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用户:愚蠢的人类/沙盒/B0003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杯葛运动

1904年底,被称为“不平等条约”的《中美会订限制来美华工保护寓美华人》期满,中国人民要求废除条约,但受美国拒绝。事件引发上海绅商不满,于1905年发起杯葛美货的运动,抗议美国歧视华人[1]。后来清政府受到美国驻华公使及各地美领事施压,下诏谕命令停止抵制活动。抵制风潮却由上海移至广东各地[1]

香港亦有很多知识分子及一部分华商参与这场带有中华民族主义色彩的运动[2]:130[3]:71-72[4]:77,其中办报者包括《华字日报》及《有所谓报》也以文字宣传响应运动,亦有码头工人拒绝为美国商船搬运货物[5]:182。广东人冯夏威在上海美领事馆前服药自杀,成为运动的烈士。香港亦有举行追悼大会[1]。香港华商公会计划召开大会,以响应抵制美货运动,但被第13任香港总督弥敦下令禁止,并说这是“侵犯一个友好国家的商业”[6]

这次事件亦是中国首次使用“和平、理性、非暴力”方式反抗西方的运动,亦被誉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运动的开端”[7]

1908年,日本货轮“二辰丸”因走私军火到广东被中国政府扣押,日本政府强迫中国谢罪道歉的举动引起中国民愤[8]。香港本地商人组织抵制日货运动,声势甚至比广州更加浩大[9]:94。港人排日情绪在11月1日至3日达至高潮,连续三天的反日暴动,近千名香港居民抢掠及毁坏西营盘、荷李活道一带售卖日货的商店[8][10]。在这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抵制日货的运动中,香港民众的反抗情绪最为激烈。

这两场杯葛运动反映了当时香港华人的民族主义的兴起[9]:94

参考资料

  1. ^ 1.0 1.1 1.2 黄贤强. 孙中山和革命党人与1905年抵制美货运动. 1995年. 
  2. ^ 丁新豹. 歷史的轉折:殖民體系的建立與演進. 王赓武 (编). 香港史新編 增訂版(上冊). 三联书店. 2017. ISBN 978-962-04-3885-1. 
  3. ^ 蔡荣芳. 香港人之香港史 1844-1945. 牛津大学出版社. 2001. ISBN 0-19-592778-8. 
  4. ^ Carroll, John M. A concise history of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07. ISBN 978-962-209-878-7. 
  5. ^ 杨国雄. 舊書刊中的香港身世. 2014年9月1日. 
  6. ^ 张连兴. 香港二十八總督. 2012年7月1日. 
  7. ^ 王立新. 1905年抵制美货运动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1999年第2期.  |journal=被忽略 (帮助)
  8. ^ 8.0 8.1 王赓武. 香港史新編(增訂版)(全二冊). 2017年3月3日. 
  9. ^ 9.0 9.1 高马可. 香港簡史:從殖民地至特別行政區. 林立伟译. 中华书局. 2013. ISBN 9789888263202. 
  10. ^ 陈学然. 五四在香港 : 殖民情境、民族主義及本土意識. 中华书局. 2014: 167. ISBN 978-988-829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