage : le Vlaams Belang toujours plus haut, le MR en grande forme à Bruxelles. 25 April 2024 (法语).
- ^ 11.0 11.1 O'Carroll, Lisa. Belgium headed for new government as PM set to resign after general election. The Guardian. [10 June 2024]. (原始内容存档于10 June 2024) (英语).
- ^ Brochure of the Senate (PDF). [14 June 202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19 September 2021).
- ^ Senate seat distribution (PDF). [14 June 2024] (荷兰语).
- ^ Matthijs, Herman. De Senaat: wat nu?. Doorbraak. 14 June 2024 [14 June 2024]. (原始内容存档于14 June 2024) (荷兰语).
- ^ Flemish nationalists largest party in Belgian Senate. 12 June 2024 [14 June 2024]. (原始内容存档于15 June 2024).
- ^ Post-Belgian Elections Live: PS leader tries to resign, MR wants to form government soon. 10 June 2024 [11 June 2024]. (原始内容存档于12 June 2024).
- ^ Haeck, Pieter; Gijs, Camille; Jack, Victor. Belgium drifts to the right — but not far right. 9 June 2024 [11 June 2024]. (原始内容存档于10 June 2024).
- ^ Walker, Lauren. Long road ahead or quick decisions: What possible coalitions can be formed?. 10 June 2024 [11 June 2024]. (原始内容存档于10 June 2024).
- ^ "Federal coalition puzzle can be solved quickly, but N-VA will have to make choices". 11 June 2024 [11 June 2024]. (原始内容存档于12 June 2024).
- ^ Chini, Maïthé. Now what? How Belgium's government formation works. 9 June 2024 [11 June 2024]. (原始内容存档于11 June 2024).
- ^ Post-Elections Live (day two): Wallonia reaches government agreement. 11 June 2024 [11 June 2024]. (原始内容存档于11 June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