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意识雪/沙盒/脚
足,又称腳,解剖学上指陸地脊椎動物腿的末端、支撑该生物的部分。大多数双足及许多四足动物的脚有以下结构:踝关节,脚跟,足弓,脚趾。脚是人和某些脊椎动物肢体的末端接触地面的部分,是人体的负重器官和运动器官。在许多有脚的生物中,脚是腿末端的独立器官,由一个或多个部分或骨骼组成,通常包含爪子和趾甲。人类的脚包含足踝、足跟、足弓、足底、趾根部、足趾、趾甲等部位。[1]
构造
脚的构造分三个部分,即 前、中、后脚部。这三个分布的构造及功能都不一样。[2]
前脚部
是前脚部,即前面分离出来的五个脚趾的总称。姆趾由两节趾骨组成,趾骨头部的内外侧各有一个种子骨。其他四趾则由三节趾骨组成。此外姆趾的这五根趾骨所有足骨中最富弹性的,适合作握住的动作,相当于手指。人在步行时,以前足部抓住地面,让身体前进。[2][3]
中脚部
中脚部主要由第一至第五跖骨(细长度与脚趾相当的 五根骨)组成,具有一定程度的伸缩性。各跖骨都由韧带与骨骼头部相结合,体重加上去,足弓会有某种程度上的降低。跖骨是具有弹力的骨骼。[2][3]
后脚部
后脚部由跗骨组成,足跟骨由根骨、距骨、舟骨、第一楔骨、第二楔骨、第三楔骨、骰骨等七块骨骼所形成, 再加上强度很高的韧带连接构成。对于人类直立时的安定感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部分,步行运动时先由足跟骨感觉地面的压力,其次再由脚的外侧部自趾骨头部向内侧移动,从第五趾骨头部向第一趾骨头部移动,由此脚开始往前踢,开始步行运动。[2][3]
脚型
在人类进化中,脚型的产生是双足步行的功能性紧张的结果。研究证据表明,影响脚的形状和尺寸变化的原因有很多,可以归纳为生物学因素和环境因素。生物学因素主要包括:种族、性别、年龄等;环境因素包括:穿鞋习惯、地域和体重等。[4]
生物学因素
种族
人种差异可能是由于基因因素、生活习惯的影响所造成的。成人脚型存在种族差异。相同脚长条件下,以日本为代表的蒙古人种足宽大于法国人和澳大利亚人。相同足弓高度条件下,以日本为代表的东亚人脚长短于印度尼西亚人。[5]儿童脚型也存在种族差异,德国儿童的脚细长,而巴西儿童的前足窄,后跟宽。[6]德国儿童相对于南非儿童足弓较高。[7]
性别
男性脚长、后足长、脚宽、脚趾围、跗背围、踝间围、脚趾高度、足弓高度、踝关节高度等方面显著大于女性。按照脚长标准化后,中年男性在后足长,踝关节长度,脚趾围,踝间围,大脚趾高度,踝关节高度方面仍然显著大于女性。[8]在同等脚长情况下,男性的脚更宽,脚趾围和跗背围更大,足弓高度更高;而女性拇外翻角度显著大于男性。[9]对于儿童,在相同年龄条件下,男生脚长,脚宽,后跟宽,脚趾围,跗背围,跖趾关节高度,内侧足弓高,足背高均高于同龄女生。按照脚长标准化后,男生在脚宽,脚趾围和足背高方面仍然显著大于同龄女生,[10]而女生脚趾长度仍显著大于男生。[5]
年龄
人的脚型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年龄不断变化的。在人生的不同年龄阶段,足型表现出很多不同的具体特征。[8]
婴儿时期,人的足平坦宽厚且非常柔软,随年龄增长,足逐渐骨化变硬,变长变宽,横弓更明显。[11]儿童及青少年时期,人的足型不断发生变化,男生在 18 岁之前,足长、足宽和足高度逐渐增加;女生足长,足宽则在13岁之前逐渐增加,13岁时基本达到平台期,15岁时,足高度达到稳定状态。[5]成年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脚型依然是可塑的。与年轻人相比,中年人的大脚趾高度,内侧足弓高度,踝关节高度显著较高;与中年人相比,老年人脚趾围显著增大,内侧足弓高度显著降低。[8][12]
环境因素
穿鞋习惯
穿鞋习惯可能影响脚型。同地区长期穿鞋者相比,习惯性裸足者五趾间距有显著性增大。[13]长期穿鞋者脚长、脚宽、足弓高度指数均显著小于长期裸足者;但是长期穿鞋者足弓弹性显著优于长期裸足者。从足弓弹性角度来讲,习惯性穿鞋有利于儿童足弓的发育。[14]也有研究认为,不合脚的鞋子会增加足部的压力,带来不适感,严重时会引起足部疾病。[15]
地域环境
地域环境会对成人脚型产生影响。对比台湾成人女性与日本成人女性脚型,台湾女性身高较高,体重较高,脚型更加宽大。日本女性足长、内侧足长和外侧足长均显著较短;后跟宽,跗背围,踝尖围均显著较小,拇外翻角度显著较大,足弓高度较高。[16]
文化
由於腳在運動中頻繁受到外力和摩擦,世界各地的人們經常使用襪子和鞋來保護雙腳。不合適的襪子或鞋會反而造成腳部損傷。[15]
另外文化因素也強烈影響對腳的處置。很多宗教場所要求人們必須脫鞋進入,又如中國古代女性纏足的風俗。
服饰
鞋袜在发明之初用于保暖、保护双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鞋袜更多的变为一种时尚。不合适的鞋袜会损伤脚部。藏族青少年幼时常穿不合脚的藏靴,导致锤状足[註 1]比例较高。[17]
宗教
部分伊斯兰教和佛教场所的礼仪要求参观者脱鞋进入。[18][19]
恋足
恋足即对脚感兴趣,伴有强烈的性冲动,甚至能从中得到性满足。有男性通过凝视和亲吻脚部,无需摩擦生殖器就能达到性高潮;。而有些人把脚作为唤起性的手段,还需要生殖器的摩擦来达到性高潮。[20]恋足群体的嗜好对象不仅仅局限于脚,而是扩大到腿、鞋袜以及服饰搭配与影像等范畴,形成“恋丝”、“恋味”、“恋鞋”等多种嗜好。 [21]
缠足
自从缠了双足,每日只能坐在房中,不能动作,往往有能做 到的事情,为了足不能行,亦不能做了,真正像个死了半截的人。面黄肌瘦,筋骨缩小,终日枯坐,血脉不能流通,所以容易致成疥病,就不成疹病,也是四肢无力,一身骨节酸痛。
——秋瑾,《精卫石》
由于中国历史上妇女地位低下,對男性來說,小腳具有性吸引力。[22]缠足用结扎捆绑的办法对脚进行压迫,抑制生长,造成骨折、畸形。缠足不仅对女性带来身体上的影响,还对其性情、知识、胆量等造成不良影响。[23]
结构与功能
名称或部位 | 数量及时期 | 描述 |
---|---|---|
双足形成 | 胚胎期3 一 4周 | 已经胎动 |
趾分5趾 | 胚胎期第5周 | 胎儿形成过程 |
出生后足 | 左1、右1 | 肢体运动协调躯体 |
足趾 | 左5、右5 | 抓地抓物及细小动作与作工 |
双足移动学步 | 出生后9一10个月 | 站立行走负荷体重 |
拇趾承受力 | 5.4千克 | 反映站立时负重的作用力 |
食趾承受力 | 2.7千克 | 反映站立时负重的作用力 |
双足骨骼 | 共52块(全身骨骼的六分之一) | 组成足部结构 、关节的钙质等物质的代谢等调节 |
双足关节 | 共66个 | 局部各种活动 , 富有弹性等功能 |
双足韧带 | 共214条 | 使各关节易于联络活动 , 协调及缓冲压力 |
双足肌肉 | 共38条(全身肌肉的43%) | 舒张及收缩之运动功能 , 具有冲击力 |
足弓 | 纵弓高度:男性4.74厘米,女性3.13厘米 | 富有弹性 , 缓冲重力 , 减轻震荡 , 保护关节 |
双足神经 | 共有三条 : 腓深神经、腓浅神经及胫神经。又分若干小细微纤维 | 完成感觉、运动及反射功能 |
双足动、静脉血管 | 共有50条大小血管及若干小细微毛细血管 | 动脉输送营养物质 , 静脉回收废物由机体处理 |
足部穴位及脏器敏感区点 、 经络 | 穴位66个 ( 占全身的十分之一)敏感区点72个,经络 6 条 | 临床诊断及治疗的用途 |
双足微血管及淋巴管 | 约占全身微血管及淋巴管的7% | 与大循环之血管保持调节或平衡状态 |
浅淋巴管管径 | 0.1-0.2毫米 | 收集废物及进行免疫活动 |
深淋巴管管径 | 0.3-0.6毫米 | 收集废物及进行免疫活动 |
皮肤吸收率 | 1-2% | 14C标志氢化考的松 |
足拓掌小汗腺 | 每平方厘米约620个 | 排泄功能 |
汗液含乳酸量 | 220-370mg% | 排泄功能 |
双足体表面积 | 占全身面积的7% | 面积相对小 |
双足移动空间 | 每跷为0.5秒,二跷为一步,一步等于1秒,60步/分钟 | 行走、跳跃及奔跑等活动 |
足踢一次 | 冲击力500千克 (等于全身肌肉收缩力的万分之一 ) | 局部及全身协调运动 |
行走趾敲击地面 | 60-100次/分钟 | 缓冲压力 , 抵消地心吸引力 |
双足震动力 | 162次/分钟 | 机体与地面的物理作用 |
人一生中步行量 | 42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10周) | 空间移动 |
足部趾籽骨 | 左右侧共92.6%,单侧为3.7% | 保护拓骨及关节活动功能 |
足长宽度平均值 | 长度(cm): 男右23-27.5 男左23.0-27.2 女右20.5-24.6 女左20.0-20.2
宽度(cm ): 男右8-10.4 男左8-10.4 女右7.2-9 1 女左7.4-9.3 |
与性别、职业、生活地区有关,又与制鞋、袜业有联系 |
足与躯体重心分布关系 | 至足跟部为4.9% 。至最长的趾尖部为55.1% | 负荷体重及负重物 |
血管内血流速度(均值) | 女性12.5cm/秒
男性14cm/秒 |
补充和维持足部营养、产热 |
足部动脉压 | 高于上肢的三分之一 | 维持体循环 |
足部静脉压 | 站立时比平卧位高出90mmHg | 维持体循环 |
足部皮肤温度 | 趾尖部20-22摄氏度
足掌部28摄氏度 |
局部产热散热调节代谢 |
注释
- ^ 一种足部畸形
参考文献
- ^ Foot.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英语).
- ^ 2.0 2.1 2.2 2.3 崔丽娜. 足部生理运动分析与慢跑鞋功能材料设计. 西部皮革. 2011, (15): 34-37.
- ^ 3.0 3.1 3.2 郭虹,陈晓玲. 从脚部结构及卫生学角度分析袜子的性能. 广西纺织科技. 2008, 37 (5): 43-45.
- ^ 徐苗苗. 中国儿童青少年脚型分型的研究. 上海体育学院硕士论文. 2018.
- ^ 5.0 5.1 5.2 Kouchi M. Foot Dimensions and Foot Shape: Differences Due to Growth,Generation and Ethnic Origin. Anthropological Science. 1998, 106: 161-188.
- ^ Sacco I C, Onodera A N, Bosch K; et al. Comparisons of foot anthropometry and plantar arch indices between German and Brazilian children. BMC pediatrics. 2015, 15 (4): 1-6.
- ^ Hollander K, van der Zwaard B C, de Villiers J E; et al. The effects of being habitually bare foot on foot mechanics and motor performance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ged 6-18 years: study protocol for a multicenter cross-sectional study (Barefoot LIFE project). Journal of foot and ankle research. 2016, 9 (1): 36.
- ^ 8.0 8.1 8.2 Tomassoni D, Traini E, Amenta F. Gender and age related differences in foot morphology. Maturitas. 2014, 79 (4): 421-427.
- ^ Krauss I, Langbein C, Horstmann T; et al. Sex-related differences in foot shape of adult Caucasians a follow up study focusing on long and short feet. Ergonomics. 2011, 54 (3): 294-300.
- ^ Delgado-Abellan L, Aguado X, Jimenez-Ormeno E; et al. Foot morphology in Spanish school children according to sex and age. Ergonomics. 2014, 57 (5): 787-797.
- ^ Mc Keon P O, Hertel J, Bramble D; et al. The foot core system: a new paradigm for understanding intrinsic foot muscle function. 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2015, 49 (5): 290.
- ^ Saghazadeh M, Kitano N, Okura T. Gender differences of foot characteristics in older Japanese adults using a 3D foot scanner. Journal of foot and ankle research. 2015, 8 (1): 2-9.
- ^ Li Ping Wang Q C M, Yao Dong Gu, Yang Shu, Justin Fernandez. Foot morphological difference between habitually unshod runners and shod runners through inverse modelling. Journal of Biomimetics, Biomaterials and Biomedical Engineering. 2016, 26 (2): 19-27.
- ^ Hollander K, de Villiers J E, Sehner S; et al. Growing-up (habitually) barefoot influences the development of foot and arch morphology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Scientific reports. 2017, 7 (1): 8079.
- ^ 15.0 15.1 Branthwaite H, Chockalingam N, Greenhalgh A. The effect of shoe toe box shape and volume on forefoot interdigital and plantar pressures in healthy females. Journal of foot and ankle research. 2013, 6 (1): 28.
- ^ Lee Y C, Kouchi M, Mochimaru M; et al. Comparing 3d Foot Shape Models between Taiwanese and Japanese Females. Journal of human ergology. 2015, 44 (1): 11-20.
- ^ 张林杉. 藏族青少年脚型结构特点研究. 中国皮革. 2019, 48 (5): 61-67.
- ^ 远处,有梵音传响 ——《澜湄有礼》之四“宗教礼仪”. 人民日报. 2019-02-18.
- ^ 宗教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新疆日报网. 2017-06-28.
- ^ 陈仲舜. 一个恋足癖的故事. 心理与健康. 1995, (2): 3.
- ^ 行佳丽,萧翔鸿. “性少数”中的“低调者”大陆恋足群体恋足影响因素调查. 中国性科学. 2014, 23 (1): 86-91.
- ^ 【奇趣史話】揭秘三寸金蓮 竟含濃厚性意識. 2013-04-01.
- ^ 曾繁花. 晚清女性身体问题研究 基于若干报刊的考察. 暨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11.06.
- ^ 徐嘉生,张太生,王贞. 足部结构与功能综述. 双足与保健. 1995, (1): 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