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胄
黄胄 | |
---|---|
字 | 映斋 |
出生 | 梁淦堂 1925年3月31日 中华民国河北省蠡县梁家村 |
逝世 | 1997年4月23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 | (72岁)
笔名 | 黄胄、梁叶子、苗迪、梁蓬、梁泉 |
职业 | 画家、社会活动家、收藏家 |
国籍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民族 | 汉族 |
体裁 | 中国画、人物画、动物画 |
配偶 | 郑闻慧 |
亲属 | 梁建勋(父) 吴建芝(母) 梁斌(堂兄) |
受影响于 | 门采尔、珂勒惠支、赵望云、韩乐然、齐白石、徐悲鸿、司徒乔等 |
施影响于 | 郑闻慧、缑建明、杜滋龄、张德泉等 |
黄胄(1925年3月31日—1997年4月23日),原名梁淦堂,字映斋,笔名黄胄、梁叶子、苗迪、梁蓬、梁泉等,其中以黄胄最为知名,因此又被称为梁黄胄[1]。河北蠡县人,中国画家、社会活动家、收藏家,长安画派代表人物之一。曾为中国美协常务理事、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北京炎黄艺术馆馆长。师从赵望云[2][3]。
黄胄擅于画新疆人物、动物,人民生活与风景之美。绘画走兽极富生气,尤其擅长画毛驴与骆驼。
生平
1925年3月31日出生于河北省蠡县梁家庄,因其父四十多岁方得此子,取乳名“老傻”,以求平安。1933年随母亲到陕西宝鸡上小学。1939年黄胄随母亲和姐姐逃难到宝鸡,在宝鸡纺纱厂办的惠工中学读书。初中时的体育比赛中,他获得一面上面写着“炎黄之胄”的锦旗。经语文老师讲解后,遂取笔名黄胄。1941年因父病而辍学。
1943年夏拜画家赵望云为师,1944年随画家韩乐然在秦川旅行写生。1945年用“黄胄”笔名第一次在《西安夜报》上发表鲁迅小说《示众》插图。后赵望云介绍他去河南开封《民报》社工作,赵望云好友傅恒书任《民报》社长。期间,他创作《负荷》等漫画作品,受到好评。结识了姚雪垠、刘砚和旅美画家司徒乔等人。 1946年河南黄泛区写生。1947年任《雍华》杂志编辑,在第八期以笔名“梁叶子”撰文《画家与时代》,撰文道:“要做一个新时代的画家,只是会追求与开创自己的美的道路,只是自己吃饱了饭便忘了那些没有吃饭的同胞是不够的,他是应当和别的艺术一样,永远站在时代的前端,不是同样的可视为时代的号角与黎明的晓钟吗?”
1948年,《雍华》杂志因经费困难,被迫停刊,共出十期。后随赵望云到青海祁连山、新疆乌鲁木齐等少数民族地区旅行写生,画了大量当地民族风俗生活作品。1949年5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西北军区做美术工作。1950年至1954年兼任西北师范学院美术系创作课讲师,1954年与郑闻慧结婚。1951年在《战士读物》社工作。徐悲鸿在《新建设》杂志发表《新中国一年来美术上之成就》,文中提到西北的石鲁和黄胄,称赞“二人皆在盛年,前途未可限量。”1955年春调到北京总政治部文化部创作室任创作员。
1956年作《歇晌》,表现农家妇女割麦歇晌时平静幸福的劳动生活。又作《金色的道路》,表现藏族人民在青藏公路边,支起帐篷为筑路的解放军献上一碗碗酥油茶,后此作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成年画。同年秋,以记者身份参加中央和解放军组成的赴新疆慰问团,作《春节劳军图》。后继续在北疆、南疆等地区采访写生半年。1957年《洪荒风雪》获第六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金质奖章。1958年《赶集》获第七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铜质奖。1959年调到军事博物馆任美术创作员。1960年7月,受命到四川金沙江畔基层部队下连队当兵锻炼一年。期间常去营外藏族牧区,了解牧民生活。
1961年为堂兄梁斌小说《红旗谱》收集插图形象。先后为人民文艺出版社和中国青年出版社各画出一套插图。7月底,受命以随军记者的身份,与同道赴福建边防战斗前线,深入边境海岛采访写生四十余天,画了大量表现海防前线军民联防战斗生活的画作。返京后,与同道举办联展。他作的《女民兵》、《炊事员》等得到好评。1962年作《祖国的眼睛》,后更名为《巡逻图》。《巡逻图》被国防部作为国礼送给胡志明。同年秋,受命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前线做随军采访。期间作《奔腾急》,送给了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邵宇。在后来黄胄创建炎黄艺术馆时,邵宇又捐赠给了炎黄艺术馆。
1963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黄胄作品选集》。这是他的第一本画册,邓拓在《人民画报》第九期撰文《黄胄作品中的“三新”》,提出黄胄作品有“人物新、意境新、手法新”的特点。同年,第四次去新疆访问写生。1964年以革命历史题材作《井冈山第一面红旗》《谈心》《亲人》等。
1966年至1972年因文化大革命而被迫搁笔。1976年11月至1977年2月为周恩来纪念馆创作《鞠躬尽瘁为人民》。1978年夏,带病为国家领导人访问南斯拉夫创作国礼《松鹰图》。为邓小平访问日本创作《百驴图》,作为国礼赠送裕仁天皇。1979年8月带病赴新疆作第五次访问、写生。
1980年参加主持中国画研究院筹备工作,任中国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先后为钓鱼台、中南海、人民大会堂等处作画二百余幅。1987年10月立项建炎黄艺术馆并担任筹备处主任。1988年12月为炎黄艺术馆募集资金,建立了黄胄美术基金会,并担任第一届会长。1991年9月28日,炎黄艺术馆正式成立,任炎黄艺术馆馆长。先后任全国政协委员、常委,书画室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4][5][6]。
1997年4月23日逝世。
作品
出版有《黄胄作品集》,理论文集有《黄胄谈艺术》、《黄胄书画论》等。绘画作品有《画家与时代》《爹去打老蒋》《人畜两旺》《苹果花开的时候》《打马球》《在战火燃烧过的地方》《金色的道路》《春节劳军图》《洪荒风雪》《赶集》《我爱北京天安门》《女民兵》《炊事员》《巡逻图》《藏童上学》《井冈山第一面红旗》《谈心》《亲人》《松鹰图》《百驴图》等。
作品拍卖情况
黄胄1987年作《骆驼背上的小学生与父亲》,充分表现了人物的形象;其姊妹作《驼背上的小学生》曾在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11年6月4日的2011年春季拍卖会中售出高价。
2011年,黄胄获列名世界拍卖收入记录第13名宝座[7],黄胄因此成为享誉世界的著名画家之一。
参见
参考资料
- ^ 一代名家梁黄胄作品欣赏. [2020-01-24].
- ^ 国画家黄胄个人主页. 艺术台_中国网络电视台. [2020-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15).
- ^ 不似传统的黄胄线条. 书画--人民网. [2020-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12).
- ^ 漫谈黄胄的人生五阶段. 维普. [2020-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7).
- ^ 黄胄之幸与不幸. 搜狐. [2020-01-24].[失效链接]
- ^ 黄胄-文化艺术网. [2020-01-24].
- ^ 台灣網路藝術美術博物館. [2020-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