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特色条目候选/马尼拉人质事件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马尼拉人质事件

马尼拉人质事件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194,739字节)

结果14支持, 1反对 => 入选 核对者:--茶壶 (留言) 2012年1月11日 (三) 11:38 (UTC)[回复]
投票期:2011年12月28日 至 2012年1月11日
说明:条目在今年8月经过大幅增修,内容有明显扩展与改善,已获评为优良条目。迄今条目质量尚佳,相信已达特色条目水平,故在此提名—史提芬.德广 >.< 维基态度 (留言) 2011年12月28日 (三) 10:33 (UTC)[回复]

支持

如果支持这个条目的提名,使用#{{支持}},说明支持的理由并签名;
  1. (+)支持,提名人票。--史提芬.德广 >.< 维基态度 (留言) 2011年12月28日 (三) 10:33 (UTC)[回复]
  2. (+)支持,作为一件十分轰动的事件,详细是必要的--Cwek (留言) 2011年12月30日 (五) 07:20 (UTC)[回复]
  3. (+)支持,条目已经达到特色条目所有的要求。-HW (留言) 2011年12月30日 (五) 07:34 (UTC)[回复]
  4. (+)支持,记载详实,客观中立。--侠刀行 (留言) 2011年12月31日 (六) 09:02 (UTC)[回复]
  5. (+)支持详实,客观。--Chaochou☎☏Contact 2011年12月31日 (六) 13:22 (UTC)[回复]
  6. (+)支持,内容全面,部分章节可再扩充。-- Άndrew (✉✍) 2011年12月31日 (六) 15:23 (UTC)[回复]
  7. (+)支持,丰富,图片数量也够。--B2322858 (留言) 2012年1月1日 (日) 01:54 (UTC)[回复]
  8. (+)支持,内容详实,客观中立,注释、参考资料完善。—ArikamaI 在没有人有枪的国度里,一把手枪的人就是国王谢绝废话|战斗记录2012年1月1日 (日) 06:13 (UTC)[回复]
  9. (+)支持,内容丰富,客观中立。Hoising (留言) 2012年1月1日 (日) 11:37 (UTC)[回复]
  10. (+)支持,完整详细--huandy618 (留言) 2012年1月1日 (日) 23:02 (UTC)[回复]
  11. (+)支持,内容丰富,注解详实-- Jason 22  对话页  贡献  2012年1月4日 (三) 23:16 (UTC)[回复]
  12. (+)支持,内容丰富,注解详实--CCDI (留言) 2012年1月9日 (一) 03:38 (UTC)[回复]
  13. (+)支持,可见德广之努力!--TienYi (留言) 2012年1月10日 (二) 13:10 (UTC)[回复]
  14. (+)支持,乐见德广的努力,内容丰富!--TYC (留言) 2012年1月11日 (三) 10:33 (UTC)[回复]
    (+)支持,客观,内容丰富,注解详实 Chihonglee 2012年1月20日 (五) 01:05 (UTC)
    ↑该用户投票因超过时限而无效,但意见可供参考。

反对

如果反对这个条目的提名,使用#{{反对}},说明反对的理由并签名;
  1. (-)反对,虽然内容很丰富,但是有些过于丰富了。例如悼念活动有资料堆积的嫌疑,官方回应如果能够进一步综述会更好。死者有必要全部列出吗?--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1年12月29日 (四) 02:14 (UTC)[回复]
    (:)回应,因事件涉及复杂的犯罪过程与国际关系,条目内容必须有一定篇幅,至于悼念活动是否堆砌,我的处理已经是力求精简,而悼念活动本身也是民众的回应表现,不应该被官方回应所凌驾;参考科伦拜校园事件,我认为列明死伤者名单有必要性,至于名单内应否列入哪些资料则可以再行讨论。官方回应方面,条目原先的处理只是语录式把不同政府说法列出,目前官方回应是视为调查报告与死因聆讯的表态,至于政府就事件的回应则已整合到“中菲关系”、“港菲关系”等,故你指出的进一步综述,已在条目中表现。--史提芬.德广 >.< 维基态度 (留言) 2012年1月2日 (一) 01:41 (UTC)[回复]
    (-)反对,还达不到特色条目的等级。—うちはイタチ (留言) 2011年12月29日 (四) 12:00 (UTC)[回复]
    ↑投票者没有注明理由,所以本票无效,请投票者补充理由。
  2. (-)反对格式方面有明显改善,撤销反对。—AT 2012年1月11日 (三) 05:08 (UTC)[回复]
    大量自我参照连结。
    部分人名没有使用全名。
    间隔号应使用半形。
    不应为了消红,而去掉连结。
    内文出现“菲津宾”。
    日期内连使用不恰当。
    AT 2012年1月4日 (三) 07:18 (UTC)[回复]
    (:)回应,自我参照连结、间隔号应使用半形、内文出现“菲津宾”等问题已经修改完毕,如有发现,请指正。另外人名方面没有使用全名,主要原因是要考虑外文名称的中文译名缺乏标准,而过多使用全名,对已习惯传媒命名的读者来说,恐会造成混乱(如门多萨的弟弟一般被称为格雷多里奥,而非格雷多里奥·门多萨);至于连结,我也已经留红不少,若大家认为可增加,我没有意见,但这不影响条目的可靠性与可读性;日期内连方面,希望您给予进一步的指导,不太明白您的意思。谢谢--史提芬.德广 >.< 维基态度 (留言) 2012年1月6日 (五) 20:07 (UTC)[回复]
    文中的日期内连有何用处?如果无法提供更多有关此事件的相关资讯或释疑的话,我认为这些日期内连都不应该出现。—AT 2012年1月9日 (一) 02:08 (UTC)[回复]
    已根据你的意见,大幅减少日期内连,谢谢。--史提芬.德广 >.< 维基态度 (留言) 2012年1月10日 (二) 21:38 (UTC)[回复]
  3. (-)反对,参考文献内“参见注3,页25”等应使用{{rp|}}。乌拉跨氪 2012年1月4日 (三) 11:17 (UTC)[回复]
    (:)回应,上述问题已经修成完毕,谢谢指正。--史提芬.德广 >.< 维基态度 (留言) 2012年1月6日 (五) 20:07 (UTC)[回复]
    问题并没解决,只是将脚注全部换成了参考文献而已,这会出现很多重复的参考文献项。比如,3、21、24、26、34、36、37、39、44和84,209和210,201和202,等。在文内的参考文献标记后使用{{rp|}}即可标记页码,比如<ref name =XXX>{{rp|34}},即为[2]:34乌拉跨氪 2012年1月10日 (二) 05:07 (UTC)[回复]
    按照你的意见,已更新有关内容。事实上,我事前也询问过不少维基人有关问题,得知可用<ref name =XXX>{{rp|34}}的维基人不多,谢谢你的提醒。--史提芬.德广 >.< 维基态度 (留言) 2012年1月10日 (二) 20:48 (UTC)[回复]

中立

如果对这个条目的提名持中立态度,使用#{{中立}},说明理由并签名;

意见

参考特色条目标准写作指南,给予意见并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