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Birdy0017/俄国和苏联的干旱和饥荒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1921年俄罗斯的海报“记住那些挨饿的人!”(俄語:Помни о Голодающих!)

饥荒和干旱在整个俄国的历史中早已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常常由政治或经济不稳定、糟糕的政策、环境问题和战争而导致人道主义危机。 干旱和饥荒的发生在当时俄国苏联非常有规律性,饥荒几乎每十到十三年发生一次,干旱则每五至七年。 戈卢别夫和德罗宁根据生产地易遭受干旱情况来区分出三种干旱地区:中央(在伏尔加河盆地北高加索地区中央黑钙土地区),南部(伏尔加河、伏尔加-维亚特卡地区、乌拉尔地区、乌克兰)以及东欧(西部的草原和森林-草原带和东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

1900年之前的干旱和饥荒

在17世纪,俄国经历了1601-1603年俄国大饥荒,从人口的角度来讲,它可能造成200万人死亡,这被认为是最严重的饥荒(1/3的人口)。(估计有500万人死于1920-1922年的饥荒)。大饥荒包括1315–1317年大饥荒,这影响了欧洲大部分地区,包括俄罗斯的一部分,[1][2] 以及波罗的海国家。[3] 《Nikonian纪事》撰写于1127年和1303年之间,其中饥荒时期的记录不少于11年。[4] 1900年之前最严重的危机之一是1891-1892年饥荒,其中死亡了375,000到500,000 人,主要是由于饥饿有关的疾病。 原因包括大型秋季干旱导致农作物歉收。政府尝试通过减轻灾害的影响来增加民众对专制政权的信心和缓和沙皇制度后期的政治不稳定状况,但是最终失败了。[5]

1900年之后的干旱和饥荒

饥饿的妇女,1921年
三个儿童死于饥饿,1921年
饥饿的儿童,1922年

戈卢别夫和德罗宁的报告给出了1900年-2000年俄罗斯的大饥荒时间点[6]

  • 中央: 1920, 1924, 1936, 1946, 1972, 1979, 1981, 1984.
  • 南部: 1901, 1906, 1921, 1939, 1948, 1951, 1957, 1975, 1995.
  • 东部: 1911, 1931, 1963, 1965, 1991.

20世纪初

1905年俄国革命的失败似乎影响了粮食的产量,限制了食品供应。

20世纪10年代

俄罗斯革命俄国内战 期间,总的农业产量在下降。 和1913年的8.01千万吨农产量相比,1920年的农产量仅为4.61千万吨。到1926年,它几乎恢复到战前的水平,达到7.68千万吨[7]

20世纪20年代

1920年代早期会看到一系列的饥荒。 苏联的第一次饥荒发生在1921-1923年并获得了广泛的国际关注。 受影响最大的地区是欧洲俄罗斯 的东南部地区的(包括 伏尔加河区域、尤其是乌拉尔共和国,请参阅1921-22年韃靼斯坦饑荒)和乌克兰。 估计有16万人可能受到影响和高达5万人死亡。[8][9] 南森 荣获1922年 诺贝尔和平奖,部分原因是他在俄罗斯担任救济事务高级专员期间所做的工作。[10] 来帮助苏联饥荒的组织有国际拯救儿童联盟和 国际红十字委员会的.[11]

当 1921年俄罗斯饥荒爆发后, 美国救济管理局的主管沃尔特·莱曼·布朗在欧洲,开始与苏联的副人民委员谈判、 马克西姆·马克西莫维奇·李维诺夫里加,拉脫維亞. 达成了一项协议,在1921年8月21日,布朗和人民对外贸易委员列昂尼德·克拉辛还签署了一项附加实施协议1921年12 月30日。 美国国会根据1921年末的《俄罗斯饥荒救济法案》拨款2000万美元用于救济。

在鼎盛时期,ARA雇佣了300名美国人,12万多名俄罗斯人,每天为1050万人提供食物。它在俄罗斯的行动由威廉·哈斯克尔上校领导 . ARA的医学部从1921年11月到1923年6月运作,帮助克服了当时肆虐俄罗斯的斑疹伤寒 。ARA的饥荒救援行动与俄罗斯规模小得多的 门诺派教徒、犹太和贵格会教徒 的饥荒救援行动同时进行。[12][13]


ARA在俄罗斯的业务在1923年6月15日被关闭,原因是发现俄罗斯恢复了粮食出口。[14]

20世纪30年代

1932-1933年苏联饥荒最严重的地区以黑色标记

1932-1933年苏联饥荒

苏联第二次大饥荒发生在30年代的苏联农业集体化。主要原因包括1932 - 33没收的粮食和其他食品,苏联当局造成了饥荒和超过四千万人的受到影响,尤其是在南方的 頓河 (俄羅斯)也和 庫班地區乌克兰,根据不同的估计,数百万人饿死或死于与饥荒有关的疾病(事件称为乌克兰大饥荒)。[15]哈萨克斯坦的饥荒可能是最严重的,那里半游牧牧民的传统生活方式最受苏联的农业策略的干扰。[16]

关于乌克兰大饥荒是政策的巨大失败还是蓄意的种族灭绝行为,仍然存在争议。[17]羅伯特·康奎斯特认为,这场饥荒不是斯大林故意造成的,但“随着饥荒迫近,他本可以阻止这场饥荒,但他把“苏联利益”放在了“喂饱饥民之外”——从而有意识地助长了饥荒”[18]。迈克尔·埃尔曼对饥荒的分析发现,“有一些证据表明,在1930-33年……斯大林也用饥饿在他对农民的战争中”,他称之为“有意识的饥饿的政策”,但总结说,有几个因素,主要关注领导层的罪责,继续把集体化和工业化置于防止大规模死亡之上,[19]由于他们列宁主义的立场,认为饥饿是“工业化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进步政策的必要代价”,因此没有“把饥荒看作是一场人道主义灾难,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来缓解痛苦,因此只做了有限的救济工作。[20]

同样,马克·陶格得出的结论是,饥荒不是有意的种族灭绝,而是失败的经济政策的结果:

尽管1932年的低产可能是一个缓和的环境,但政权仍然要为苏联人民在30年代早期的贫困和苦难负责。这里提出的数据比以往提供的数据更精确地衡量了集体化和强迫工业化的后果;如果有什么不同的话,这些数据表明,这些政策的影响比人们想象的还要糟糕。然而,他们也指出饥荒是真实存在的,是经济政策失败的结果,是“自上而下的革命”的结果,而不是针对乌克兰人或其他种族群体的“成功”国家政策的结果。[21]

加拿大共产党党魁道格拉斯·托特勒也提出了有争议的论点,即饥荒是由于富农的行为而使饥荒更加严重的。富农是斯托雷平改革后富裕起来的农民阶层,他们中的许多人焚烧庄稼,杀死牲畜,而不是把土地和牲畜交给集体。[22] 托特勒的书曾遭到严厉批评。 在新共和国写作的戴维·帕特里卡拉科斯将其称为“修正主义”,并将其与苏联的宣传进行了比较。[23]。 哈佛大学前教授弗兰克·西辛指出,“这本书很可能是在苏联编纂的”,由苏联赞助,是对罗伯特·康奎特的著作《悲伤的收获》的发行的回应,该书认为饥荒是人为造成的。[24]

人口的影响

一项人口统计数据表明,苏联乌克兰和库班地区有250万人死于饥荒。 这与超额死亡人数(240万)的记录数字非常接近。 后一个数字必须相当低,因为没有记录许多死亡。 代表独立乌克兰当局进行的另一次人口统计得出的数字为390万人死亡。 事实可能在这些数字之间,可以找到大多数受人尊敬的学者的估计。 在1932年至1933年间,建议在苏联乌克兰因饥饿和与饥饿相关的疾病而死亡的人数约为330万人,这似乎是合理的。
Timothy Snyder, Bloodlands: Europe Between Hitler and Stalin[25]

1932-1933年饥荒对人口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除了与饥荒相关的直接和间接死亡外,还有大量苏联公民的国内迁徙,他们往往是为了逃离饥荒肆虐的地区。出生率的突然下降给苏联的长期人口增长造成了。永久性的“创伤”,其方式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相似,但没有后者那么严重。

苏联人死于1932年至1933年饥荒的估计数字相差很大,但通常是数百万人。[26][27][28]瓦兰等人估计,这十年的灾难最终导致了生育率的急剧下降和死亡率的上升。他们的估计表明,总损失约为460万人,其中90万人是由于被迫移徙,100万人是由于出生不足,260万人是由于特殊死亡原因。[29]集体化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长期后果意味着苏联1989年的人口是2.88亿,而不是3.15亿,比没有集体化时低了9%。[30]除了死亡,饥荒还导致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约30万哈薩克族游牧民族在饥荒期间逃到了中華民國 (大陸時期)巴列维王朝蒙古人民共和国阿富汗王國[31][32]

虽然在1932-1933年间,饥荒发生在苏联的各个地方,例如哈萨克斯坦[33]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的部分地区和伏爾加德意志人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34]但乌克兰大饥荒这个名字是专门用来描述发生在乌克兰人和北高加索哈萨克人聚居地的事件的。

遗留问题

乌克兰大饥荒的遗留问题在当代乌克兰仍然是一个敏感而有争议的问题,在该国,它被政府视为种族灭绝行为,通常被认为是该国历史上最大的悲剧之一。 [35] [36] [37] 乌克兰大饥荒问题是否是故意的种族灭绝行径,一直是俄罗斯联邦和乌克兰政府之间的争端主题。 俄国现代政府一般都试图解除其与饥荒之间的联系,并轻描淡写。 [38] [39] [40]

20世纪40年代

在纳粹德国围攻列宁格勒期间,多达100万人丧生,而更多的人则饿死或挨饿,但幸存了下来。 德国人试图饿死列宁格勒以打破抵抗。 饥饿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粮食供应被切断,严格的配给被强制执行。 城里的动物被宰杀和食用。 食人事件的报道。 [41] [42]

苏联最后一次大饥荒主要发生在1947年,原因是集体化,战争破坏,1946年该国超过50%的谷物生产区遭受严重干旱 ,政府的社会政策以及谷物储备管理不善。 主要受影响的地区是摩尔多瓦和乌克兰东南部的德涅斯特河。 [43] [44] 可能有100,000至100万人丧生。 [45]

1947年至1991年

1947年以后没有发生大饥荒。 1963年的干旱导致牲畜被惊恐地宰杀 ,但没有发生饥荒的危险。 那年之后,苏联开始为牲畜进口越来越多的饲料谷物[46]

苏联解体后的俄国

自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偶尔出现饥饿和粮食安全问题。 [47] 1992年,俄罗斯联邦境内的卡路里摄取量显著下降。 [48] 从2010年7月到2015年,俄罗斯和乌克兰都遭受了一系列严重干旱。 [49] 2010年的干旱使俄罗斯的小麦产量下降了20%,随后导致暂时禁止谷物出口。 [50]

相关资料

事件和人物

著名受害者

参考文献

脚注

  1. ^ Smitha, Frank E. Russia to 1700. fsmitha.com. [December 17, 2016]. 
  2. ^ Lucas, Henry S. "The great European famine of 1315, 1316, and 1317." Speculum 5.4 (1930): 343-377.
  3. ^ Jordan, William C. The Great Famine.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6. ISBN 1-4008-0417-5. 
  4. ^ The Russian Famine of 1891–92. www.loyno.edu. [2017-01-03]. 
  5. ^ The History of International Humanitarian Assistance: Notes on Developments in 19th and 20th centuries. Indiana University–Purdue University Indianapolis (IUPUI). [December 17, 2016]. 
  6. ^ Golubev, Genady. Geography of Droughts and Food Problems in Russia (1900–2000), Report No. A 0401 (PDF). Center for Environmental Systems Research, University of Kassel. February 2004 [December 17, 2016]. 
  7. ^ Nove, Alec. An Economic History of the USSR 1917–1991. Penguin Books. 1992: 88–89. Nove notes that the harvest in 1913 was during an "extremely favorable year" indicating a somewhat larger than expected crop. 
  8. ^ WGBH American Experience . The Great Famine | PBS. American Experience. [2017-01-03]. 
  9. ^ HAVEN, CYNTHIA. How the U.S. saved a starving Soviet Russia: PBS film highlights Stanford scholar's research on the 1921–23 famine | Stanford News Release. news.stanford.edu. April 4, 2011 [2017-04-21] (英语). 
  10. ^ Fridtjof Nansen – Facts. www.nobelprize.org. 2014 [2017-01-03]. 
  11. ^ Famine in Russia, 1921–1922. www2.warwick.ac.uk. [2017-04-21] (英国英语). 
  12. ^ See Lance Yoder's "Historical Sketch" in the online Mennonite Central Committee Photograph Collection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12-02-04.
  13. ^ See David McFadden et al., Constructive Spirit: Quakers in Revolutionary Russia, 2004
  14. ^ Charles M. Edmondson, "An Inquiry into the Termination of Soviet Famine Relief Programmes and the Renewal of Grain Export, 1922–23", Soviet Studies, Vol. 33, No. 3 (1981), pp. 370–385
  15. ^ Fawkes, Helen. Legacy of famine divides Ukraine. BBC News (Kiev). November 24, 2006 [December 17, 2016]. 
  16. ^ Gráda, C. Ó. (2010). Famine: a short histor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7. ^ Davies, R. W. and S. G. Wheatcroft. The Years Of Hunger..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04: 441 note 145. 
  18. ^ Davies, R. W. and S. G. Wheatcroft. The Years Of Hunger..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04: 441 note 145. 
  19. ^ Gráda, C. Ó. (2010). Famine: a short histor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 ^ Ellman, Michael. The Role of Leadership Perceptions and of Intent in the Soviet Famine of 1931 – 1934 (PDF). Europe-Asia Studies. 2005, 57 (6): 823–841. doi:10.1080/09668130500199392. 
  21. ^ Tauger, Mark B. "The 1932 Harvest and the Famine of 1933." Slavic Review 50.1 (1991): 89.
  22. ^ Tottle, Douglas "Fraud, Famine and Fascism: The Ukrainian Genocide Myth from Hitler to Harvard." Progress Books (1987)
  23. ^ Patrikarakos, David. Why Stalin Starved Ukraine. New Republic. 2017-11-21. 
  24. ^ Sysyn, Frank. Thirty Years of Research on the Holodomor: A Balance Sheet (PDF). East/West: Journal of Ukrainian Studies. 2015, 2: 7. 
  25. ^ Snyder, Timothy (2010). Bloodlands: Europe Between Hitler and Stalin. p. 53.
  26. ^ Ukraine – The famine of 1932–33 | history – geography.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2017-01-03]. 
  27. ^ The Great Famine – History Learning Site. History Learning Site. [2017-01-03] (英国英语). 
  28. ^ The History Place – Genocide in the 20th Century: Stalin's Forced Famine 1932–33. www.historyplace.com. [2017-01-03]. 
  29. ^ Vallin, Jacques; Meslé, France; Adamets, Serguei; Pyrozhkov, Serhii (2002). A New Estimate of Ukrainian Population Losses during the Crises of the 1930s and 1940s.
  30. ^ Allen, Robert C. Farm to Factory: A Reinterpretation of the Soviet Industrial Revoluti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3: 117–120. The Second World War had greater effect on the size of the population. Figure 6.5 simulates the population without the excess mortality of the war and, in addition, without the reduction in fertility during and after the war. Eliminating the wartime mortality raises the 1989 population to 329 million, and eliminating the shortfall in fertility raises it by a further 34 million to 363 million. The fertility effect (34 million) was almost as large as the mortality effect (41 million). World War II cut the Soviet population by 21 percent. Figure 6.7 shows the results of a combined simulation in which the adverse fertility and mortality effects of the war and collectivization are removed from Soviet demographic history. The simulation shows how the population would have grown if it were subject to the "normal fertility" and mortality rates. The 1989 population under this simulation would have been 394 million instead of the 288 million actually alive. The impact of collectivization and the Second World War was to reduce the 1989 population of the Soviet Union by 27%. 
  31. ^ Kokaisl, Petr. "Soviet collectivisation and its specific focus on central Asia." AGRIS on-line Papers in Economics and Informatics 5.4 (2013): 121.
  32. ^ Thomas, Alun. Kazakh Nomads and the New Soviet State, 1919-1934. Diss. University of Sheffield, 2015.
  33. ^ Ertz, Simon. The Kazakh Catastrophe and Stalin's Order of Priorities, 1929–1933: Evidence from the Soviet Secret Archives (PDF). Zhe : Stanford's Student Journal of Russian, East European, and Eurasian Studies (Stanford University. Center for Russian, East European & Eurasian Studies). 2005, 1 (Spring).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September 3, 2006). 
  34. ^ Sinner, Samuel D. The German-Russian Genocide: Remembrance in the 21st Century. lib.ndsu.nodak.edu. August 28, 2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July 8, 2008). 
  35. ^ Kappeler, Andreas. Ukraine and Russia: Legacies of the imperial past and competing memories. Journal of Eurasian Studies. 2014. 
  36. ^ Motyl, Alexander. Deleting the Holodomor: Ukraine unmakes itself. World Affairs. 2010. 
  37. ^ Kupfer, Matthew, and Thomas de Waal. "Crying Genocide: Use and Abuse of Political Rhetoric in Russia and Ukraine." (2014).
  38. ^ Ukraine clashes with Russia over 1930s famine. The Irish Times. Apr 29, 2008 [2017-04-10] (美国英语). 
  39. ^ Marson, James. Ukraine's forgotten famine. The Guardian. 2009-11-18 [2017-04-10]. ISSN 0261-3077 (英国英语). 
  40. ^ Young, Cathy. Russia Denies Stalin's Killer Famine. The Daily Beast. 2015-10-31 [2017-04-10]. 
  41. ^ The Siege of Leningrad, 1941 – 1944. www.eyewitnesstohistory.com. 2006 [2017-01-03]. 
  42. ^ History of St. Petersburg during World War II. www.saint-petersburg.com. [2017-01-03]. 
  43. ^ Ellman, Michael. The 1947 Soviet famine and the entitlement approach to famines (PDF). Cambridge Journal of Economic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24 (5): 603–630 [December 17, 2016]. doi:10.1093/cje/24.5.603. 
  44. ^ Famine of 1946–1947. Seventeen Moments in Soviet History. 2015-06-19 [2017-01-03] (美国英语). 
  45. ^ Famine of 1946–7. www.encyclopediaofukraine.com. [2017-01-03]. 
  46. ^ Nove, Alec. An Economic History of the USSR 1917–1991. Penguin Books. 1992: 373–375. 
  47. ^ Food security in the Russian Federation. www.fao.org. [2017-01-03]. 
  48. ^ How Russia starves: the famine of 1992. 2016-09-06. 
  49. ^ Mungai, Christine. Drought in Russia and Ukraine threatens 30% of wheat crop—this could have unlikely political implications in Africa. MG Africa. 2015-11-03 [2017-0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20). 
  50. ^ Drought halts Russia grain exports. Express.co.uk. 2010-08-05 [2017-01-03]. 

记号

外部链接

[[Category:蘇聯農業]] [[Category:俄羅斯災難]] [[Category:苏联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