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给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长野县长野市三才日语三才 (長野市)天保8年(1837年)时的地图,显示了幕府与饭山藩日语飯山藩与江户幕府的相给地(入会)的分布情况

相给(日语:相給 Aikyuu */?),又称分给分乡相知入会知行相知行,是日本江户时代知行日语知行的一种形态,意思是由不同的领主日语領主共同管治同一条,按村的地头数目称为多少给,例如三人同时管治的话,便称为三给,如此类推。分布上主要集中在江户、实施知行的、寺社领和公家领日语公家領大名领日语武家領幕府领则相对较少。相反地由一名领主管治的地方称为一圆知行日语一円知行[1]

一般情况下,每条村只有一位名主日语名主,但是在实行相给的村,名主的数目则跟领主的数目相同,这种情况在旗本领较多的关东地方近畿地方尤其明显[2],在实际划分上也分为同一区域均属于单一领主管治,或是按照每栋住家来分配给各领主,两种方法都希望尽可能平衡到百姓的建筑物规模和数量、领地的种类和等级,让知行可以得到平均分配。原本田地也是按照百姓来划分,可是在江户时代百姓的田地所有权已经变得错综复杂,同一块田地可能有数名以上的百姓共同耕作,这种田地也由百姓各自所属的领主来共同管治[3]

概要

室町时代,相给又称合给,是指将同一个地方授予不同的人,因此室町幕府规定,先取得下文日语下文的一方先得,如果寄进寺社的话,给人日语給人便要与寺社平分知行[4]天正18年(1590年),德川氏入主关东地方后,授予旗本的领地便采用了相给的形式,下野国有些村达到20给。地方知行日语地方知行公家领原则上也是以相给的形式来授予,冈山藩备前国尾张村日语邑久町尾張是26给,公家领山城国吉祥院村甚至达64给[1]寛永10年(1633年)和元禄10年(1697年),江户幕府先后进行了大规模宽永地方直日语地方知行元禄地方直日语元禄地方直后,关东地方和中部地方大量村也采用了相给,村内的田地和屋敷日语屋敷则按照石高比例来作分配[5],幕府在宽永地方直时向1,000石以下的旗本大番日语大番书院番小姓组番日语小姓組全员加增100,以知行地替代藏米日语蔵米,让旗本的收入变得稳定。元禄地方直时,藏米500日语以上的幕臣日语幕臣均改为授予知行地[6],幕府通过以相给的形式授予旗本知行,重新将江户周围生产力较高的地区纳入幕府领,从而达致管理年贡日语年貢,重建幕府财政和强化幕府权力的目的[7]。另外,大名也实行相给,从而切断了给人与领地之间长久的连系,并且设立平均日语,让给人失去年贡的决定权,更剥权了给人处罚、劳役给地农民的权力。17世纪中叶,实施藏米知行日语蔵米知行制度的藩日渐增多,藏米知行制度让大名直接管治领内,并且按照俸禄来授予其藏米,本来的给地日语給地则实际上变成藏入地,确立了大名的一圆知行日语一円知行。按元禄(1688年-1704年)初年成书的《土芥寇仇记日语土芥寇讎記》记载,243位大名中仍然采用地方知行制只有16%,共42家,其中大多是边境的外样大名,因此所领规模达到55.37%。尽管如此,这些外样大藩所实施的地方知行制仅限于上级家臣,给人的知行权非常有限[8]

参考资料

  1. ^ 1.0 1.1 相給. kotobank (日语). 
  2. ^ 木村础日语木村礎. 名主. 世界大百科事典. 世界大百科事典 (平凡社). 2014. ISBN 9784582034004 (日语). 
  3. ^ 白川部达夫日语白川部達夫. 分郷. 国史大辞典. 国史大辞典 (吉川弘文馆). 1991. ISBN 4-642-00512-9 (日语). 
  4. ^ 相給・合給. kotobank (日语). 
  5. ^ 分郷(ぶんごう). kotobank (日语). 
  6. ^ 白川部达夫日语白川部達夫. 地方直. 国史大辞典. 国史大辞典 (吉川弘文馆). 1985. ISBN 4-642-00506-4 (日语). 
  7. ^ 地方直し. kotobank (日语). 
  8. ^ 地方知行制. kotobank (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