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解
郭解(?—?),字翁伯,西汉河内郡轵县(今属河南省济源市)人,汉代游侠人物。郭解为女相师许负之孙,年少时为非作歹、逞凶斗狠杀人众多,不仅抢劫财物,还私自铸钱、盗挖坟墓。而当郭解年长后,改变自身过往的作为,谦逊俭约又乐于助人,因行侠仗义而声名赫赫。汉武帝年间迁徙天下豪强至茂陵县,郭解亦在搬迁之列,郭解进入关中后,当地豪杰仰慕其大名,争相与他交欢。后来郭解因门下宾客杀人受牵连而逃亡,被逮捕归案后,御史大夫公孙弘以郭解任侠操弄权柄,屡次因小事而杀人,判处郭解犯下大逆无道之罪,将郭解族诛[1][2][3]。
生平
许负外孙
郭解是温县那名善于给人相面者许负的外孙,许负曾预言薄姬所生之子将会成为皇帝[4],以及名将周亚夫最终绝食饿死的命运[5]。而郭解的父亲喜好替人打抱不平,于汉文帝年间被处死[1][2]。
任侠嗜杀
郭解个头矮小相貌平平,为人沉静勇悍,不喝酒,年轻时阴险狠毒,意气用事,遇到不称心的事,杀死了很多人,他拼命替朋友报仇,藏匿亡命之徒,还作奸犯科,抢夺他人财物,稍一停手就私铸铜钱,挖坟盗墓,郭解干这类事情多的不可胜数,不过他常有幸运的机遇,每次被追查的紧迫时,往往能够逃脱,或者恰巧碰上大赦[1][2]。
等到郭解年长以后,行为上开始有所收敛,他改变自己过往的表现,做出节约谦让的样子,又以德报怨,给人的好处多,要求别人的少,然而郭解喜欢行侠的作为却更甚于过去,他拯救别人的生命之后,从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但其内心的歹毒仍扎根在心灵深处,为了一些微小的怨恨动辄行凶杀人依旧和过去没两样,不少年轻人仰慕郭解的作为,时常替其报仇,而不让他知道[1][2]。
外甥之死
郭解的外甥倚仗郭解的威势,某次与人一同饮酒,要别人干杯,别人喝到承受不住了,郭解外甥仍强行灌酒,那人因此动怒,拔刀将郭解的外甥刺杀,逃亡而去。郭解的姐姐得知这件事后愤怒地说道:“以我弟弟翁伯此时的名气,人家杀死我的儿子,却连凶手也找不到!”于是把她儿子的尸体抛弃在大路旁,不加以埋葬,想以此来羞辱郭解。郭解派人暗中打听到了凶手的藏匿之处,凶手在窘境下出面向郭解自首,把实情详细地告诉给郭解,郭解说:“您杀他有理,我家孩子理亏。”放走了那名凶手,归罪于自己的外甥,并收葬了他,豪侠们听闻此事后,纷纷称赞郭解的义气,更加乐意归附于他[1][2]。
礼遇乡邻
在郭解外出时,一般人都会回避,然而某次却有一人伸开双腿,双手搭膝傲慢地坐着看向郭解,郭解问知他的姓名,门客想要杀掉那人,郭解说:“住在本乡却不被人尊敬,这是我自身的品德修养不足,他有什么罪呢!”于是暗中请托尉史说:“此人是我所倚重的,轮到他要服徭役时免去他的服役。”后来几次轮到那人要服徭役时,尉史都不找他,那人感到奇怪,问知其中缘由,这才得知是郭解让他脱免的,那人因此解衣露体向郭解谢罪,年轻人们听到这件事后,就越发仰慕郭解的作为了[1][2]。
排难解纷
当时洛阳有一对结怨的仇家,洛阳城内帮他们居间调停的贤豪好几十人,然而双方依旧不接受和解,门客于是求见郭解请他帮忙,郭解趁着夜色低调地去见结仇的人家,仇家双方才勉强听从其劝告和好,郭解对仇家们说:“我听说洛阳许多的贤豪都居中进行调解,你们多不听从,如今你们有幸听从了我的劝告,但我这个外县人怎能跑来侵夺当地城邑贤豪的权利呢!”郭解当夜便离开洛阳,不让他人知晓,临行前更叮嘱说:“暂且不要听我的话和解,等我走了以后,待洛阳贤豪从中调解争执,才听从他们的话和解。”以此避免让先前调停的贤豪们失了颜面[1][2]。
郭解身材矮小,为人谦恭节俭,外出没有骑马的随从,从不敢搭乘马车进入县衙,他前往邻近郡国为别人请托办事,事情可以开脱免事的,就让它免事出来,如果不能办妥,也要尽力使各方感到满意,然后才敢接受人家的酒食招待,豪杰们因此特别敬重郭解,争相为他所用,县邑中的年轻人以及周围县邑的豪侠们夜间登门来拜访他,车子常常多达十余辆,请求把郭解收留的宾客接到自己家中供养他们[1][2]。
迁入茂陵
等到汉武帝兴建其墓所茂陵时,强制迁徒天下富豪前往陵寝的所在地茂陵县(今属陕西省兴平市),郭解家贫,家中的资产达不到迁徒的标准,然而官吏害怕出问题,不敢不迁徒他。将军卫青替他说话道:“郭解家境贫寒,不够迁徒的资格。”汉武帝对此反驳说:“郭解身为一介平民,却有权势能驱使将军替他说情,这说明他的家并不穷!”郭解搬迁时,豪侠们替他送行,出钱财一千多万,轵县人杨季主的儿子是县里的县掾,当初便是他提名迁徙郭解的,此时杨县掾又出面阻拦那些送钱的人,郭解的侄儿就砍了他的头,杨家自此与郭家结下梁子。郭解迁入关中后,关中贤豪不论与他相识或不相识的,听闻他的名声,都争相前来与其结交[1][2][3]。
后来轵县人又杀死了杨季主,杨季主家上书控诉的人也被杀害于宫阙之下,汉武帝得知后,便下令逮捕郭解,郭解逃亡,把他的母亲与家属安置在夏阳县,自己则逃往临晋县,临晋的地方官籍少翁平素不认识郭解,因此放他出了临晋关,郭解出临晋关以后,辗转来到太原,他每过一地总是把自己的姓名告诉居住食宿的主人,当官吏追查郭解踪迹来到籍少翁处时,籍少翁自杀,线索因此中断,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终于抓获郭解,彻底追究他的罪刑,而郭解杀人的这些事情都发生在大赦以前,理应获得赦免[1][2][3]。
议罪族诛
郭解被逮捕后,轵县有个儒生陪同上级派来审问郭解的使者坐着,听到郭解的门客称赞郭解,儒生说:“郭解这人专干坏事触犯国法,怎么能称得上贤能呢?”郭解的门客听到后,杀害了这名儒生,并割断他的舌头。官吏就此事责问郭解,而郭解确实不知道杀人者是谁,杀死儒生的凶手始终找不出来,官吏向汉武帝上奏说郭解无罪,御史大夫公孙弘议论说:“郭解作为平民而行侠,玩弄权术,旁人为他动不动就杀人,虽然郭解的确不知情,但此种罪行比他知情杀人更可恶,应以大逆无道罪判处。”于是将郭解处死并灭族[1][2][3]。
侠风日盛
从郭解以后,行侠的人极多,但没有值得一提的。不过关中长安县的樊中子、槐里县的赵王孙、长陵县的高公子、西河郡的郭翁中、太原郡的鲁翁孺、临淮郡的儿长卿、东阳县的陈君孺,他们虽然为侠却有恭敬谨慎,谦虚退让的君子之风。至于像是北道的姚氏、西道的诸杜、南道的仇景、东道的赵佗和羽公子、南阳郡的赵调等人,不过是盗跖之流的人物,混迹于民间罢了,哪里值得谈论呢!这些人都是从前朱家所引以为耻的[2]。
后裔
- 曾孙郭梵:官拜蜀郡太守[6]。
- 玄孙郭伋:于汉哀帝、汉平帝年间受征辟入大司空府,经过三次升迁任渔阳郡都尉,王莽建立新朝后担任上谷郡大尹,调迁并州州牧,汉光武帝时历任多地太守,卢芳割据北方期间,郭伋再次成为并州州牧,广受当地民众爱戴,建武二十三年郭伋逝世,享年八十六岁[6]。
评价
- 司马迁:吾视郭解,状貌不及中人,言语不足采者。然天下无贤与不肖,知与不知,皆慕其声,言侠者皆引以为名。谚曰:“人貌荣名,岂有既乎!”於戏,惜哉[1]!
- 司马贞:游侠豪倨,藉藉有声。权行州里,力折公卿。朱家脱季,剧孟定倾。急人之难,免仇于更。伟哉翁伯,人貌荣名[1]。
- 丁耀亢:今之号为侠者,恃势凌物,武断乡曲,吾直以为穿窬之雄耳。即侠如郭解,亦仅得族,况为解所耻乎?当时剧孟、朱家,亦皆重然诺。天下重之,而解好巧杀人,终不免族灭。故曰:“好勇而不好学,则乱”[7]。
- 司马光:布衣游侠剧孟、郭解之徒驰骛于闾阎,权行州域,力折公侯,众庶荣其名迹,觊而慕之,虽其陷于刑辟,自与杀身成名,若季路、仇牧,死而不悔也……况于郭解之伦,以匹夫之细,窃杀生之权,其罪已不容于诛矣。观其温良泛爱,振穷周急,谦退不伐,亦皆有绝异之姿。惜乎不入于道德,苟放纵于末流,杀身亡宗,非不幸也[3]!
- 王夫之:公孙弘请诛郭解,而游侠之害不滋于天下,伟矣哉!游侠之兴也,上不能养民,而游侠养之也。秦灭王侯、奖货殖,民乍失侯王之主而无归,富而豪者起而邀之,而侠遂横于天下。虽然,逆弥甚者失弥速,微公孙弘,其能久哉[8]?
- 黄震:朱家周人之急,家无余财,而终身不自以为德,太史公慕焉,郭解折节振人,人为解杀人,解不知而公孙弘族解,太史公尤为之痛惜,愚谓朱家诚贤矣,为人忘已墨氏之弊,而解之见杀则亦其平昔嗜杀所致,孔子有言:“古之学者为己。”孟子亦谓:“穷则独善其身。”士亦何必务名誉出于寻常之外也哉[9]。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