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周冷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周冷波
性别
出生1910年
香港
逝世1970年12月20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武汉市
居住地广东番禺
别名周秀珠
政党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
配偶罗登贤(丈夫)

周冷波(1910年10月—1970年12月20日),生于香港广东番禺人。曾用名周秀珠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罗登贤之妻。

生平

出生贫穷海员家庭。10岁前在家帮助母亲料理家务,早年跟着姐姐进纺织厂做工。1925年参加声援五卅运动从香港回到广州,参加宣传队、妇女夜校、罢工劳动童子团等革命活动,其聪明能干得到了罢工领袖苏兆征邓中夏的认可。1925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数月后由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6年初至1927年4月,参加省港大罢工运动[1]。1926年9月起,任香港童子团执委会委员、女童部部长,还被选为学习班长、宣传队长。1927年4月至5月,到武汉旁听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参加全国总工会组织的劳动高级学院,听取李立三刘少奇蔡和森等讲课。6月作为织造工会联合会代表,出席在武汉召开的第四次全国劳动大会。7月回到香港,和冯菊坡等重建中共香港市委,担任市委常委兼纺织厂支部书记。配合省港大罢工,组织赤色工会等工人团体[2]。1927年11月起,在中共广东省委机关工作,任中共广东省委委员。12月11日,参加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转移到香港坚持地下活动。1928年5月,被选为代表,随广东代表团从广州出发到莫斯科,6月至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为大会主席团成员,担任妇女运动委员会召集人,是84名正式代表中最年轻的一位、也是唯一的女性成员[3]。1928年7月,为中共第六届中央候补委员(至1931年1月)[4]

周冷波回国后在上海的江苏省委做妇女工作。不久,她与第六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委员罗登贤结为夫妻。1928年11月至1929年1月,任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委员妇女运动委员会委员(至1930年7月)兼妇委秘书。1929年6月,出席在上海召开的中共六届二中全会。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派其巡视厦门、香港等地。1929年11月后和1932年3月起,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女工部部长。1930年2月至12月,任中共中央妇女运动委员会书记。同年7月至8月,为中华全国总工会党团成员。8月起担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妇女委员、妇委书记。1930年9月,回上海出席中共扩大的六届三中全会。1931年1月,出席在上海召开扩大的六届四中全会[5]。同月起,任中共中央妇女运动委员会书记、妇女部部长。2月随罗登贤到中共北方局(满洲省委)工作,任妇女委员。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随机关,由沈阳迁到哈尔滨工作。1932年送文件到上海中央机关。完成任务后请假送孩子回香港。在香港被捕,一口咬定自己是商人的妻子,来港走亲戚的。殖民当局因查不到证据,关押半年后将她释放[6]。1932年底,回到上海。经组织审查后在全国总工会女工部工作。1933年春,罗登贤被捕,8月牺牲。中共地下党组织决定调周冷波到革命根据地或苏联学习。因交通不便,暂住中共机关等候。1934年10月机关被破坏,再次被捕,失掉组织关系。1937年夏,获释后到南京,找到周恩来并随周恩来到西安、延安。1937年底,进入中央党校学习一年。1938年毕业后分配到陕甘宁边区托儿所任所长。后任解放社会计。1938年,被停止党籍。1939年,调难民纺织厂当文书[7]

1939年下半年,周冷波任中央总务科保管员。1940年,到陕甘宁边区中央被服厂当保管股长,后任工务科副科长。1942年,整风运动后当被服厂厂部秘书,从事工会宣传教育等工作。1946年重新入党。同年6月,离开延安,任东北军区供给部被服厂佳木斯分厂副厂长,后任协理员。1948年,被选为出席佳木斯市第一届职工代表大会代表、市总工会常委,出席第六次全国劳动大会代表,被选为东北总工会执行委员、全国总工会中央执委会委员[8]

1948年底至1950年,周冷波任沈阳军需部三局被服厂厂长。1950年,调中南军区后勤军需部三局工会主席,不久又调军需生产管理局201厂监察委员,后改为党委书记。1956年9月,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解放勋章。1958年至1962年,任武汉第一针织厂党委书记。1962年至1963年,任武汉市纺织工业管理局党委副书记。1963年至1965年,任武汉市妇联副主任。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后得到平反。1970年12月20日,周冷波在武汉逝世[4]

参考

  1. ^ 陈克鑫,叶健君主编. 共和国祭奠 新中国成立前牺牲的中共高层领导人.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11.11: 379. ISBN 978-7-5438-7661-3. 
  2. ^ 广东省档案馆,广东妇女运动历史资料编纂委员会编. 广东妇女运动史料 1924-1927. 广东省档案馆 广东妇女运动历史资料编纂委员会. 1983.03: 320. 
  3. ^ 丁言模著. 瞿秋白与杨之华.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13.12: 177. ISBN 978-7-5087-4594-7. 
  4. ^ 4.0 4.1 李蓉,张延忠主编. 中国共产党第一至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名录 增订本. 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2014.06: 266–268. ISBN 978-7-5098-0330-1. 
  5. ^ 马晓东著. 罗登贤. 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 2014.12: 119. ISBN 978-7-5008-5926-0. 
  6. ^ 番禺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番禺县志.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5.03: 970. 
  7. ^ 杜鹏程著. 杜鹏程文集 第3卷.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8.10: 193. ISBN 978-7-224-02720-4. 
  8. ^ 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 中国共产党历届中央委员大辞典 1921-2003. 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2004.11: 1139. ISBN 7-80136-9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