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新手》/sandbox/201911
2019/11
註腳介紹
註腳是標示資料來源,替文章補充解釋的一種方法,一般會在文章內以符號或數字表示,然後在文章底部(「註釋」、「參考資料」章節)列出所有補充、資料來源的詳細內容。使用註腳提供詳盡的細節,也不會影響到段落的閱讀,讓條目版面顯得更加整齊。
維基百科非常重視文章內容可以進行查證,所以編輯者務必替自己的編輯貢獻提供資料來源。(範例:[NVPS 1])
本頁使用的維基百科標誌與圖片,版權屬於維基媒體基金會所有。
用法
原始碼
- 註腳的開始標籤「<ref>」跟結束標籤「</ref>」之間的文字,會集中在輸入「<references/>」的地方列出。[註 1]
- 您正在閱讀的這個頁面也有使用註腳,查看原始碼就可以看到使用實例。
其中一個例子:
科學家說,太陽是挺大的。
<ref>張三(2005年):《太陽》,第23頁,香港:學術出版社。</ref>
不過,月亮就沒有那麼大了。<ref>李四:〈月亮的大小〉,載《科學選輯》第46期,第78頁,北京:科學研究社。</ref>
==參考資料==
<references/>
使用視覺化編輯器增加註腳
視覺化編輯器也提供註腳功能,只要按一下引用按鈕,即可生成。(流動版暫不支援)
多處標明同一項註腳
以下例子使用了同一項註腳3次:
這是多處標明同一項註腳的例子<ref name="multiple">請謹記,多次使用同一項註腳,系統只會參照第一次的註腳文字,否則會出現引用錯誤。</ref>。
這種方法可以表明,同一項資料來源作出了多項表述<ref name="multiple">這裡寫的字是多餘的,哪裡都不會顯示。不如直接使用空標籤。</ref>。
使用斜槓在末端的空標籤,讓原始碼顯得更整潔<ref name="multiple"/>。
==資料來源==
<references/>
上述文字碼會顯示成:
這是多處標明同一項註腳的例子[1]。
這種方法可以表明,同一項資料來源作出了多項表述[1]。
使用斜槓在末端的空標籤,讓原始碼顯得更整潔[1]。
刪除多項註腳的第一項標籤的時候,應當特別留意,以免影響文章後段的一切註腳連結。 [NVPS 2]
註腳
【來源】
可靠來源
维基百科的条目应该依靠於可靠的、第三方的、公开的来源。这些来源应富有事实查证与正确性的声誉。[註 2]为了证实条目内容,并标明作者与出版者以避免剽窃和版权侵犯,我们必须采用可靠来源。 [NVPS 3]
可驗證性,而非真實性
維基百科的文章應該參考有公信力或可靠的組織出版的事件、主張、理論、概念、意見和論證。
進入維基百科的門檻是可驗證性,而不是真實性。分辨兩者差異的一個好方法如同下面這個例子:
假設您正在寫一個關於某著名物理學者的甲理論,甲理論已經被同行評審的刊物出版過,因此是維基百科文章的適當主題。然而,在撰寫文章的過程中,您遇到這一位著名物理學家,他告訴您:「事實上,我認為甲理論是一個垃圾。」,雖然這是您從作者本身聽來的,還是不能將他說了這段話的這件事情加入維基百科文章裡。
為什麼?因為這是其他編輯者或是讀者無法加以驗證的。
讀者不知道您是誰,您也不能將您的電話號碼放上來,讓世界上每一個讀者可以直接打電話找您做確認。況且就算他們可以這樣做,又憑什麼相信您?
為了讓資訊可以被維基百科接受,您必須說服一個有公信力且可靠的媒體協助出版您的報導,而這將會經過一個類似同行評審的過程。它可以被紀錄、編輯,或者fact-checker來加以確認。如果報導有問題,還有可能近一步由律師跟總編輯來檢查,這些檢查和權衡可以確保只有準確和合宜的報導可以在新聞上出現。
這個確認事實的過程是維基百科無法提供的,這就是為什麼非原始研究和可以驗證的性質方針是如此重要。
如果報紙出版了這份報導,那麼您可以將這則資訊寫進維基百科文章,並引述那篇新聞當作來源。[NVPS 4]
非中文的来源
因為這是中文維基百科,為了方便讀者,當你找得到中文的文章時請盡量使用中文的來源,並且請比其他非中文的來源優先使用〔當然這是在假設該文章來源的品質及可信度都一樣的情況下〕。舉例說明,請不要使用非中文的報紙新聞為一個引用來源,除非你在中文新聞報紙中找不到與其有關的報導,不過非中文的引用來源也是需要符合與中文來源的維基百科的可證實性原則。
請牢牢記住翻譯的文章是可能會有錯誤的,不管是由維基百科的參與者或是外部的翻譯專業人士所翻譯的都一樣。大致上來說,維基百科的讀者應該要有可以自己親自確認一條資訊是否符合原本文章的文意、是否由可信任的機構發出、以及該翻譯的文章之正確性。
因此,當欲引用來源的文獻並不是以中文發佈的時:
- 請盡量直接引用該文獻之直接連結或是對公眾發行的翻譯本,而不是編輯者自行翻譯的版本。
- 當編輯者在條目內引用自行翻譯的文獻時,請另行附上該引用文的原文讓讀者可以有自行確認該原文的本意及翻譯的準確度。
參考來源
注解
訂閱按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