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User:Lindyk836/環境流行病學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環境流行病學是流行病學的一個分支,關注於決定環境的暴露是如何影響人類的健康[1]。該領域旨在了解各種外部風險因素如何導致或預防疾病、傷害、發育異常或死亡。 這些因素可能是自然發生的,也可能被引入人們生活、工作和娛樂的環境中。

範圍

世界衛生組織歐洲區辦事處環境與健康中心(WHO-ECEH)宣稱,僅在歐洲,每年就有140 萬人死於可避免的環境暴露[2] 。環境暴露可以大致分為近端暴露(直接影響健康,包括化學物質、物理因素和微生物病原體),以及遠端暴露(間接影響健康,例如社會經濟條件、氣候變遷和其他廣泛的環境變化)。近端暴露是經由空氣、食物、水和皮膚接觸發生。遠端暴露透過改變近端暴露而直接影響健康,或經由生態系統和其他健康支持系統的變化而產生間接影響[3]

環境流行病學的研究可為政府政策、風險管理和環境標準的制定提供資訊。脆弱性(vulnerability)是所有風險和保護因素的總和,最終決定個人或亞族群在暴露於環境因素時是否會經歷不良的健康結果。敏感性(sensitivity)是個人或亞族群對暴露的反應增加,主要出於生物學原因[4] ,可能與發育階段[5]、既有健康狀況、後天因素和遺傳因素有關。社會經濟因素經由增加暴露於有害物質的可能性、與媒介風險的生物因素交互作用,或導致應對暴露的能力差異,在改變對環境的脆弱性和敏感性也發揮著關鍵作用。由於地區的位置和環境特徵,生活在某些地區的居民可能面臨更高的風險。

歷史

人們承認環境會影響人類健康,可追朔到公元前460年希波克拉底「關於空氣、水域和環境」(On Airs, Waters, and Places)的文章中[6]。在文章中,他敦促醫生必須考慮飲用水等因素如何影響患者的健康。環境與健康的交互影響的另一個著名例子是古羅馬人的鉛中毒事件,主要原因來自於他們使用鉛作為水管和廚房容器的原料[7] 。羅馬建築師維特魯威(Vitruvius)曾記載,以健康問題為由,不要使用鉛管:

「陶土製造管路輸送的水比通過鉛輸送的水更健康;因為任何東西通過白鉛時會從中獲得鉛的成分,而鉛據說對人體系統有害,因此用鉛製的產品也一定是有害的。如果用鉛製造的產品是有害的,那就毫無疑問它對人體來說不可能是一個帶來健康的東西。這可以透過觀察鉛工人為何總是面色蒼白來驗證;因為在鑄造鉛時,它們的煙霧會沾附在不同的零件上,每天吸入自然破壞血液的活力;因此我們如果希望對健康有益,則非常不應該用鉛管輸送水。用陶土製管路輸送的味道想必更天然更好,這可以從日常生活去體現,例如對於所有餐桌上擺著銀器的人們來說,食物飯菜還是用泥土中的天然材質製品所盛裝,因為這讓它們保留了純正的風味」[8]

被認為是現代流行病學奠基人之一的John Snow在1854年進行了第一次環境流行病學研究。他的研究告訴我們,飲用受污水污染的水的倫敦居民比飲用乾淨水的人更容易患霍亂。[9]

預防原則(Precautionary principle)

預防原則是環境科學中的一個概念,如果一項活動被懷疑會造成危害,我們不應等到收集到足夠的危害證據才採取行動[10]。它源於德國的環境政策,並於1990年由海牙北海會議的參與者以宣言的形式通過[11]。到了2000年,歐盟開始正式將預防原則作為歐盟委員會的一項執行公報並納入其法律[12] 。美國拒絕採用這一原則,理由是擔心沒有足夠的科學根據卻必須遵行採取昂貴的控制措施的義務,尤其與溫室氣體排放相關的措施[11]

調查

觀察性研究

環境流行病學研究本質上是最常見的觀察性研究,意味著研究人員在不干預的情況下觀察人們對環境因素的暴露,然後觀察出現的模式,這是因為在人類身上進行環境因素的實驗研究通常是不道德或不可行的,研究人員不能要求他們的一些研究對象吸菸,以查看他們的健康狀況是否比被要求不吸菸的受試者差。環境流行病學中最常用的研究類型為: 世代研究 Cohort studies 病例對照研究 Case-control studies 橫斷式研究 Cross-sectional studies


風險評估

評估環境暴露與健康結果如何聯繫的流行病學研究,使用各種生物統計學方法來嘗試量化這種關係,風險評估試圖回答諸如:當一個人暴露於B物質時,其患A疾病的風險如何變化?以及如果暴露於B物質的劑量降低X量,我們可以預防多少過多的A疾病病例?

用於估計風險的一些統計和方法如下:

布拉德福德.希爾準則(Bradford Hill criteria)

為了區分相關性和因果關係,流行病學家通常採用一套標準來決定觀察到的環境暴露與健康結果之間的關係,是否真正具有因果關係的可能性。1965 年,奧斯汀•布拉德福德•希爾設計了一套假設來幫助確定是否有足够的證據得出吸菸導致肺癌的結論。

布拉德福德.希爾準則(Bradford Hill criteria )包含:

  1. 相關強度 (Strength of association)
  2. 證據一致性 (Consistency of evidence)
  3. 特異度 (Specificity)
  4. 時間性 (Temporality)
  5. 生物梯度 (Biological gradient)(生物劑量關係)
  6. 合理性 (Plausibility)
  7. 連貫性 (Coherence)
  8. 實驗 (Experiment)
  9. 類比 (Analogy)
這些標準通常被認為是科學家的指南,且不需要滿足所有標準才能達成共識。

參考資料

  1. ^ Merrill, Ray M. Environmental epidemiology : principles and methods. Sudbury, Mass.: Jones and Bartlett Publishers. 2008: 8–9. ISBN 9780763741525. OCLC 163589221. 
  2. ^ Ostrava Declaration on Environment and Health (PDF).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December 5, 2018]. 
  3. ^ Slikker, William Jr., Chang, Louis W., Handbook of Developmental Neurotoxicology, p. 460, 1998, Academic Press, ISBN 0080533434, google books
  4. ^ Balbus, John M; Catherine Malina. Identifying vulnerable subpopulations for climate change health effects in the United States.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Medicine. January 2009, 51 (1): 33–37. ISSN 1536-5948. PMID 19136871. S2CID 24177750. doi:10.1097/JOM.0b013e318193e12e. 
  5. ^ Grandjean, Phillipe. Only one chance : how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mpairs brain development--and how to protect the brains of the next generati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5. ISBN 9780199985388. OCLC 817736465. 
  6. ^ Hippocrates. On Airs, Waters, and Places. London: Wyman and Sons. 1881. 
  7. ^ Boulakia, Jean David C. Lead in the Roman World. American Journal of Archaeology. 1972, 76 (2): 139–144. ISSN 0002-9114. JSTOR 503857. doi:10.2307/503857. 
  8. ^ Pollio, Vitruvius. Vitruvius : Ten Books on Architecture. Rowland, Ingrid D. (Ingrid Drake), Howe, Thomas Noble, 1949-, Dewar, Michael (Michael J.).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 ISBN 978-0521553643. OCLC 39523557. 
  9. ^ Snow, John (1855). On the Mode of Communication of Cholera (2nd ed.). London: John Churchill.
  10. ^ Kriebel, David; Tickner, Joel; Epstein, Paul; Lemons, John; Levins, Richard; Loechler, Edward L.; Quinn, Margaret; Rudel, Ruthann; Schettler, Ted. The Precautionary Principle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 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 2001, 109 (9): 871–6. ISSN 0091-6765. JSTOR 3454986. PMC 1240435可免费查阅. PMID 11673114. doi:10.1289/ehp.01109871. 
  11. ^ 11.0 11.1 Wybe, Douma. The precautionary principle. 1996: 65–100. ISBN 9789004189195. S2CID 2615631. doi:10.1163/9789004189195_003. 
  12. ^ Commission adopts Communication on Precautionary Principle. European Commission. February 2000 [December 9, 2018].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