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式速射野炮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三一式速射野炮
陆上自卫队姬路驻屯地展藏的三一式速射野炮
类型野战炮
原产地 日本
服役记录
服役期间使用国家
使用方1898 - 1945
参与战争/冲突日俄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
国民革命军北伐
中国抗日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
生产历史
研发者有坂成章
研发日期1898
生产商东京炮兵工厂
大阪炮兵工厂
生产日期1898 - 1910年代
制造数量超过620门
衍生型三一式速射山炮
基本规格
重量836千克(1,843磅)[1]
枪管长度2.1米(210 cm)(28倍径)
宽度1,400 mm(1.4米)

炮弹75 x 104公厘[2]
口径75公厘
后膛间断螺纹式梯形炮闩
载具单柱型炮架
射击仰角-5° - +20°
射速2-3发/分
枪口初速487米每秒(1,600英尺每秒)
最大射程6,200米(6,800码)[3]

三一式速射野炮(日语:三十一年式速射砲)是日本帝国明治31年(1898年)制式化的野战炮,由于其开发者的名声,故有称为有坂炮。它是日本第一款导入无烟火药的火炮,与其衍生型三一式速射山炮是日本帝国陆军在日俄战争时期的主力野战炮兵武器。

简介

19世纪末,日本火炮开始自国外采购转为国内自制,并且材质从青铜进化为钢铁。三一式速射野炮为日本国产化火炮的进步成果。

三一式速射野炮采用刚性炮架设计,无制退复进机与炮架驻锄,火炮左右炮轮轮毂装有一组连接炮架尾部弹簧筒的钢缆,在火炮发射时因后座力带动炮轮转动,钢缆获得动能拉扯弹簧,最后借由释放弹簧储存的动能使炮轮获得动力,带动火炮归位。炮管材质为碳钢,采用后膛装填设计,发射药从黑火药变更为无烟火药,与其上一代野战炮相比,三一式的射程、精准度都有显著提升。但因未装备制退复进机,因此所谓的速射是与传统的前膛装填炮比较之性能,不同于英国的速射炮(Quick Firing)定义,如按照英国定义,三一式仅为后膛装填炮(Breech Loading)标准。

在研发野战炮版的三一式速射炮的同时,有坂成章也开发了山炮,与野炮版本相比,山炮沿袭了大部分野炮版炮架设计,但增加高低机俯仰角,炮管则缩短为12.3倍径降低火炮重量,火炮初速与射程也因此缩短。

在明治31年量产后,三一式速射炮家族成为日本帝国陆军野战师下辖的野战炮兵团标准武器,每个团底下有两个野战炮兵营,每个营有3个炮兵连,每连6门炮,因此一个野战步兵师会配备36门三一式速射野炮,至明治36年(1903年)2月完成全军换装。初期的三一式速射野炮使用木制炮盾,因日俄战争的经验更换为钢制炮盾。在日俄战争期间,日军野战炮兵遭到俄罗斯帝国陆军法国引进最新制炮科技打造的俄造M1902式762野炮与具备弹簧式制退复进机的1900年式3英吋野战速射炮给痛击,在感受到显著的技术代差冲击后,日本再度采购国外的先进火炮技术弥补野战炮的射速威力,此即为三八式野炮。在三八式野炮服役后,三一式随即遭到替换,但是该型炮并未就此退役,而是移交给步兵联队作为支援火炮使用,以及学校教具,为此日本军方还提供新型弹药供其使用。[4]至日本战败前,三一式速射野炮仍然是日本附庸政权与部队所使用的装备。

使用弹种

可用弹药
类型 名称 弹头重量(公斤) 弹头装药 发射药重量(公斤)
榴弹 榴弹 6.1 三硝基甲苯,800公克 1.218
榴弹 九七式钢质铣榴弹 6.1 420公克 1.218
霰弹 霰弹 6 234颗子弹丸 1.218

使用国家

 日本
 清朝
清朝末期建立新军时大量自国外采购火炮,其中也包括日本北洋常备军第一镇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成军时,向日本采购了日造二十九倍架退炮36门,日造十三倍架退速射山炮18门,是第一批采购的三一式速射野炮。随后京旗常备军购入18门日造七生半陆路炮,在光绪三十一年(1905)成军的北洋常备军第二镇比照第一镇,购入36门日造七生半陆路炮与18门日造七生半十三倍身长速射过山炮。但是后续扩编为北洋六镇后,德国炮取代了日本炮成为中央新军的新宠,袁世凯在后续整军即未再购置三一式火炮。
除了中央新军,日本透过三井财阀大仓财阀日语大倉財閥等公司为中介向清朝地方政府贩售军火,在光绪三十三年(1907)制定的新军编制中,每镇下辖炮队一,辖3炮兵营,其中2营编制为路陆炮,1营编制为过山炮,因此一个步兵师会有36门野战炮、18门山炮的需求。但由于各地总督并不透过北京中央统一采购,因此实际购置数量并无可靠的统计数据,但包括直隶总督两广总督四川总督湖广总督等都曾日本商购架退炮,实际采购数量相当可观。
 中华民国
民国军阀期间,国民革命军借由收缴北洋军阀的军备,以及从接受国民政府整编的前军阀部队当中获得此装备,如新桂系李宗仁接受国民政府整编时,他指挥的国民革命军第七军麾下便配备了2门日制架退炮。陈诚惠州战役期间所指挥之火炮亦为此款,[5]显示广州国民政府苏联军援中获得了这款火炮,但国民革命军实际取得的数量不明,至民国二十年代南京国民政府整理部队时,三一式速射野炮已不在装备清单序列中。

参考资料

  1. ^ 陆军炮兵会议, 31年式野山炮数量表, 明治32年12月, 亚细亚历史资料中心, Ref.C12121329700
  2. ^ Infantry Guns & Mountain Guns
  3. ^ 陆军省, 31年式速射野、山炮射撃表制定の件,明治34年3月1日,亚细亚历史资料中心,C10071477500
  4. ^ 陆军技术本部, 三十一年式速射山炮弾薬九七式钢性铳榴弾制式制定の件, 昭和15年5月~昭和15年8月, 亚细亚历史资料中心, C01001861900
  5. ^ 冯杰、白中琪,陈诚旧影中的国民革命军东征,南方周末,2019年1月27日

相关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