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弹背心
防弹衣,又称防弹护甲、防弹背心,而在香港、澳门和广东则称之为避弹衣。
功用
与古代盔甲相似,都是用作防御武器的攻击。
防弹背心是用来吸收枪支发射的子弹或破片的冲击力量的个人身体护具,不同种类有不同的运行原理,分为全软质及加强/复合式。
防弹背心也会搭载模块化系统,称为模块化防弹背心,可挂载弹匣、通讯设备等物品。
防弹原理
1970年代初后使用的如金属、陶瓷、高性能复合材料板等硬质材料防弹背心,其防弹机理主要是在受弹击时材料发生破碎、裂纹、冲塞以及多层复合板出现分层等现象,从而吸收射击弹大量的冲击能。当材料的硬度超过射击物的冲击能时,即可发生射击弹弹回现象而不贯穿。
若防弹背心采用高性能纤维如尼龙、芳香聚酰胺(例如著名的凯芙拉和特威龙)或者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例如大力马和光谱盾)等软质材料时,其防弹机理主要是子弹对纤维进行拉伸和剪切,同时,纤维将冲击能向冲击点以外的区域进行传播,子弹初速被吸收掉而将破片或弹头裹在防弹层里。
试验表明,软质防弹背心有5种吸收能量的方式:
- 纤维的拉伸变形:是指子弹入射方向的变形和入射点临近区域的拉伸变形;
- 纤维的毁坏:包括纤维的原纤化、纤维的断裂、纱线结构的结体以及织物结构的解体;
- 热能:子弹的能量通过摩擦以热能方式散发;
- 声能:子弹撞击防弹层后发出的声音所消耗的能量;
- 弹体的形变。
应当指出的是,软式防弹背心无法阻止具有足够初速或较重的直射弹头侵入人体,因此有必要附加坚硬金属或陶瓷,即软、硬质材料结合,将两种护层集成在一起,才能起到对人体的保护作用从而达到防弹的目的。这种复合式防弹背心的防弹机理是这样的:当子弹击中防弹背心时,首先与防弹背心中第一道防线的防弹钢板或增强陶瓷板或复合板接触,在这接触的瞬间,子弹和硬质防弹材料都可能龟裂,于是消耗了子弹大部分能量。而软质防弹材料作为第二道防线,吸收并扩散子弹剩余部分的能量,并达到缓冲作用,从而阻止并降低了贯穿性损伤。陶瓷插板会在后方加上一层防弹纤维以避免陶瓷块破碎产生的碎片对人体造成伤害,而这也更适合使用于携板背心这类本身没有软式防弹内衬的背心,金属插板因具有延展性不易产生碎片则多没有这层。
由于手榴弹、炸弹爆炸时产生的破片和弹片形状不规则,边缘锋利、体积小、质量轻,在击中防弹材料后特别是软质防弹材料后不变形,且量大密集,这时爆裂物攻击防弹织物的纤维并使其断裂;破片也使织物内部纤维之间和织物不同层面之间相互作用,造成多层紧密纤维整体形变,在破片破坏防弹背心时,就消耗了自身的能量。同时,破片也有一小部分能量通过摩擦转化为热能,通过撞击转化为声能。于是防弹背心就阻止了手榴弹和炸弹的破片对胸腹部乃至颈部(高领防弹背心)的伤害。
种类
- 全软质防弹背心
- 加强/复合防弹背心
通常执法人员或保安人员等会使用全软质防弹背心,而战场上的士兵或需近距离面对武器攻击的特种警察,则较常使用加强/复合防弹背心。21世纪后流行可附载防弹板的携板背心(Plate Carrier),背心上通常附有MOLLE附件安装平台,让穿着者可透过携板背心携带备用弹匣、急救套件、通讯器材等装备。
等级
关于防弹背心(及防弹插板)的防护能力有多种衡量尺度,但最通用一种衡量尺度为美国的NIJ标准,其按防护能力的高低分为五级:[1]
- NIJ I:可抵挡初速320m/s左右及弹头重2.6克的.22 LR 圆头全铅弹(LRN),或者初速312m/s左右及弹头重6.2克的.38 ACP 圆头全铜被甲弹(FMJ RN)[2]。(0101.04旧标准,在0101.06已被删除)
- NIJ IIA:全新状态可抵挡初速373±9.1m/s及弹头重8克的9×19毫米帕拉贝鲁 圆头全铜被甲弹(FMJ RN),以及初速352±9.1m/s弹头重11.7克的.40 S&W 全铜被甲弹(FMJ)。
- NIJ II:全新状态可抵挡初速398±9.1m/s及弹头重8克的9×19毫米帕拉贝鲁 全铜被甲弹(FMJ),以及初速436±9.1m/s及弹头重10.2克的.357马格南 软尖弹(JSP)。
- NIJ IIIA:全新状态可抵挡初速448±9.1m/s及弹头重8.1克的.357 SIG 平头全铜被甲弹(FMJ FN),以及初速436±9.1m/s及弹头重15.6克的.44 马格南 半被甲空尖弹(SJHP)。
- NIJ III:可抵挡至初速847±9.1m/s及弹头重9.6克的7.62mm NATO M80全铜被甲弹。此为防弹插板的等级。
- NIJ IV: 可抵挡至初速878±9.1m/s及弹头重10.8克的.30-06斯普林菲尔德 M2钢芯穿甲弹。此为防弹插板的等级。
参见
参考文献
- ^ Ballistic Resistance of Body Armor NIJ Standard-0101.06. NIJ. July 2008 [2021-08-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30).
- ^ Ballistic Resistance of Body Armor NIJ Standard-0101.04 (PDF). NIJ. September 2000 [2021-08-0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2-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