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头游戏 (电影)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猎头游戏
基本资料
导演莫腾·泰杜姆
监制玛丽安娜·格雷
阿斯勒·瓦顿
编剧乌尔夫·赖伯格[*]
拉尔斯·古默斯塔[*]
剧本拉斯·古门达书面挪威语Lars Gudmestad
乌尔夫·吕贝里
原著猎头游戏
尤·奈斯博作品
主演
配乐楚德·皮耶克尼斯
杰普·凯斯
摄影约翰·安德烈亚斯·安德森
剪辑维达尔·弗拉托坎
制片商Friland Film
Yellow Bird英语Yellow Bird (company)
片长100分钟
产地挪威
语言挪威语
丹麦语
上映及发行
上映日期
  • 2011年8月26日 (2011-08-26)(挪威)
  • 2011年11月4日 (2011-11-04)(瑞典)
发行商Nordisk Film英语Nordisk Film
预算3,636,887美元[1]
票房15,391,296美元[2]

猎头游戏》(挪威语Hodejegerne)是一部2011年的挪威动作惊悚片,改编自尤·奈斯博2008年的同名小说。该片由莫腾·泰杜姆执导,艾赛儿·汉宁尼可拉·科斯特-瓦尔道希诺薇·麦考迪·伦德英语Synnøve Macody Lund主演。汉宁饰演的罗杰·布朗是一位成功但缺乏安全感的企业招聘人员,他过着双重生活,暗地里偷窃艺术品以维持自己奢侈的生活。他发现自己的一位求职者拥有一幅价值连城的画作,遂决定偷窃之。

《猎头游戏》于2011年8月26日在挪威上映,票房大获成功,获得正面评价,以及多项奖项提名,包括四项阿曼达奖英语Amanda Award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外语片奖。

这是挪威史上票房最高的电影[3]

剧情

罗杰·布朗(艾赛儿·汉宁饰)是挪威最成功的猎头,他靠偷窃客户的画作来维持奢侈的生活;他的搭档欧夫(埃文德·桑德书面挪威语Eivind Sander饰)在一家监控公司工作,负责解除目标家中的安保措施,让罗杰得以用赝品调换真品。情妇柔特(茱丽·罗葛德英语Julie Ølgaard饰)邀请罗杰共进晚餐,但罗杰拒绝了,并结束了他们的关系。罗杰的妻子荻雅娜(希诺薇·麦考迪·伦德英语Synnøve Macody Lund饰)是艺术画廊老板,将他介绍给了GPS技术公司霍特的前任高管克拉斯·葛瑞夫(尼可拉·科斯特-瓦尔道饰)。罗杰目前正在为竞争对手探路者公司招募下一任首席执行官,他认为克拉斯可能是一个合适的人选。荻雅娜透露,克拉斯请她鉴定他继承的一幅失传的鲁本斯画作,据说这幅画价值数百万美元。

罗杰说服克拉斯与他共进午餐商讨工作事宜,并很快得知克拉斯曾是专门追踪人员的特种部队成员,还是欧洲军事五项全能冠军。他还得知克拉斯帮助霍特开发了一种难以清除的纳米GPS跟踪凝胶。尽管心存疑虑,罗杰还是与欧夫会面,商讨偷画的细节。罗杰成功地从克拉斯家中盗走了画作,但他在克拉斯的床边发现了荻雅娜的手机,暗示两人有染,原因是罗杰不愿意荻雅娜生孩子。作为报复,罗杰在与探路者高管进行了一次看似成功的会面后,心烦意乱的他轻描淡写地告诉克拉斯,公司将会另找他人来填补这个职位。

第二天早上,罗杰发现欧夫在罗杰自己的车里,显然是被嵌在汽车座椅上的毒药注射器毒死的;就在罗杰把欧夫扔进湖里的时候,欧夫醒了过来,原来毒药没有完全注射进去。罗杰开车把欧夫送回欧夫自己的小屋,把他放在床上,对他的就医要求置之不理,因为罗杰不想让警察介入。不料欧夫拔枪相向,引发了一场枪战,罗杰意外杀死了欧夫。罗杰发现克拉斯跟踪他到了欧夫的小屋,一场混战之后,罗杰侥幸逃脱。罗杰意识到克拉斯可能对他使用了霍特的GPS凝胶技术,于是他把自己的车换成了欧夫的车,并把衣服扔进湖里,换上欧夫的备用制服,逃到欧夫以前住过的农场。尽管如此,克拉斯还是带着他的狗跟踪罗杰到了农场,并杀害了农夫,但罗杰还是躲过了他。罗杰打算乘坐农夫的牵引机逃跑,却被狗咬住,他便将狗刺死在牵引机的叉子上。途中看到后方有车,罗杰以为克拉斯还在追赶他,于是驾车失控,从牵引机上摔了下来,却发现追赶他的人其实是个想要帮助他的陌生人。

在医院醒来后,罗杰得知警察认为他就是欧夫,以谋杀农夫的罪名逮捕了他。在开车前往警局的途中,警察想要拦下一辆报失的卡车。罗杰意识到克拉斯正在驾驶这辆卡车,荻雅娜可能在罗杰头发上抹了GPS胶,帮助克拉斯追踪到他的位置。随着克拉斯的逼近,警察无视罗杰提醒他们下车,于是克拉斯将警车撞下了悬崖。在克拉斯离开现场之前,罗杰一直装死,随后他剃光头发,将自己的头发藏在一具已死警察的尸体上,然后与一具被毁容的警察尸体互换衣服,伪造自己的死亡。

罗杰向柔特求助,却发现她在为克拉斯办事。原来,克拉斯仍然秘密受雇于霍特,他计划利用罗杰获得探路者的工作,窃取他们的秘密技术。柔特承认是她在罗杰的头发上涂了GPS凝胶,证明荻雅娜是清白的,还承认是她提议共进晚餐,以便把罗杰介绍给克拉斯;由于罗杰结束了他们的恋情,克拉斯便用一幅假冒的鲁本斯的画经由荻雅娜与罗杰见面。罗杰放松了警惕,柔特趁机持刀袭击了他,罗杰出于自卫开枪杀死了她。罗杰回到家中,向荻雅娜承认了一切,荻雅娜也为自己与克拉斯的婚外情道歉。第二天一早,罗杰去停尸房取回了他与谋杀案有关的剩余证据(他剪掉的头发),而荻雅娜则联系了克拉斯,表面上他们的婚外情仍在继续。

在清理欧夫小屋的证据时,罗杰遇到了克拉斯。克拉斯追踪到了剪下的头发中的GPS凝胶,他幸灾乐祸地告诉罗杰,荻雅娜已经回到了他身边。罗杰用藏起来的枪打死了克拉斯,并解释说荻雅娜恢复他们的关系只是为了给克拉斯的枪换上空包弹。欧夫家中的监控录像记录下了克拉斯开枪的过程,而罗杰则一直躲在摄像头盲区里。这段录像加上罗杰篡改的证据表明,欧夫和克拉斯同是艺术品窃贼,他们杀死了农夫和柔特,最后因一场争执而自相残杀。警方,包括明星侦探布里德·史培尔,都忽视了其中细微的矛盾之处(欧夫的死亡时间比录像早了几天),因为布雷德知道,如果案子破不了就会损害他的声誉。后来,罗杰和怀孕的荻雅娜卖掉了房子,罗杰重返工作岗位,把探路者的工作交给了影片开头被他拒绝和抢劫的客户。

演员

制作与翻拍

瑞典制作公司Yellow Bird英语Yellow Bird (company)于2009年获得了尤·奈斯博2008年小说《猎头游戏》的电影版权[4]。这是奈斯博第一部被改编成电影的小说[5]。影片在奥斯陆及其周边地区拍摄,预算为3千万挪威克朗,历时40天[1]。这部电影缺少必要的空拍镜头,但他们又没钱了,于是使用了瑞典电影《龙纹身的女孩》拍过的镜头场景,并进行了数位修改以改变汽车的类型[6]

好莱坞计划翻拍《猎头游戏》,由英国记者兼编剧萨沙·杰瓦西英语Sacha Gervasi撰写剧本[7]。2011年,当这部挪威电影仍在制作时,英语翻拍权被出售给美国电影制片厂顶峰娱乐[8][9]

音乐

电影中使用的曲目有[10]

发行

该片于2011年8月26日在挪威上映[11],首周末就有104,000名挪威影迷观看,是挪威历史上第二高的首映周末票房,仅次于《马克思·马努斯英语Max Manus (film)[6]。该片是迄今为止观影人次最高的国产电影,院线售出557,086张票,在包括外国电影在内的观影人次排名第二,仅次于《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12]

反响

《猎头游戏》获得了非常正面的评价。烂番茄根据98条评论得出了93%的“新鲜认证”支持率,平均分为7.63分(满分10分)。共识认为:“《猎头游戏》恐怖、曲折、黑色喜剧,对熟悉的惊悚元素进行了令人兴奋的古怪演绎”[13]。在Metacritic上,根据26位影评人的评论,这部电影的得分为72分(满分100分),表示“总体好评”[14]

芝加哥太阳报》的罗杰·埃伯特给这部电影打了三颗半星(满分四星),称赞这部电影“是我所怀念的惊悚片类型的论据。它以故事元素为娱乐,其中的惊吓源于人类行为。与太多依赖特技、特效和晃动镜头的惊悚片不同,这部影片设计的情节对发生的事情至关重要”[15]

在挪威,这部电影获得了好评;按照“掷骰子书面挪威语terningkast”系统,其中1分最差,6分最好,绝大多数人给了5分。给出5分的有世道报[16]每日杂志报[17]晚邮报[18]卑尔根时报[19]卑尔根报英语Bergensavisen[20]斯塔万格晚报英语Stavanger Aftenblad[21]每日报英语Dagsavisen[22]祖国之友报英语Fædrelandsvennen[23]海于格松日报英语Haugesunds Avis[24]哈马尔工人报英语Hamar Arbeiderblad[25]。给出4分的有地址报英语Adresseavisen[26]阶级斗争报英语Klassekampen[27]今日商业报英语Dagens Næringsliv称这部电影是“高度可接受的”类型动作片,主角能引起共鸣[28]

荣誉

《猎头游戏》是第一部获得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非英语电影类)提名的挪威电影[29]。该片还获得四项阿曼达奖英语Amanda Award提名:人民阿曼达奖(观众投票)、最佳男演员、最佳导演和最佳视觉效果,但没有获得最佳挪威电影奖,导致阿曼达奖评审团受到批评[30]

年份 奖项 类别 人物 结果
2012 阿曼达奖英语List of Amanda Award winners 人民阿曼达奖 获奖
最佳男演员 艾赛儿·汉宁 提名
最佳导演 莫腾·泰杜姆 提名
最佳视觉效果 拉尔斯·艾瑞克·汉森、扬·斯瓦兰 提名
2013 英国电影学院奖[29] 最佳外语片 提名
2013 帝国奖[来源请求] 最佳惊悚片英语Empire Award for Best Thriller 获奖
2012 欧洲电影奖[11] 观众票选最佳欧洲电影 提名
2012 金预告片奖英语Golden Trailer Awards 最佳外国动作预告片 提名
2011 费城电影节英语Philadelphia Film Festival 观众奖 - 荣誉奖 获奖
2012 凤凰城影评人协会奖 最佳外语片 提名
2012 圣地亚哥影评人协会奖 最佳外语片 提名
2013 土星奖[来源请求] 最佳国际电影英语Saturn Award for Best International Film 获奖
2012 圣路易斯影评人协会 最佳外语片 提名

参考资料

  1. ^ 1.0 1.1 Pål Marius Tingve. Aksel (34) klinte til med Garp (2). Dagbladet. 12 October 2010 [3 April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05) (挪威语). 
  2. ^ 'Headhunters' (2012). Box Office Mojo. IMDB. [15 June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5). 
  3. ^ Christopher Rosen. The Norwegian Film That's a Bigger Success Than 'Harry Potter' and 'Transformers'. October 27,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29). 
  4. ^ Yellow Bird vil lage Jo Nesbø-film. Rushprint. 12 May 2009 [3 February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5. ^ Kristoffer Pettersen Rambøl and Liza Stokke. Se Aksel Hennie i "Hodejegerne". NRK. 13 October 2010 [3 February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23). 
  6. ^ 6.0 6.1 Jan Gunnar Furuly. Hodejegerne lånte scener fra Stieg Larsson-film [Headhunters borrowed scenes from Stieg Larsson film]. Aftenposten. 2 September 2011 [3 April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14 October 2013) (挪威语). 
  7. ^ Peder Ottosen. Nå skrives Hollywood-versjonen av "Hodejegerne". Dagbladet. 15 December 2011 [3 April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9) (挪威语). 
  8. ^ Jorn Rossing Jensen. Summit plans English-language remake of Norwegian thriller Headhunters. Screen International. 11 October 2011 [3 February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2-14). 
  9. ^ Andreeva, Nellie. Morten Tyldum Developing 'Headhunters' U.S. Remake With Yellow Bird. Deadline. March 8, 2016 [2023-1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20). 
  10. ^ 猎头游戏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原声带(已透过 DVD 上的原声带清单确认)
  11. ^ 11.0 11.1 Headhunters heads for EFA. Norwegian Film Institute. 5 September 2012 [4 February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14 October 2013). 
  12. ^ Kjersti Nipen. Ja, vi elsker oppfølgere. Dagbladet. 29 December 2011 [3 February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11). 
  13. ^ Headhunters (2012). Rotten Tomatoes. Flixster. [5 February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13). 
  14. ^ Headhunters. Metacritic. CBS Interactive. [5 February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06). 
  15. ^ Ebert, Roger. Headhunters. Chicago Sun-Times. 9 May 2012 [15 June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5 June 2012). 
  16. ^ "Frenetisk forundringspakke", VG 25 August 2011
  17. ^ "Blodig moro", Dagbladet 24 August 2011
  18. ^ "Thriller i toppklasse", Aftenposten 24 August 2011
  19. ^ "Fiks og veldreid", Bergens Tidende 24 August 2011
  20. ^ "Høstens publikumsjeger", Bergensavisen 24 August 2011
  21. ^ "Intens thriller vipper nesten over", Stavanger Aftenblad 24 August 2011
  22. ^ "Kupper filmhøsten", Dagsavisen 24 August 2011
  23. ^ "Smart, effektiv og hyperspennende!", Fædrelandsvennen 25 August 2011
  24. ^ "Thriller med driv", Haugesunds Avis 24 August 2011
  25. ^ "Kraftpakke", Hamar Arbeiderblad 25 August 2011
  26. ^ "Best før blodbadet", Adresseavisen 24 August 2011
  27. ^ "Hals over hode", Klassekampen 24 August 2011
  28. ^ "Frekke tønner", Dagens Næringsliv 27 August 2011
  29. ^ 29.0 29.1 Hodejegerne nominert til BAFTA. Norwegian Film Institute. 9 January 2013 [4 February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26) (挪威语). 
  30. ^ NTB. Hodejegerne» vant publikumspris. Bergens Tidende. 18 August 2012 [3 February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20).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