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 7.2英寸榴彈炮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BL 7.2英寸榴彈炮 Mk I-IV
1944 年 9 月,一群隸屬皇家炮兵第51(倫敦)重型防空兵團的士兵正在操作大砲。法國,1944 年 9 月。
类型榴彈炮
原产地英國
服役记录
服役期间1940–1944
参与战争/衝突第二次世界大戰
生产历史
研发日期1940
生产日期1940–1944
衍生型Mk I, Mk II, Mk III & Mk IV
基本规格
重量10.22 long ton(10.38 t)
长度24英尺4英寸(7.42米)
枪管长度14英尺3英寸(4.34米)
L/22.4
宽度9英尺(2.7米)
高度4英尺3英寸(1.30米)
操作人数10

炮弹標準高爆榴彈 Mk 3D
炮弹重量202英磅(92公斤)
口徑7.2英寸(182.9毫米)
后膛韋林式間斷螺紋炮閂 & 史密斯-阿斯伯里機構
射击仰角0° to 45°
回旋角度4° left & right
射速在最佳條件下每分鐘三發
枪口初速1,697 ft/s(517 m/s)
最大射程16,900 yd(15,500米)
BL 7.2-inch howitzer Mk 6
安裝在M1炮架上的BL 7.2英寸Mk 6榴彈炮。萊茵河,1945 年。
服役记录
服役期间1944–1960s
参与战争/衝突第二次世界大戰
生产历史
研发日期1944
生产日期1944–1945
基本规格
重量拖曳狀態: 17.5 long ton(17.8 t)
射擊狀態: 13 long ton(13 t)
长度34英尺(10米)
枪管长度20英尺8英寸(6.30米)
L/33.1
宽度8英尺(2.4米)
高度8英尺3英寸(2.51米)
操作人数12

射击仰角-1° to 63°
回旋角度中心線左右各30°
枪口初速1,925 ft/s(587 m/s)
最大射程19,667 yd(17,984米)

BL 7.2 英寸榴彈炮英國陸軍在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使用的重型榴彈炮。

歷史

1940 年,英國陸軍得出結論,暫時在部隊中唯一可用的重型榴彈炮,即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代的BL 8英寸榴彈炮,射程不足以滿足第二次世界大戰條件下的戰時要求。 作為權宜之計,英國陸軍決定將現有的炮管重鑄成較小的口徑,並開發新系列的彈藥以達至戰時所需的射程。[1][2][3]

Marks I–IV

8英寸炮管重鑄為 7.2英寸(183毫米) 並保留了舊式箱型炮架,原來的鋼製輪輞被新的充氣炮輪取代。新的四連裝藥彈藥將射程增加至16,900 yd(15,500米),但當使用四連裝藥時,後坐力導致武器猛烈後退並向後跳。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兩個楔形斜坡被放置在車輪後面,儘管榴彈炮有時仍然可以跳過那些楔形斜坡,進而對榴彈炮操作人員構成危險。Mark I–IV 僅在使用的原始8英寸炮管和轉換類型上有所不同;一些炮管和炮架也由美國第一次世界大戰庫存提供。[1][2][4]

Mark V

1944 年,幾支 7.2 英寸的炮管被放置在英國陸軍已經使用的M59加農炮使用的美國“M1炮架”上,成為BL 7.2 英寸榴彈炮 Mk V。Mk V 的生產數量很少,而且從未配發給炮兵團。然而,實際表現顯示“M1炮架” 能夠承受更大的後坐力。[1][2]

Mark 6

“BL 7.2 英寸 Mk 6 榴彈炮”(羅馬數字有所變化)保留了 Mk V 的 M1炮架,但有一支比以前更長6英尺5英寸(1.96米) 的全新7.2英寸口徑炮管,另外彈藥增加至五連裝藥。更長的炮管和額外的裝藥將射程增加至 19,600 yd(17,900米),[5] 新炮架提供了一個更穩定的炮術平台,大大提高了榴彈炮精準度。Mk 6被認為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榴彈炮,戰後仍繼續服役。[1][2]

英聯邦軍隊服役紀錄

第一批 7.2 英寸榴彈炮從 1942 年年中開始配發給炮兵團,並在北非和後來的諾曼底登陸中投入使用。 在緬甸,它們以每個軍團裝備兩支榴彈炮。 到 1944 年底,大部分早期型號已被Mk 6取代。[1][2] BL 7.2 英寸榴彈炮通常用於皇家砲兵集團軍群(AGRA) 中的四個重型火砲團(以及四個配備155毫米M59加農炮M59加農炮的重型火砲團),為英國及英聯邦軍隊提供重型火力支援。BL 7.2 英寸Mk 6榴彈炮一直在英國陸軍服役,直到1960年代初。[2][6][7]

印度陸軍服役紀錄

1957 年印度陸軍查謨和克什米爾中組建了第60重型火炮團。該部隊的獨特之處在於它由四個連組成,每個連有四門BL 7.2 英寸Mk 6榴彈砲,這與其他印度砲兵團的標準三連(每個六門火炮)組成不同。第60重型火炮團參加了第二次印巴戰爭第三次印巴戰爭。90年代初,第60重型火炮團改組為野戰團,所有重型火炮移交給第61重型火炮團。這些榴彈炮最終在 90 年代後期退役。

使用國家

 纽芬兰自治领[6]
  • 第59(紐芬蘭)重炮團
 英国[6][8][9]
  • 第1重炮團
  • 第32重炮團
  • 第51(低地)重炮團(愛丁堡市義勇炮兵) – 西線戰役
  • 第52(貝德福郡義勇騎兵)重炮團 – 西線戰役
  • 第53重炮團
  • 第54重炮團
  • 第55重炮團
  • 第56重炮團 – 地中海戰線
  • 第58重炮團
  • 第60重炮團
  • 第61重炮團
  • 第75重炮團
  • 第171重炮團
  • 第114(韋息士)野戰團 – 緬甸戰役
  • 第8(貝爾法斯特)重型防空團 – 緬甸戰役
  • 第52(倫敦)重型防空團 – 緬甸戰役
  • 第 56(康沃爾)重型防空團 – 緬甸戰役
  • 第 67(約克和蘭開斯特)重型防空團 – 緬甸戰役
  • 第 101 重型防空團 – 緬甸戰役
 印度
  • 第143重炮團
  • 第60重炮團 – 第二次印巴戰爭及第三次印巴戰爭
  • 第61重炮團 – 第二次印巴戰爭及第三次印巴戰爭


相片

References

  1. ^ 1.0 1.1 1.2 1.3 1.4 Chris Bishop (ed), The encyclopedia of small arms and artillery, Koo nr Rochester: Grange Books, 2006, ISBN 978-1-84013-910-5.
  2. ^ 2.0 2.1 2.2 2.3 2.4 2.5 Chris Bishop (ed), The encyclopedia of weapons of World War II, London: Metro Books, 1998, ISBN 1-58663-762-2.
  3. ^ Gen Sir Martin Farndale, History of the Royal Regiment of Artillery: the years of defeat, Europe and North Africa 1939–1941, London: Brasseys, 1996, ISBN 1-85753-080-2.
  4. ^ Williford, Glen M. American Breechloading Mobile Artillery, 1875-1953. Atglen, Pennsylvania: Schiffer Publishing. 2016: 108–111. ISBN 978-0-7643-5049-8. 
  5. ^ Royal Armouries Collections. Gun - 7.2-inch British Howitzer Mark 6 on the American M2 Carriage. [12 January 2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01). 
  6. ^ 6.0 6.1 6.2 Nigel F Evans, "7.2-inch howitzer", nigelef.tripod.com, retrieved 26 June 2018.
  7. ^ Nigel F Evans, "Organisations", nigelef.tripod.com, retrieved 26 June 2018.
  8. ^ Gen Sir Martin Farndale, History of the Royal Regiment of Artillery: the far east theatre 1939–1946, London: Brasseys, 2002, ISBN 1-85753-302-X.
  9. ^ Brig N.W. Routledge, History of the Royal Regiment of Artillery: anti-aircraft artillery 1914–55, London: Brasseys, 1994, ISBN 1-85753-0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