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臺灣教育專案/政大世界民族誌學習作業/干達人
干達人(Ganda) | |
---|---|
總人口 | |
5,860,000 (2010年)[1] | |
分佈地區 | |
烏干達 | |
語言 | |
盧干達語 | |
宗教信仰 | |
基督教, 傳統非洲宗教, 伊斯蘭教 | |
相关族群 | |
班圖族 |
干達人,又稱為巴干達或布干達(Baganda;Muganda),是原生於布干達的班圖族人,也是烏干達境內的地方王國。傳統上,包括52個部落(雖然自1993年調查顯示,目前正式承認的只有46個) ,在烏干達,干達人是目前最大的族群,佔了人口的16.9 % 。[2]
在烏干達的干達人數量估計有560萬人[3]另外,海外也有部分的族人生存,他們分布在加拿大,南非,瑞典,英國和美國[4]。他們的語言被稱為盧干達語(Luganda)。
民族人口、分布、與語言
人口分布
主要分佈在烏干達中部和南部及維多利亞湖沿岸地區。另有部分分佈在坦尚尼亞西北部。英美各國也多有留存。
語言
干達語(盧甘達語:Oluganda,[oluɡaːnda]),是烏干達的主要語言。使用者超過一千萬,主要集中在烏干達南部,包括首都坎帕拉。它屬於尼日爾剛果語系班圖語支。它是一種SVO型黏著語,有新創的拉丁字母文字。干達語約有六百萬母語使用者,四百萬人把它當做工作語言。它是除英語外烏干達使用最廣泛的語言。
地理環境
烏干達是個內陸國家,濱臨很多大湖,如維多利亞湖、艾伯特湖、愛德華湖和基奧加湖。整個國家座落於高原之上,平均海拔900米;大多數地區為熱帶氣候。重要城市多位於南部維多利亞湖畔,包括首都坎帕拉。位在東非中心地帶、橫越赤道,北和南蘇丹接壤,西和剛果民主共和國毗連,南界坦尚尼亞和盧安達,東臨肯亞
由於位於東非地塹區,所以境內山高谷深,東西兩邊都有高山,西部有高達5120公尺終年積雪的高峰,西部邊界的盧文佐瑞山綿亙96公里,主峰為瑪弗瑞達峰,海拔4519公尺。
東部邊界的額貢峰海拔4322公尺,東部的國家公園和狩獵預定地,面積共達9526平方公里。南部大部份地區海拔僅1524公尺;北部海拔只有610公尺。東北是酷熱乾燥的沙漠,西部是雨量豐富的森林區,東部有一望無埌的平原。惟大體說來,烏干達是個湖泊縱橫的高原。世界第二大湖的維多利亞湖有一半屬烏干達境內,它擴大了烏干達東南方的一部份領土,因此形成一個赤道上的湖泊高原。
干達人的歷史背景
最早的傳說
干達人早期的歷史並不完整,有著各式各樣的起源傳說。其中一個傳說指出他們是名為“Kintu”這位神話中的傳奇人物後裔,據說他和創作之神Ggulu的女兒Nambi締結婚姻[5]。這個傳統認為,Kintu從東面的 埃爾貢山來到了布干達[6]。
干達王國的出現
至於成立干達王國最為廣泛認可的說法是:是由金圖(Kato Kintu),這位從Bunyoro-Kitara王國流亡的王子所創,他和神話的金圖不同,被歷史接受,為創立干達王國的第一位卡巴卡(Kabaka),而他也藉著神權來確立自己的統治地位,他成功的征服並統一那些交戰中的部落,形成一個強大的王國。[7]
到了18世紀後,Bunyoro-Kitara王國受干達王國影響,逐漸走向沒落,而干達王國加速擴張。到了19世紀中葉,干達王國的領土已經成倍增加,並取代了Bunyoro在該地區的主導地位,新土地由國王劃歸於酋長統領。
英國殖民時期
1860年代英國探險家約翰(John Speke),尋找尼羅河的源頭時,拜訪了干達王國,他回到了英國後,宣揚了這塊東非寶地,進而吸引了大量的探險家及投機客們跟進,來到干達王國。1875年,英國記者亨利(Henry Morton Stanley)來到這,繪出當地的地圖,並大致估算出干達王國的兵力。 對英國殖民者來說,干達王國是相對高度發展的殖民地,於1894年英國正式將此地納入不列顛東非公司轄屬,並於1897年擊敗當時的卡巴卡姆萬嘉二世(Mwanga II),姆萬嘉二世曾企圖收集流亡軍隊,但依然被打敗。 而英國政府許諾他接近完全的自主權和地位。英國政府在此地徵稅,拉攏酋長來尋求最大的利益,1900年簽訂了布干達協議,指定酋長為收稅人,維繫了干達王國和英國的利益同盟關係。
干達王國的再現
而繼烏干達在1962年獨立後,干達王國在1967年被廢除王權,直到1993年才恢復了干達王國的自主權,但卡巴卡的權力也被大幅削減了。
社會家庭、與婚姻
一夫多妻制,父親是家中之主,受尊敬且具有崇高地位,所下的決定幾乎是無庸置疑的。
而對於干達人而言,對於社會文化的多樣性具相當大的包容力,與外族通婚,甚至跟奴隸婚嫁也所在多有,但許多婚姻都以離婚收場,在干達人獨立後,政府估計當地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人結婚不只一次。
產業與生活
農耕
干達人主要從事熱帶鋤耕農業,以大蕉為主食。近來還種植棉花和咖啡出口。也從事畜牧,畜養綿羊、山羊、雞和牛。漁業和地區貿易發達。
房舍
居住方式是按村落定居,村落中央為酋長住屋(以酋長之家為中心,村人的房舍在周圍緊密圍繞著)。房舍為蜂巢式,以樹木為支架,用茅草自頂至地覆蓋。
信仰與節日
崇拜
每個氏族(約有50個異族通婚的氏族)都有主要和次要的圖騰動物,而這些動物是禁屠或禁食的。傳統宗教崇奉祖先、故主、精靈和眾神。而現代的干達人則多信天主教和基督教,部分地區仍保持傳統的自然崇拜(見原始宗教)、祖先崇拜和對歷代國王的崇拜。
巫醫神話
烏干達境內的干達人部落中被叫做「巴薩沃」(basawo)的巫醫, 他們在診斷疾病時,常以一隻雞吃下病人的唾沫,再將它殺掉剖開,去數它腸內斑點;或讓病人在一個盛滿水、水面浮著灰塵的罐子裡吐上一口痰,然後觀察灰塵與痰結成團塊的情況來判斷病情,其診斷結果不但不粗略,反而是令人難以置信的精確。 他們在施治時,或給病人按摩,或給病人洗蒸汽浴,或用角杯拔火罐,或用燒紅的鐵在病人皮膚上燙起泡來,並輔以各種外敷和內服的草藥。他們甚至能用夾板接骨,能治好穿透腹部的外傷。用手和簡單的工具挖除直腸異物,甚至眼疾、白內障手術,這些都會讓時下所謂正統的醫生跌破眼鏡而嘆為觀止。[8]
藝術與文學
待補充
現況
待補充
著名人士
待補充
參考資料
- ^ https://www.cia.gov/library/publications/the-world-factbook/geos/ug.html
- ^ Mukasa E. Ssemakula. "The Clans of Buganda". The Buganda Home Page. Retrieved 22 July 2010.
- ^ {{cite web |url= http://www.everyculture.com/wc/Tajikistan-to-Zimbabwe/Baganda.html
- ^ Mukasa E. Ssemakula. Baganda in the Diaspora. The Buganda Home Page. [22 July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19 August 2010).
- ^ Mukasa E. Ssemakula. The Founding of Buganda. The Buganda Home Page. [24 July 2010].
- ^ Baganda People Of Uganda: The Culture, History and Traditions of the Baganda People Of Uganda. Uganda Visit and Travel Guide. [24 July 2010].
- ^ Mukasa E. Ssemakula. The Founding of Buganda. The Buganda Home Page. [24 July 2010].
- ^ {{cite web |url=http://hsuan3964.pixnet.net/blog/post/35869063-巫術與精靈~感想%28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