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Talk:北洋大学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典範條目北洋大学是一條典範條目,即此條目可作為維基百科社群的典範之作。如有需要,請勇於更新頁面
條目里程碑
日期事項結果
2018年2月22日優良條目評選落選
2018年4月9日典範條目評選入選
新條目推薦
本條目曾於2018年2月17日及2018年3月14日登上維基百科首頁的「你知道嗎?」欄位。
新條目推薦的題目為:
  • 2018年2月17日:1895年,津海关道盛宣怀经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王文韶禀奏光绪帝批准建立的哪所大学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官办大学?
  • 2018年3月14日:1895年10月2日,光绪帝准奏建立的哪所大学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官办大学?
當前狀態:典範條目
          本条目页依照页面评级標準評為典范级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中国文化遗产专题 (获评典范級高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中国文化遗产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中国文化遗产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典范级典范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典範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條目已评为高重要度
天津专题 (获评典范級高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天津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天津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典范级典范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典范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條目已评为高重要度
大学专题 (获评典范級中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大学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大学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典范级典范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典范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條目已评为中重要度

疑点

1、“1895年10月2日,天津海关道盛宣怀通过直隶总督王文绍,禀奏清光绪皇帝设立新式学堂。光绪帝御笔钦准,成立天津北洋西学学堂,并由盛宣怀任首任督办,在盛宣怀和直隶总督王文韶的参与下,125名新生入学呑纳学院,学院由此更名为天津北洋西学学堂。” 天津北洋西学学堂是新创立的,还是呑纳学院改名而来的?或者是天津北洋西学学堂在呑纳学院基础上创立的?说得不够明确

2、从北洋西学学堂开始算,考虑到北洋西学学堂1896年改名为北洋大学堂,是中国最早用“大学”名称的学校,而且1900年颁发了第一个大学毕业文凭,北洋大学堂一般被认为是中国第一所近代大学。英文名中最早用“university”的大学,是金陵大学(南京的汇文书院,The Nanking University),1888年,第二所是燕京大学(北京的汇文书院,The Peking University),1889年。当时大学曾被翻译为书院,如Harvard University称为哈佛书院,president(校长)翻译为山长。至于以洪堡所创办的柏林大学为代表的现代大学,具备学术研究、学术自由、教授治校等主要特征,中国最早的则是国立东南大学,这所大学从附属幼儿园直至大学的实验改革,奠定了现代壬戊学制的主要基础。近代、现代一词是中文中有的概念,英文中并无分别的词。北洋大学堂称为中国人所创办的第一所近代大学,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如说是中国第一所近代大学,则和汇文书院等外国人在中国创办的高等学校可能存在矛盾,不过,如果以授予官方承认的大学毕业文凭这个形式来看,则没有问题。-Kaisi


北洋大学最早授予的是大学毕业文凭。大学毕业文凭和学士学位有区别吗?学士学位好像是中华民国成立后一段时间才规定有的吧?最早授予学位的,应当在教会大学 -Hydii 09:41 2005年11月17日 (UTC)
的确如此。但是,教会大学授予的学位的时候,并不能算是中国的,当时官方还没有这种规定。 -Kaisi 07:43 2005年11月20日 (UTC)

声称北洋西学学堂是中国第一所近代大学显然没有根据,不符合事实。难道北洋西学学堂是近代大学,那以前成立的其他新式学堂像湖北自强学堂,就不是近代大学?另外还有教会学校。 说北洋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命名为“大学堂”的学校,这个说法倒是准确的,可以考证的。另外,近代学校和现代学校在中文中是有区别的,中国是民国成立才算进入现代民主共和社会,清王国末年的癸卯学制只能说是近代学制,癸卯学制虽然是新学制,但是还不够完善,比如大中小学的划分和现代学制相差很大(幼稚园还没有)。民国的壬戊学制才是现代学制,基本上就是今天学制的基础。 -Sitemapp 03:32 2006年9月18日 (UTC)


3. 有关“河北工学院58年复校”是一不合逻辑之说。 原因很简单:51年与北洋大学合校的河北工学院是以赵今声先生(原河工院长)为代表的原河北工学院(校址在河北区黄纬路)。而58年从天大分离出来,回到红桥区北洋桥北洋老校址上复建的学校却是北洋大学老校长(长期的老教务长)潘承孝先生领导复建的另一所大学。它绝非赵今声先生的河北工学院(原河工已融入天大并成为其主流,赵今声先生也已成为天大的主要校领导之一)。虽然被地方政府命以同一个名称,但北洋老校长潘承孝先生领导复建的大学绝非赵今声先生的河北工学院复校。请予以澄清这一史实,今后不要再混淆。[NYKer]

外部链接已修改

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北洋大学中的1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

祝编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7年9月13日 (三) 16:21 (UTC)[回复]

新条目推荐讨论

在候选页的投票结果

优良条目评选

北洋大学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分類:团体和企业-学校及教育组织,提名人:Amazingloong留言2018年2月15日 (四) 15:07 (UTC)[回复]
投票期:2018年2月15日 (四) 15:07 (UTC) 至 2018年2月22日 (四) 15:07 (UTC)
  • 符合优良条目标准:提名人票。近代教育专题系列条目之一。经过扩充、修订、校对,目前已经符合GA标准。—Amazingloong留言2018年2月15日 (四) 15:07 (UTC)[回复]
  • 不符合优良条目标准:同Talk:津沽大学#典範條目評選,來源缺乏,個人認為腳註還是都加一加吧……。補好腳註後煩請Ping我,最後感謝閣下的貢獻,祝春節快樂。—--陳子廷留言2018年2月15日 (四) 16:46 (UTC)[回复]
  • 不符合优良条目标准
    1. 内容缺乏,国立北洋工学院时期、抗日战争时期、1949年至1951年等时段的校史介绍过于简略,几乎只有校名的沿革而无学校本身发展情况的介绍。
    2. 教学一章似乎只介绍了清末学校初建时的情况,民国期间的情况未见介绍。
    3. 很多内容未提供来源。
    4. 校史章节实际上是大事记的写法,建议加以有效整合(当然这是一个比较高的要求)
    5. 建议引用书籍时提供页码或章节。祝春節快樂。--如沐西风留言2018年2月15日 (四) 17:07 (UTC)[回复]
    • (:)回應@如沐西风:段落翔实程度取决于该阶段的现实情况与史料以及重要度。充实每个段落是笔者在评选典范条目的安排,目前,对提及的部分进行了一定扩充。学制一章的问题,根据学者研究,北洋大学学制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全国统一学制颁布之前。但目前已对民国阶段进行了简单概括性叙述。笔者以为“大事记”或者是“编年体”是适合此类历史主题条目的历史沿革部分的写法,并无不妥,但细部整合调整润色是一直都在做的。--Amazingloong留言2018年2月16日 (五) 18:57 (UTC)[回复]
      • (!)意見:感谢及时的回应。
        1. 对于这个条目,史料并不是制约因素。刚刚读了李义丹《天津大学(北洋大学)校史简编》关于北洋大学时代的部分50页。另外可以用的还有《北洋大学-天津大学校史》和《北洋大学-天津大学校史资料选编》。
        2. 条目的参考资料有一点不理解,作为北洋大学的条目,引用了南开校史书籍,却不引用天津大学/北洋大学校史专著。或许也是内容不足的原因之一。
        3. “充实每个段落是笔者在评选典范条目的安排”,实在抱歉,我不认为条目的现状符合优良条目标准关于内容的要求。内容缺失的问题仍然很大。试举几例
          • 北洋大学堂时代,汉文课程不做八股只试策论;除汉文课和部分外语课,其他课程均由外籍教师授课,外语授课,使用外国原版教材
          • 1913年教育部曾拟将北京大学并入北洋大学
          • 学生参加五四运动,校长开除60%以上在校生
          • 1920年6月法科最后一班毕业(法科终结可能宜算在此时,天津大学网站和《天津大学(北洋大学)校史简编》都持此说)
          • 改名北洋工学院的原因是,达不到大学组织法要求的三个学院,当不上大学,只能当独立学院
          • 火灾后修楼为蔡远泽任上完成
          • 李书田任校长时北洋大学的发展与学生驱李
          • 二三十年代非常缺钱
          • 李书田恢复多科性北洋大学的计划
          • 北洋大学录取学生宁缺毋滥,自建校至1951年告终,招生时常招不满
          • 1938年南迁汉中(城固县)
          • 西迁时代校友自发设立的泰顺北洋工学院与北洋工学院西京分院
          • 1931年北洋学生自治会南下请愿、一二九运动中的北洋大学
          • 第二次国共内战中北洋大学的学生运动,反内战运动、520血案
          • 1949年后学校的改造
          • 各时期师生人数应适当介绍,这可以反映学校规模
        4. 如果说不宜讲这么细,那应想办法调整全章节的详略。北平临时大学补习班第五分班的事情写了一大段,上面所列的事情几乎一点不提,实在说不过去。若论重要性,上面所列多为重要内容。
        5. 现在条目里的校史一章,实际上更接近于沿革。沿革与校史不同,后者有更丰富的内容。好比写天津市条目的历史,如果只讲明清时归哪个府、后来归哪个省、哪一朝时这一级政区叫什么名字,显然是不合适的
        6. 章节划分问题。这涉及校史分期问题。条目现状似乎主要按校名来分,但若纯按校名来分抗日战争恐怕应改为分三至四期。实际上这不是最好的分段方式,不能突出学校办学特点,与天津大学校方、校史著作的观点相去亦远。“北洋大学校时期”不过一年左右,一年一期,一年内又能有什么事情发生呢?现今条目抗日战争时期作为一节,想必主编也是理解这种处理方法的道理。
        7. 导言建议调整。仅介绍了校名更易,未介绍办学成就、专业设置、办学特点等内容。
        8. 大事纪写法的问题。基于中文维基现状,连贯的散文写法这个要求可能确实高了一点。我并不认同大事纪写法是“适合此类历史主题条目的历史沿革部分的写法”,如果这真是适合的写法,所有的历史章节直接写成“1912年,……。1913年,……”就下来了,读者想必是不满意的。散文式更适于阅读,大事纪更像原始材料,或是在文后作为附录性质的年表。
        9. 学制一章的问题。作为第一家官办大学,北洋大学堂的学制具有开拓性,早年的学制确实重要。但是后来新建多所大学,专讲民国时代北洋大学的学制确实奇怪了些。按照大学条目一般的写法,这里的一章应该是介绍师资、专业、学生等等。然而这样又面临着一个问题,对于现成的大学,教学或学术一章可以介绍现在或者近年的内容。北洋大学今已不存,各时代区别较大,教学/学术一章写学校最后时段也未必合适,如果每个阶段都写又与校史重复,确实不大好处理。--如沐西风留言2018年2月17日 (六) 10:45 (UTC)[回复]
    • (:)回應@如沐西风:建议固然好,但不符合比例原则。如果我写的是专著,绝大部分建议都会概括接受。但可惜不是,我也倦怠了,不想再写了。--Amazingloong留言2018年2月17日 (六) 14:42 (UTC)[回复]

1支持,2反對:未達標準--Z7504非常建議必要時多關注評選留言2018年2月22日 (四) 15:08 (UTC)[回复]

新条目推荐讨论

在候选页的投票结果

典范条目评选

北洋大学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分類:教育 - 高等教育,提名人:Amazingloong留言2018年3月26日 (一) 06:16 (UTC)[回复]
投票期:2018年3月26日 (一) 06:16 (UTC) 至 2018年4月9日 (一) 06:16 (UTC)

10支持:符合標準--Z7504非常建議必要時多關注評選留言2018年4月9日 (一) 06:17 (UTC)[回复]


校史

若依据武汉大学将校史上推至自强学堂之做法,天津北洋大学占据了博文书院tenney college的校舍,其校史可以上推至1886年,还是比武大早。 逍遥玉笛留言2020年10月28日 (三) 18:27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