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迪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哈尔迪
Hardi
(约于1955年拍摄)
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副总理
任期
1957年4月9日—1959年7月10日
伊达姆·哈立德约翰内斯·莱梅纳同时在任
总理朱安达·卡塔维查亚
人民代表会议议员
任期
1956年—1968年
选区雅加达
印尼驻越南大使
任期
1976年—1979年
前任乌塞普·拉努维查亚
继任苏达索诺
个人资料
出生(1918-05-23)1918年5月23日
荷属东印度中爪哇省巴蒂县英语Pati Regency
逝世1998年4月23日(1998岁—04—23)(79岁)
印尼雅加达
政党印度尼西亚民族党(1946年-1973年)
印度尼西亚民主党英语Indonesian Democratic Party(1973年-1998年)

哈尔迪印尼语Hardi,1918年5月23日—1998年4月23日),已故印度尼西亚政治人物,于1957年朱安达内阁就职后担任副总理,至1959年离职,此外还担任过人民代表会议议员(即国会议员,1956年-1968年)、印尼驻越南大使(1976年-1979年)等职务。

生平

哈尔迪在1918年5月23日生于荷属东印度中爪哇省巴蒂县英语Pati Regency,拥有加查马达大学的法学士学位。1942年日本占领东印度群岛,一年后他开始在巴蒂府衙任职,至1945年卸任,之后他还在阿达特习惯法)调查所工作了一段时间[1][2]

1945年印尼宣布独立后,哈尔迪以公务员的身份,奉派到中爪哇省和印尼共和国的临时首都日惹工作,期间先后在经济事务部和内政部任职,并于1950年获得政府奖学金,到英国进修一年,直到1953年才离开政府,转到私人企业工作。他在1946年加入印度尼西亚民族党,之后先在1953年担任雅加达省议会英语Jakarta Regional People's Representative Council议员(任期至1954年),然后在1955年代表民族党参加立法选举,当选雅加达区的人民代表会议议员(即国会议员)[1][2]

自此之后,哈尔迪在国会里担任民族党派系(党团)的主席[1],被视为政坛的明日之星[2]。1957年,哈尔迪加入朱安达内阁,担任副总理,在1957年4月9日就职[3]。在此期间,他曾率领代表团(后称为“哈尔迪代表团”),代表印尼政府到亚齐和“伊斯兰之家英语Darul Islam (Indonesia)”运动的民兵进行谈判,最终政府在1959年5月准许亚齐成立特区,保留伊斯兰教法的地位[4]。1959年,苏卡诺总统解散制宪议会,推行有领导的民主体制英语Guided Democracy in Indonesia后,哈尔迪也和朱安达内阁一起辞职。

1967年苏哈托上台后,哈尔迪先在1968年离任国会议员[3]:695,转任最高评议院英语Supreme Advisory Council委员[5],然后在1970年辞去人民协商会议议员的职务[6]。在这段期间,民族党也在中爪哇省三宝垄召开党大会,免去哈尔迪的中央领导委员会第一主席职务[7],把他逐出领导团队,但仍然保留党籍;1973年民族党并入印度尼西亚民主党英语Indonesian Democratic Party后,他也成为了民主党党员[2]

1976年,哈尔迪获任命为印尼驻越南大使,至1979年卸任[2][8]。1970年代,苏哈托经常任命军官担任驻外大使,却没有派军官出使越南;向哈尔迪解释原因时,他说他“还不能够派军官或者专业外交官担任驻河内(越南)大使。”[9]:334。出使越南期间,印尼政府希望越南能够阻止难民潮,以及从柬埔寨撤军,越南同意了前一点[10]九三〇事件之后,部分印度尼西亚共产党(印尼共)党员以“印尼共中央代表团”的名义在中国大陆活动[11];1976年,越南共产党召开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越南语Đại hội Đảng Cộng sản Việt Nam IV,并计划邀请“印尼共中央代表团”派员参加四大,但被哈尔迪循外交途径劝阻,结果越共取消计划,哈尔迪认为这是自己的功劳。在这个问题上,越南实行的是“两面政策”,也就是越共承认印尼共,而政府不承认。四大之后,越南政府疏远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此中越关系开始倒退,越南与印尼的关系则得到改善[9]:334-335

哈尔迪的妻子拉斯米佳·哈尔迪(Lasmidjah Hardi)在1998年3月10日逝世,他本人则在同年4月23日于雅加达逝世[2]

参考资料

  1. ^ 1.0 1.1 1.2 Parlaungan. Hasil Rakjat Memilih Tokoh-tokoh Parlemen (Hasil Pemilihan Umum Pertama - 1955) di Republik Indonesia (PDF). Jakarta: C.V. Gita. 1956: 56–57 [2020-11-3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07-23) (印度尼西亚语). 
  2. ^ 2.0 2.1 2.2 2.3 2.4 2.5 Anwar, Rosihan. "In Memoriam" Hardi SH需要付费订阅. Kompas. 1998-05-02 [2020-09-04] (印度尼西亚语). 
  3. ^ 3.0 3.1 Sekretariat DPR-GR. Seperempat abad Dewan Perwakilan Rakjat Republik Indonesia. Sekretariat Dewan Perwakilan Rakyat Gotong Royong. 1970: 207 [2020-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5) (印度尼西亚语). 
  4. ^ Manan, Teuku Abdul. Mahkamah Syar'iyah Aceh Dalam Politik Hukum Nasional. Kencana. 2018: 161, 317 [2020-11-30]. ISBN 978-602-422-3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5) (印度尼西亚语). 
  5. ^ Ghazali, Zulfikar. DPA dalam Sejarah Konstitusi Republik. Jurnal Hukum & Pembangunan (Depok: Fakultas Hukum, Universitas Indonesia). 1986, 16 (5): 465–466 [2021-01-24]. ISSN 2503-1465. doi:10.21143/jhp.vol16.no5.1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30) (印度尼西亚语). 
  6. ^ Hardi SH Undurkan Diri Dari MPRS需要付费订阅. Kompas. 1970-08-21 [2020-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5) (印度尼西亚语). 
  7. ^ Asian Profile. Asian Research Service. 1975: 435 [2020-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5). 
  8. ^ DPA Melepaskan Hardi SH untuk Duduki Jabatannya yang Baru需要付费订阅. Kompas. 1976-04-05 [2020-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5) (印度尼西亚语). 
  9. ^ 9.0 9.1 Suryadinata, Leo. Indonesia-Vietnam Relations Under Soeharto (PDF). Contemporary Southeast Asia. 1991, 12 (4): 331–346. ISSN 0129-797X. 
  10. ^ Studies, 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Trends in Indonesia, II: Proceedings and Background Paper. NUS Press. : 46 [2020-11-30]. ISBN 978-9971-69-039-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5) (英语). 
  11. ^ 高艳杰; 王世圆. 印度尼西亚共产党兴衰研究.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北京市: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2017, (4): 74–75. ISSN 1005-6505.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