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书铁券
丹书铁券,亦作丹书铁契、金书铁券、铁券、誓书,民间俗称“免死(金)牌”,始于汉代,是天子颁发给功臣、重臣的一种带有奖赏和盟约性质的凭证,类似于现代普遍流行的勋章奖章,只不过其形制稍有不同,内涵较为宽泛。
历史
刘邦建立汉朝后,为巩固统治笼络功臣,于是颁给元勋“丹书铁券”作为褒奖:“命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定章程,叔孙通帛礼仪;又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于宗庙”[1][2],其中的“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契”,即皇帝与功臣、重臣之间信守的凭证。
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北魏孝文帝颁发给皇室宗室、亲近大臣的铁券是作为护身防家之用。南朝的宋、齐、梁、陈四代,颁发铁券已较为普遍。
隋唐以后,颁发铁券已成常制,凡开国元勋、中兴功臣以及少数民族首领皆赐予铁券,也给宠宦、宦官颁发铁券。到宋、元、明时期,铁券颁赐逐渐趋于完备。明太祖洪武28年下诏:“皇亲惟谋逆不赦。馀罪,宗亲会议取上裁。法司只许举奏,毋得擅逮。勒诸典章,永为遵守。”明朝灭亡后,清朝废除了丹书铁券的制度。明太祖曾赐李善长等34位开国功臣免死金牌,但其背后刻有9字:“除谋反大逆以外免死”,用以束缚金牌效力。西汉大将韩信被告谋反时,汉高祖也无视丹书铁券,将韩信赐死。根据司马迁统计,汉朝初年获赐丹书铁券的功臣超过100人,但真正被皇帝赦免的也才5人而已。[来源请求]
流传迄今的铁券极为稀少珍贵,目前存世仅四件[3]。其中,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唐代钱镠铁券是最早的铁券实物。另有三件明代铁券分别收藏于故宫博物院和青海省档案局[4],均已成为珍贵的历史文物。
外形
铁券是外形类似弧状瓦片的铁制品,铁券上的信词最初时用丹砂填字,合称“丹书铁契”,即以铁为契,以丹书之,以金为匮,以石为室。梁时用银字填字,即“银券”;隋时用金填字,亦称“金券”、“金书”,所以后世称铁券为“金书铁券”[5],又因“铁券”可以世代相传,又称铁券为“世券”。
《后汉书·祭遵传》:“丹书铁券,传于无穷。”[6]唐朝钱镠也曾因功获得御赐用于免死的铁券。然而多数的铁券一般仅是赐予官爵、邑地,不一定有免死效用。
参见
- 赵安铁券,明朝会川伯赵安铁券,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
- 李文铁券,明朝高阳伯李文铁券,现藏于青海省档案馆
- 沈清铁券,明朝修武伯沈清铁券,现藏旅顺博物馆
- 抚宁侯朱永铁券,朱永封抚宁侯时的铁券,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 保国公朱永铁券,朱永封保国公时的铁券,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 铁帽子王
- 尚方宝剑
- 黄马褂
- 符节
- 恩赐
参考文献
- ^ 《汉书·卷一·高帝纪下》
- ^ 《太平御览》卷五九八引《楚汉春秋》:高帝初封侯者,皆赐丹书铁券,曰:“使黄河如带,泰山如砺,汉有宗庙,尔无绝世。”
- ^ 免死金牌亮相深圳. 广州日报. 2007-04-21 [2008-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08) (中文(简体)).
- ^ 卢如平. 余彩虹 , 编. 一张钱王铁券,一段离奇台州故事. 中国台州网,来源:台州晚报. 2017-08-05 [2017-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01) (简体中文).
- ^ 深圳档案馆展出明代的“金书铁券”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由生铁铸成,表面刻满文字,是明英宗赐给将军李文,上刻“除谋逆之外,赦免其一次死罪”的赏赐。
- ^ 《后汉书·卷20·祭遵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