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组件
此条目论述以香港为主,未必有普世通用的观点。 |
预制组件(英语:Modular and prefabricated buildings),又名预制件,是现在流行的制造业的生产流程,一件商业制成品,并非由一地一工厂由头到尾完全生产出品。预制组件是利用全球化的优势,由世界各地入口预制组件,再加工装配而成品。
应用
预制组件的具体例子:
其中关键是交通、运输、物流业,及供应链的效率,以及生产成本的计算。
香港
香港早于1960年代,便曾于廉租屋邨及第五型徙置大厦试用预制组件技术,可是反应一般,仅福来邨及牛头角下邨两个项目便暂停采用。
1970年代锦绣花园工程,建筑师黄祖棠、黄振辉父子(黄克竞家族成员)决定先兴建数幢样本平房,再套用至整个项目,往后的康乐园亦如是,属全港首两例。汇丰总行大厦的工程,由于建筑师诺曼·福斯特采取“衣架计划”的桅杆桁架支撑法,因此整幢大厦均采用预制组件施工。
由于公屋项目对渗漏的要求比一般住宅以至豪宅高,因此大部分同类的项目一般采用半机械式施工技术(即抬模或预制楼板+主力墙)兴建;而全机械式由于会产生嘈音污染等问题,因此于住宅项目上甚少采用,大多出现于1980年代初中期施工的公私营房屋物业上。
至1980年代中,由于机械式建筑技术被揭发防漏措施成疑,房屋署首先规定1986年3月或以后新批出的住宅建筑合约,只能采用预制组件施工法[1];部分条件较佳的承建商,亦开始该用预制组件技术,举例布依格在承包太古广场港岛香格里拉大酒店及港丽酒店建筑工程时,便于机械式建筑技术的基础上广泛使用预制组件。所有于1989年起落成的Y型大厦(由太和邨2、3期开始)及同期大部分私人楼宇(例如新港城、新都城、嘉亨湾等),都采用预制组件技术兴建,但全预制组件只出现于公营房屋项目。
而在1997年,政府亦于将军澳市中心的五座灵活式校舍中,试验性应用预制组件技术[2],当中基督教宣道会宣基中学为全港第一座采用此技术兴建的样办楼宇[3][4]。然而,由于成效不彰,此技术仅于后来兴建的少数标准校舍中采用,直至2020年兴建大埔五旬节圣洁会永光小学[5]后才获推广。
优点
应用于组合屋时
- 优点
- 地盘较整洁。
- 保持高品质。
- 减少垃圾。
- 减少对地盘四周的影响。
- 建筑较快。
- 地盘工人的技术要求较低
- 缺点
- 接口间易于渗漏。
- 因为组合屋的组件,有一定的体积与重量,故此运输较困难。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 ^ 窗台滲水修好四百天花剝落亦補竣 大埔明雅苑加緊維修 兩三星期內全部完成 房署建築師向區會解答保養延長至明年底 天花起因機械化已不再採用. 华侨日报. 1986-08-27 [2021-08-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06).
- ^ 前立法局工務小組委員會討論文件:將軍澳第56區的第三間中學及2所小學. [2021-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8).
- ^ 1998年8月将军澳市中心航空照片
- ^ 1999年2月将军澳市中心航空照片
- ^ 建築署-2020年10月至2021年9月招標預報 (PDF). [2021-08-2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