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吉
丙吉 | |
---|---|
时代 | 西汉 |
主君 | 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 |
姓 | 丙(邴姓) |
名 | 吉 |
字 | 少卿 |
籍贯 | 鲁国 |
出生 | 前2世纪 |
逝世 | 前55年(五凤三年) |
谥号 | 定 |
丙吉(前2世纪?—前55年3月17日),也作邴吉,字少卿,西汉鲁国(今属山东省曲阜市)人,丙吉年轻时研读律令,通晓《诗经》、《礼经》,初任鲁国狱史,累迁廷尉右监。汉武帝末年,他奉诏前往郡邸狱处理因巫蛊之祸被关押的犯人,期间保护年幼受牵连入狱的皇曾孙刘病已(即汉宣帝刘询)。此后丙吉调任大将军霍光麾下的长史,当汉昭帝驾崩,丙吉向霍光建议迎立皇曾孙刘病已为帝,因拥戴之功获封关内侯,地节三年,为太子太傅,擢升御史大夫[1][2][3][4]。
汉宣帝登基后,丙吉绝口不提自己从前的护佑之功,故朝廷无人知晓他的功劳,待霍氏家族被族灭后,汉宣帝方得知丙吉保全自己的恩惠,深受感动,封其为博阳侯,食邑一千三百户。神爵三年,丙吉接替魏相担任丞相总领朝纲,任上敦厚宽仁,识大体,被后世所称道。五凤三年丙吉去世,谥号“定”,由长子丙显继承其爵位。甘露三年绘像麒麟阁,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1][2][3][4]。
生平
庇护皇孙
丙吉钻研法律条文,担任鲁国的狱史,他积累功劳,逐步升迁至廷尉右监,后来因犯法而丢官,回到家乡担任州从事。汉武帝末年巫蛊之祸爆发,丙吉因为做过廷尉右监被召入京师长安,奉命前往郡邸狱处理因巫蛊之祸被关押的犯人。当时尚在襁褓中的汉宣帝出生仅几个月,就因其皇曾孙的身分,受卫太子刘据之事被株连囚禁,丙吉见了相当怜悯他,又心知卫太子并没有谋反的事实,对无辜受害的皇曾孙感到哀伤,丙吉于是从女犯中挑选谨慎厚道者,让她们保护抚养皇曾孙,把皇曾孙安置在宽静高敞的地方生活[1][3]。
丙吉处理巫蛊之祸事件,历经数年仍无法解决,后元二年,年迈的汉武帝得病,往来于长杨宫和五柞宫之间,当时望气者说长安监狱里有天子之气,汉武帝因此派遣使者分别登记京师官府监狱中的在押罪犯,无论罪刑轻重一律都杀掉,内谒者令郭穰连夜来到郡邸狱准备处决犯人,丙吉则紧闭大门不让郭穰进去,说:“皇曾孙在此!他人无辜被杀尚且不行,更何况是亲曾孙呢!”丙吉一直守到天亮,郭穰始终无法进入,只得先回宫禀告汉武帝,汉武帝这时幡然醒悟,说道:“是天意让他这么做的。”于是下令赦免天下罪犯,郡邸狱的在押犯人都是靠丙吉才得以存活下来,丙吉的恩德遍及四海。后来监狱里的皇曾孙患病,多次差点不能保全,丙吉屡屡吩咐喂养抚育他的乳母增加医药,拿自己的财物供给其衣食花费,看视照顾皇曾孙恩惠深重[1][3]。
大赦之后,丙吉本打算将皇曾孙送往京兆尹处,然而京兆尹不肯接受又把皇曾孙送回郡邸狱,而后丙吉听闻皇曾孙祖母史良娣的生母史贞君与兄长史恭仍健在,便将皇曾孙送至史家,交由史家抚养,当时史贞君已经年老,见到孤苦无依的刘病已,内心十分悲伤,于是亲自照顾刘病已。后来汉武帝临终时留下遗诏,恢复皇曾孙刘病已的皇室宗籍,将其养育于掖庭内[1][3][5]。
议立宣帝
此后丙吉担任车骑将军的军市令,又调迁为大将军长史,霍光极为器重他,让其担任光禄大夫兼给事中。当汉昭帝驾崩后,由于汉昭帝没有子嗣,大将军霍光于是派遣丙吉等人前往昌邑迎立昌邑王刘贺为帝,但刘贺登基仅数日,便因行为淫乱遭废黜,霍光与车骑将军张安世等众臣重新商议新皇人选,还没有定下来,丙吉此时把上陈的内容写在简牍上给霍光,说道[1][3]:
“ | 将军侍奉孝武皇帝,接受辅佐幼主的重责,肩负天下的重任,孝昭皇帝早逝没有继承人,天下百姓担忧害怕,想尽快知道是由何人继承大统。发丧之日以大义立支属子弟为后,由于所立者不适任,又依据大义将其废黜,天下人没有不心服的,如今国家的前途、皇室的安危、百姓的生命系于将军的决策。我私下听见民间议论,考察他们的言谈,皇族诸侯王在位的,没听说谁在民间享有声望。而受武帝遗诏所抚养的皇曾孙刘病已,先后住在外家与掖庭,我从前被差遣在郡邸狱时,见他还幼小,如今已经十八九岁了,通晓经术,有才华,举止文静,风度平和。希望将军与群臣谨慎商议,并参考卜筮之词,皇曾孙应当被表彰尊显,可先让他入宫侍奉上官太后,让天下人明白知晓,然后决定大计,这是天下百姓的大幸[1][3]! | ” |
霍光看了丙吉的建议,决定拥立皇曾孙,派宗正刘德和丙吉到掖庭迎接他。汉宣帝刚登上皇位不久,便大肆封赏立下拥戴之功的朝廷诸臣,丙吉亦被封为关内侯[1][3]。
哺育之功
丙吉为人深沉厚道,从不夸耀自己。自从皇曾孙登基为帝后,丙吉绝口不谈以前对他的恩惠,所以朝廷上下无人知道他的功劳,地节三年,汉宣帝立长子刘奭为皇太子,丙吉担任太子太傅,几个月后,调任为御史大夫。等到霍氏家族被诛灭后,汉宣帝亲理朝政,视察尚书事务[1][3]。
这时,掖庭有一位名叫则的宫婢让她在民间的丈夫上书,陈述她对汉宣帝曾有保育养护的功劳,奏章被下交给掖庭令查问,宫婢则供称说丙吉了解情况,掖庭令于是带著则到御史府给丙吉看,丙吉认得她,对则说:“你曾因为抚养皇曾孙不谨慎监护而受到笞刑,你哪里有什么功劳?只有渭城的胡组、淮扬的郭征卿对皇曾孙有恩。”丙吉分别奏明胡组等人养育皇曾孙的劳苦情况,汉宣帝下令让丙吉访求胡组、郭征卿,此时两人皆已去世,他们有子孙,都受到重赏,汉宣帝另外下诏赦免了则的宫婢身分,复为平民,并赐给她十万钱[1][3]。
而后汉宣帝亲自接见则并询问她详情,这才得知丙吉对自己有旧恩,却始终不说,汉宣帝认为丙吉非常贤良。于是下诏给丞相说:“在朕身分卑贱的时候,御史大夫丙吉对朕有旧恩,他的德行善美,《诗经》不也说吗?‘恩德没有得不到回报的。’兹封丙吉为博阳侯,食邑一千三百户。”将要受封时,丙吉碰巧得病且病势沉重,汉宣帝打算派人带著侯印去赐封他,以赶在丙吉生前。汉宣帝忧心丙吉会一病不起,太子太傅夏侯胜对此则说:“这样的人是不会死的,臣听说积有阴德者,一定会享受其福分快乐并延及他的子孙,如今丙吉尚未获得报偿而病重,这不是他致死的疾病。”后来丙吉果然痊愈[1][3]。
丙吉之后上书坚决推辞爵位,说自己不应以空名受赏,汉宣帝答复说:“朕封赏您,并不是空名,而您上书归还侯印,这反倒是彰显朕的不仁德,现今天下平安少事,您要养好精神,减少担忧思虑,延医吃药,多加保重。”五年后,丙吉接替魏相担任丞相[1][3]。
秉政宽宏
丙吉本来起身于狱法小吏,后来学习《诗经》、《礼经》,都能通晓大意,到他身居丞相之位时,崇尚宽大,喜欢礼让,手下分曹办事的属吏有受贿犯罪、不称职的,丙吉就让他长期休假,终究不追究查办。有门客对丙吉说:“您身为汉朝的丞相,奸吏以权谋私,却没有给予惩办。”丙吉说:“堂堂三公府衙有惩办吏员的名声,我私下感到鄙陋。”后来接替丙吉担任丞相者,也沿袭此旧例,公府不惩办吏员,从丙吉开始[1][3]。
宥恕驭吏
丙吉对于麾下的属吏,总是掩盖他们的过失,褒扬他们的贤能。替丙吉驾车的驭吏喜爱饮酒,屡次擅离职守,散漫放荡,他曾在跟随丙吉外出时,因喝醉了酒而呕吐在丞相车上,西曹报告丙吉说要斥退驭吏,丙吉说:“因为醉酒的过失而赶走一名士人,叫他何处容身呢?西曹姑且容忍他,这不过是弄脏了丞相车上的坐垫而已。”最终没有赶走驭吏[1]。
那名被宽恕的驭吏出身汉朝边郡,一向熟悉边塞因紧急情况发特急文书报警的事,某次驭吏外出,恰巧看见驿站的骑兵手提一个红白两色的文书袋,便知道这是边郡发送特急文书飞驰而来的,驭吏于是跟随骑兵到公车打探消息,得知敌寇入侵了云中郡与代郡,他连忙回府向丙吉汇报情况,并说:“恐怕敌寇所入侵的边郡,二千石级的长吏中有老病不能胜任军事者,应当预先查看一下。”丙吉认为驭吏说的对,便叫东曹查看边郡长吏的档案资料,分类纪录他们的经历。没过多久,汉宣帝下令召见丞相、御史大夫,查问敌寇所入侵的郡中吏员情况,丙吉一一回答,御史大夫因突然被问及而不能详知,为此受到责备,丙吉则被称赞为忧虑边患、尽思职守,这都是驭吏的功劳。丙吉于是叹息道:“士人没有不可用的,各有各自的长处,假若我没先听到驭吏的汇报,又怎能得到皇上的慰劳与勉励呢?”属吏们由此更加认为丙吉贤明[1]。
丙吉问牛
有一次丙吉外出,碰上清道时众人斗殴,死伤者倒卧在路上,丙吉经过却不过问,他的属吏感到奇怪。而后丙吉继续前行,遇到一个人正在追赶牛,牛喘著气吐出舌头来,丙吉止住车驾,派随从的骑吏去问那人:“你追赶牛走了几里?”属吏们认为丞相当问的不问,不该问的却要问。有人以此讥讽丙吉,丙吉说:“民众斗殴互相杀伤,理应由长安县县令、京兆尹禁戒追捕,年终再由丞相考核他们治绩的优劣,奏明皇上执行行赏罢了,丞相不亲自处理这些枝微末节的小事,不应在道路上过问。现在正值春季,天气本该不会太热,我担心牛走的不远却因暑热而喘气,此乃节气失常,恐怕对国家有所伤害。三公掌管调和阴阳,这是职份内的事,应当忧虑,所以过问。”属吏们这才心服口服,认为丙吉识大体[1]。
慧眼识人
五凤三年的春天,丙吉病重,汉宣帝亲临问候并询问他说:“您如果不幸去世,谁可以接替您的职位呢?”丙吉辞谢道:“大臣们的品行才能,圣明的君主自然知道,愚臣我无所认识。”汉宣帝执意询问,丙吉于是叩头说:“西河郡太守杜延年明于法度,通晓国家旧制,从前担任九卿十多年,现为郡守,治政有声。廷尉于定国执法审慎公平,天下人都自认没有冤案。太仆陈万年侍奉后母孝顺,为人淳朴敦厚,行为端正。这三人的能力都在臣之上,希望皇上明察。”汉宣帝认为丙吉所言正确无误而答应了他,等到丙吉逝世,御史大夫黄霸接任丞相,征召西河郡太守杜延年担任御史大夫,适逢他年迈请求退休,因病免职,于是以廷尉于定国接替其为御史大夫,等到黄霸去世,于定国担任丞相,太仆陈万年接替于定国任御史大夫,他们在工作岗位上都称职,汉宣帝因此称赞丙吉善于识别人才[1]。
怒责长子
丙吉去世后,谥号为“定”,由他的长子丙显继承其爵位,丙显官至卫尉、太仆。甘露年间,丙显由于在祭祀宗庙时骑马至司马门,犯下不敬之罪,被削爵一级降为关内侯。早在丙显年轻担任诸曹时,便曾经随从祭祀过高庙,而丙显直到祭祀前夕要查看祭祀用的牲畜与用具时,才派人去取斋戒用的素服,丙吉得知后大怒,对他的夫人说:“宗庙至关重要,丙显却不敬重谨慎,将来丢掉我爵位的人一定是丙显。”夫人帮丙显求情,才免予处罚[1][2][3]。
福延子孙
到了汉元帝年间,长安一个被贬爵为士伍名叫尊的人上书说[1]:
“ | 臣年轻时担任郡邸小吏,亲眼见到孝宣皇帝以皇曾孙的身分被囚禁在郡邸狱,当时的治狱使者丙吉见皇曾孙无辜受害,因而仁心感动,哭泣悲伤,他不仅在服劳役的犯人中挑选出胡组照顾皇曾孙,更经常亲自照看,臣白天则侍候皇曾孙睡卧在郡邸庭上。后来武帝命令郭穰来长安杀尽郡邸狱的囚犯,丙吉抵御大难,不避严刑峻法,大赦之后,丙吉对郡邸狱的守丞谁如说,皇曾孙不应待在郡邸狱,派谁如移送文书给京兆尹,遣送皇曾孙和胡组一同去京兆尹处,京兆尹不肯接受又送了回来,等到胡组服刑期满,应当回去,皇曾孙思念不舍,丙吉于是自己出钱雇佣胡组,让她留下来与郭征卿一起抚育皇曾孙几个月,才打发她离去[1]。
后来掌管掖庭府藏的啬夫禀告丙吉说:“没有诏令供给皇曾孙的食用。”当时丙吉得到米、肉供给,每个月都给予皇曾孙,丙吉有病无法前往的时候,就派臣早晚去探望皇曾孙,查看垫席被褥是否干燥,监督胡组、郭征卿,不让她们早晚离开皇曾孙出去游荡,丙吉多次给皇曾孙进献甘美的食物,所以才能补养精神,使圣体发育成长,功德真是无量啊!当时岂能预知皇曾孙会成为一代明君,为天下造福,而希图回报呢?丙吉实在是出自内心的仁慈恩惠,即使是介之推割下自己的股肉以救晋文公,也不足以与他相比[1]。 孝宣皇帝时,臣曾经上书奏明这些情况,奏书恰巧交付到丙吉手中,丙吉谦让不敢自夸,删去了臣的这些陈述,把功劳归给胡组、郭征卿,她们两人都因此得到赏赐的田地、住宅、钱财,丙吉则被封为博阳侯,臣不能与胡组、郭征卿相比,臣年老贫困,早晚要死了,如果终究不说明这些情况,恐怕有功之臣不著名于后世,丙吉的儿子丙显因为违犯轻微法令被削爵为关内侯,臣愚蠢地认为应该恢复他的爵位跟食邑,以报答他父亲的功德[1]。 |
” |
此前丙显担任太仆十多年,与下属勾结狼狈为奸,得赃款一千多万钱,司隶校尉昌追究弹劾,定为“不道”之罪,奏请汉元帝批准逮捕丙显,汉元帝说:“前丞相丙吉对朕有旧恩,朕不忍心断绝他的后代。”于是免去丙显的官职,削减食邑四百户,后来又任命他为城门校尉,丙显去世后,其子丙昌继承关内侯的爵位[1]。
汉成帝时,朝廷收录被停止世袭的功臣,准备予以赐赏,认为丙吉的旧恩特别深厚,故此在鸿嘉元年,汉成帝下诏给丞相、御史大夫说:“听说褒扬有功德之人,接续断绝的世系,这是敬重宗庙、广开圣贤之路的作法,表彰有功之人要延及其子孙,这是古今的通理,兹封丙吉之孙中郎将、关内侯丙昌为博阳侯,供奉丙吉的祭祀。”博阳侯侯国因此在断绝三十二年后复续,丙昌传给儿子丙并再到孙子丙胜客,至王莽时才绝封[1][2]。
轶事
长安城中有一名善于看相的相师田文,曾在韦贤、魏相、丙吉微贱时与他们相会,田文说:“今日在场的三人,都是丞相啊!”日后韦贤、魏相、丙吉竟接续坐上丞相之位,一如田文所言[4]。
评价
- 班固:古之制名,必繇象类,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故经谓君为元首,臣为股肱,明其一体,相待而成也。是故君臣相配,古今常道,自然之势也。近观汉相,高祖开基,萧、曹为冠,孝宣中兴,丙、魏有声。是时黜陟有序,众职修理,公卿多称其位,海内兴于礼让。览其行事,岂虚虖哉[1]。
- 褚少孙:以读书好法令至御史大夫。……明于事,有大智,后世称之[4]。
- 权德舆:在汉孝宣,厉精理道,则有魏相通故事,丙吉知大体,百职修明,中兴有声[6]。
- 宋庠:吉徒知暑近而失时,不知政败伤气。徒知小事之不问,不知庶职之已隳。……诗曰:“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其丙吉之谓乎!后之者,或以不撄物务为高,不治政事为达,生灵殄瘁,移过于有司,岩廊拱黙,自安于高位。晋魏而下,清谈丧国者,未必不源自是也,可讷也哉[7]。
- 洪迈:萧、曹、丙、魏、房、杜、姚、宋为汉、唐名相,不待诵说。……萧何且死,所推贤唯曹参,魏、丙同心辅政,房乔每议事,必曰非如晦莫能筹之,姚崇避位,荐宋公自代。唯贤知贤,宜后人之莫及也[8]。
- 黄震:相有纾怨于霍氏必报,吉有大恩于宣帝不言;相以严毅称,意吉以宽大辅政。丙魏之不可同日而语,明矣[9]。
- 罗璧:陈平为宰相,不问钱、谷、讼狱,丙吉为宰相,不问横道死人,但以镇国家、理阴阳、亲诸侯、附百姓为事,汲黯为九卿,拾遗补过,范文正公所至为政,敦礼教、厚风俗,皆识其大者也[10]。
- 朱右:维我皇上,聪明天启,衷断如神。思广汉道,以昌后人。于时腹心干城,股肱臣邻,殚谋竭虑,效忠致身,显功名于当世,咸际会于风云。有如博陆侯仗义秉节,定万世策,丰功盛烈,宜尊之而不名,俾冠群列。张以忠勤,韩以有守。充国之制敌振威,魏丙之廉贞忠厚,同心辅治,垂裕不朽。刘杜之材智,梁萧之经术,苏武之节不辱,炳炳乎嘉绩[11]。
- 解缙:汉朝好宰相,以前数萧何、曹参,以后,只数魏相、丙吉[12]。
- 叶盛:黄霸只是州郡之才,为宰相而事钩距,固无如许精神,天下亦将无所容,而弊将不胜其多矣。若丙吉,则又伤于大鹘突。易曰:“易简,得天下之理。”孟子曰:“智者行其所无事。”宰相之道,其在是乎[13]。
- 归有光:君德赖以培养,生民赖以滋息,社稷赖以镇定,此忠厚之臣也。其在于古,若偿金、脱骖、翻羹、唾面之类,皆可以言忠厚也。其大者,则如曹参、周勃、丙吉、狄仁杰、郭子仪、裴度、吕端、王旦、韩琦之徒是也[14]。
- 冯梦龙:若丙吉不问旁死人而问牛喘,未免失之迂腐[15]。
- 王夫之:使得丙吉之量,宋璟、张九龄之节,韩琦之忠,姚崇、杜黄裳之才,清本源,振纲纪,以纳之于高明弘远之途,汉其复振矣乎[16]。
家族
参考文献
-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汉书》·卷七十四
-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汉书》·卷十八
-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资治通鉴》·汉纪
- ^ 4.0 4.1 4.2 4.3 《史记》·卷九十六
- ^ 《汉书》·卷八
- ^ 《全唐文》·卷四百九十八
- ^ 《元宪集》·卷三十六
- ^ 《容斋随笔》·第五卷
- ^ 《黄氏日抄》·卷四十七
- ^ 《罗氏识遗》·卷四
- ^ 《白云稿》·卷一
- ^ 《永乐大典》
- ^ 《水东日记》·卷八
- ^ 《震川先生制科文》
- ^ 《智囊全集》·上智部总叙·见大卷一
- ^ 《读通鉴论》·卷八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编辑]
前任: 魏相 |
西汉御史大夫 前67年—前59年 |
继任: 萧望之 |
西汉丞相 前59年—前55年 |
继任: 黄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