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理德
夏理德 E. R. Hallifax | |
---|---|
华民政务司 | |
任期 1913年7月25日—1933年11月30日 | |
前任 | 蒲鲁贤 |
继任 | 活雅伦 |
个人资料 | |
出生 | 1874年2月17日 英属印度大吉岭 |
逝世 | 1950年5月4日 英国德文郡蒂弗顿 | (76岁)
配偶 | 伊芙琳‧威尔逊 |
儿女 | 两子一女 |
母校 | 牛津大学巴利奥尔学院 |
夏理德,CMG,CBE(英语:Edwin Richard Hallifax,1874年2月17日—1950年5月4日),英国殖民地官员,1913年至1933年期间担任华民政务司一职。
夏理德于1897年加入香港政府,历任新界巡理府、秦皇岛移民委员、北约理民官、首席巡理府、助理警察队长等职务。
华民政务司任内,夏理德著手处理蓄婢问题,他拉拢反对蓄婢和保护妹仔协会共同磋商,又为此撰写一份关于香港妹仔状况的研究报告,之后更发布《禁婢示》,鼓励欲离开主人或已成年的“妹仔”向华民政务司署登记。此外,夏理德曾与华人领袖商讨大英帝国展览会事宜,并提出对于展区政府主导的营运模式,之后更被港督司徒拔任命为香港展览专员,负责筹划香港展区。
夏理德任内亦见证华人教育和医疗的发展,包括协助华人筹办香港仔儿童工艺院、见证赞育医院、保良局、东华医院等机构落成或扩展。为应对中国不稳定的局势为香港所带来的影响,夏理德奉总督之命发布告示,禁止本地华人庆祝广州军政府的成立,以及任何为军政府筹款的活动。除此之外,为应对接踵而来的罢工浪潮,尤其是海员大罢工和省港大罢工,他多次与劳资双方甚至是广州国民政府斡旋。
早年生涯
夏理德于1874年2月17日出生于英属印度大吉岭,是茶园园主班哲文‧卫信‧夏理德(Benjamin Wilson Hallifax)和玛莉‧安娜‧觉士(Mary Anne Cox)的儿子,两人于1860年在加尔各答成婚[1]。夏理德于家中排名第7,其中一位兄长弗雷德里克·詹姆斯·夏理德(Frederick James Hallifax)曾于海峡殖民地供职[2]。虽然夏理德出生于印度,但自幼便被送回英国接受教育。他早年就学于布伦德尔书院,后来凭奖学金入读牛津大学巴利奥尔学院,修读人文学科和古典学。在学期间,他曾是学院的橄榄球代表,1894年成为橄榄球队队长[3]。1896年他以人文学科三级荣誉毕业,同时取得文学士资格[3]。
殖民地生涯
大学毕业后,夏理德于1897年被香港政府聘为官学生(政务主任前身)。接受官学生培训期间,他曾跟粤剧名伶薛觉先的父亲、秀才薛恩甫学习中文[4]。1899年,夏理德获委任为新界巡理府,至同年年底兼任新界助理警司[5]。在新界任职期间,由于人手短缺,他常常要兼顾新界警政、财政、司法等事务[6]。1905年,他被外调至秦皇岛,担任当地移民委员;两年后他被调回香港,出任北约理民官。1910年,他署任首席巡理府,更于翌年署任助理警察队长[7]。署任首席巡理府任内,夏理德曾经处理数宗海盗案、塌楼案和遣返案[8][9]。此外,他曾经对允许女性从事法律工作表示同意[10]。
华民政务司
1913年,夏理德接任退休的蒲鲁贤,担任华民政务司。任内,他一度兼任港督私人秘书,此外他亦于1926年和1932年间多次署任辅政司一职[7][11]。
妹仔问题
1920年代,英国逐渐开始广泛讨论香港的蓄婢问题,社会上亦有妹仔制度去留的讨论。1921年,乡绅商人更于太平戏院主持大会研究婢女问题[12]。1922年,殖民地部开始向香港发出草拟废除蓄婢制度的指示。夏理德于是拉拢反对蓄婢和保护妹仔协会共同磋商。香港政府不欲过份参与废除蓄婢制,以提供方案去解决问题[13]。
夏理德遂著手研究蓄婢问题,他为此撰写一份关于香港妹仔状况的研究报告。他于报告中指出,妹仔的出现源于华人重男轻女的思想、贫穷和社会对家庭佣工的需求殷切,又认为妹仔问题与中国其实十分普遍。他又表示蓄婢本身并不构成不道德,但他承认虐待妹仔问题引起了社会不满。此外他认为香港人口流动过于急速,香港政府无法监察所有妹仔的出入,但港府会和华人领袖合作解决虐待妹仔问题[14]。
夏理德遂发布《禁婢示》,指英国不允许奴隶制存在,“妹仔”并非主人的财产,鼓励欲离开主人或已成年的“妹仔”向华民政务司署登记[15]。1923年,港府始通过《家庭女役条例》,规定不得雇用或转卖婢女,惟定例局议员表示激烈反对,法例有关登记的条款因而被暂缓执行。1929年,立法局通过《女性家居服务(修订)条例》,勒令所有妹仔必须在1930年5月31日前接受登记,并且规定严禁再贩卖妹仔[16]。
大英帝国展览会
1924年至1925年间,英国政府于温布利公园举办大英帝国展览会,旨在加强英国和其殖民地的联系、刺激贸易和向国民和全世界展示英国的国力[17]。夏理德早于1923年便曾与华人领袖商讨拣选参展商品、财务预算等事宜[18]。对于展区的营运,夏理德则认为香港政府应作出主导,另容许商人以个人名义展出商品[19]。但是,港督司徒拔于开展三个月前才任命夏理德为香港展览专员,负责筹划香港展区[20]。
香港展区的最终设计定案包含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街道,内有玩具、象牙雕刻品等商品,当中更有东英学圃技工制作的丝制纺织品[21][20]。展区亦有一间中式餐厅,夏理德亦曾在餐厅招待香港社会贤达[22]。展览会完结后,夏理德返回香港,表示香港展区是其中一个最受瞩目的展区,商店和餐厅均客似云来,但是香港时时受中国局势影响,故此无法从展览会获得很大的好处[23]。
兴办教育
1921年,周寿臣和冯平山等华人绅商提议为贫困儿童设立一所技术学校,并向夏理德反映意见,并请求他向政府提出批地请求。夏理德担心这会吸引来自中国大陆的儿童涌来香港,因而拒绝此建议[24]。1922年8月,华人绅商修订其提案并设立项目纲领,表示技术学校仅开放予本地居民,夏理德同意此建议。后来兴建儿童工艺院之计划因一连串的罢工而被搁置[25]。至1929年,罗旭龢重新提出此想法,获得一众华商踊跃捐款[26]。1933年,夏理德免地价批出占地六万平方呎香港仔原造纸厂的地皮予李右泉等华商以作兴建儿童工艺院之用[25]。工艺院于1935年由香港总督贝璐爵士开幕,是为香港仔儿童工艺院[25]。
医疗事务
华人领袖曹善允博士与来自伦敦传道会的产科医生欧海伦(Dr. Alice D. Hickling)于1920年代倡议设立一所独立的产科医院[27][28]。1922年,赞育医院落成启用,提供产科服务及培育华人助产士。医院建成后由华人公共诊所委员会管理,获曹善允以及本地绅商和西营盘街坊会等捐款支持营运。兼任华人公立医局委员会当然主席的夏理德被邀请在1922年10月17日举行的赞育医院开幕礼上致辞并担任礼仪嘉宾,他在演辞中对华人于医疗上的贡献表示肯定[29]。夏理德任内见证了华人团体的进一步发展。1931年,保良局进行扩建工程,夏理德陪同港督贝璐出席奠基典礼[30]。翌年,位于铜锣湾礼顿道的新大楼启用,夏理德亦有出席开幕典礼[31]。同年,他亦出席东华医院重建工程奠基典礼。他在致辞时表示东华医院和保良局虽然定位不同,但两者皆为社会作出重大贡献[32]。
粤港关系
1921年7月,孙中山获推举为广州军政府非常大总统。 时任总督司徒拔因孙中山和苏联政府的紧密合作而对广东军政府有所怀疑,因此对军政府采取强硬的立场。1921年4月,夏理德奉总督之命发布告示,禁止本地华人庆祝广州军政府的成立,并表示港府将庆祝活动定性为误导公众、扰乱和平的行为[33]。1921年5月6日,夏理德再发出告示,表示政府不允许任何为广州军政府筹款的活动,又谓所募的款项并非公债,将来或会作废,而广州军政府短期内亦有破产之虞,劝告市民不要参与募捐行动。广东军政府、英国驻广州总领事与本地英文报章均对此表示不满,香港政府最终作出让步[33]。
夏理德与广东当局亦有频繁的接触,但他亦曾经受到生命威胁。1927年3月,总督金文泰向伦敦汇报指来自广州的枪手被指派来港暗杀他、夏理德、周寿臣和其他亲英华人,但最终无疾而终[34]:103。此外他于翌年陪同金文泰到广州会见时任广东省政府主席李济深[35]。
应对工潮
海员大罢工
1922年1月,香港海员工会发动海员大罢工,要求外资船务公司增加华籍海员薪酬,令华籍海员与的待遇与外籍海员看齐[36]。夏理德得悉海员工会的决定后,立即召集劳资双方举行会议,海员工会因此暂缓最后通牒。 1月12日下午,部分外国远洋轮船上的华籍海员相继离船罢工。另外,所有从香港开往广州、江门、梧州等地的内河轮船海员亦陆续罢工[37]。夏理德得悉后便到海员工会向罢工海员表示罢工不可解决问题,又表示船公司规模大小不一,不可能立刻满足海员加薪的诉求。但他遭到苏兆征当面反驳,最后劝说无效[38]。港府之后支持外资船公司先复工后谈判的方案,希望以此缓和罢工。海员工会却反建议,要求在资方签字答复加薪后始行复工。夏理德于是与刘铸伯、周寿臣再到海员工会调解罢工,海员工会派林伟民等人到华民政务署与船公司谈判,船公司强调先复工后谈判,但遭海员工会代表反对,谈判再次失败[37]。
同年2月,夏理德召集陆理货、同德、集贤等15间运输工会负责人到华民政务司署,责问他们是否罢工,工会否认参与罢工。夏理德遂警告运输工会若有煽动或威迫他人罢工行为将被递解出境,又下令海陆理货、同德、集贤工会召回工会会员向他报到,但不成功。夏理德于是将3间工会负责人带往中区警署关押,并封闭工会[37]。2月3日,夏理德张贴告示,指出有部分工人并非自愿罢工,只是怯于被其他工人排挤而失去工作,因而参与罢工。他呼吁被要胁罢工的工人可以寻求政府保护。之后,海员工会部分成员会见夏理德,要求他不再将海员工会列为非法团体,但遭到夏理德拒绝[39]。2月14日,工运领袖苏兆征联同东华总理会见夏理德。会上,夏理德拒绝了苏兆征先恢复工会后复工的要求,认为工会应该另改会名,或者另外组织一个新的工会,政府方会答应诉求。最后双方无法达成共识。故此,夏理德与香港总商会以及工运领袖继续谈判[40]。2月17日,之后海员工会再次派代表与东华总理和夏理德进行谈判,会议中夏理德坚持海员工会必须更名,但不为海员工会派代表接受,谈判再次以失败告终[41]。2月21日,海员工会要求政府指派仲裁人裁定加薪幅度,又表示政府若重开海员工会,工人将会复工。夏理德回应海员工会时表示船公司已同意工人诉求,并正在考虑加薪幅度;但政府仍然表示海员工会必须更名[42]。
大罢工之下,运输业停摆,货品无法运送,商人蒙受极大的损失。华商代表会见夏理德以寻求协助,以便他们与罢工工人斡旋。夏理德表示若工人复工,政府将会解除对工会的封锁[43]。另外,为了有效应对罢工,港府于2月28日通过《紧急情况规例条例》,赋予港督会同行政局权力就制定紧急规例[44][45]。
3月3日清晨,数千名罢工海员步行至广州,当队伍抵达沙田的时候,副警司经亨利下令军警开枪射杀海员,酿成“沙田惨案”[46]。沙田惨案引起社会愤怒,有工会联署限令港府48小时内解决罢工,否则将罢工升级。面对群情汹涌,港府及资方决定让步[37]。夏理德向资方施压,资方提高工人薪金百分之32.5%;同时港府解封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释放被捕罢工工人,并发放抚恤金给沙田惨案受害者,罢工方告平息[34]:97[46]。
省港大罢工
1925年5月30日,一批上海学生在公共租界游行示威,抗议日本棉纱厂非法开除及殴打工人,惟游行期间有英籍巡捕开枪射杀学生,酿成“五卅惨案”。同年6月19日,在中华全国总工会带动下,香港出现大规模罢工,后来罢工范围进一步扩大至沙面英租界,史称“省港大罢工”[47][48]。夏理德受港督金文泰委托,与华人西医杜应坤、律政司金培源等人前往广州商讨如何解决僵局[49]。1925年12月20日,夏理德与金培源、助理辅政司符烈槎和洁净局总监卓文陪同金文泰会见广州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宋子文,商讨复工和工人赔偿事宜[50]:70-73。
翌年2月,金文泰与夏理德、金培源以及卓文商讨,各人一致认为国民政府与北洋政府对立,又透过观察中港边界的武装冲突和对香港的贸易封锁而得出国民政府开始排斥香港政府的结论[51]。4月,夏理德与国民政府外交部长林子峯进行非正式谈判,与林子峯的所有联络亦由他负责。但是,此次会谈并没有对解决罢工有任何作用[50]:450-453。6月,因应国民政府主动提出谈判,金文泰再派遣夏理德与国民政府的代表谈判,商讨解决罢工的方法。与之前的谈判不同的是,此次署任英国驻广州总领事璧约翰爵士亦有参与其中,以增强英国代表性[52]。7月,金文泰再派遣夏理德与国民政府的代表谈判,会上他拒绝了国民政府提出的要求,但表示港府愿意协助广东发展工业[53]。9月18日,国民政府宣布将于10月10日解除对香港封锁。10月10日,国民政府解除对香港封锁,省港大罢工方告结束[34]:100。
其他事务
在任华民政务司期间,夏理德经常与洁净局讨论应对民生方法,包括于全港各地设置水表、改善供水设施以改善公共卫生、防治天花、兴建房屋予劳动阶层以改善市区环境拥挤问题等事务[54][55][56][57]。此外,夏理德署任辅政司期间,曾于1930年制定财政预算案。他表示鉴于全球经济大萧条,政府需要提高税率以增加政府收入。此外,他亦表示政府会和节约委员会合作,制定最相宜的财政预算,以节约政府开支[58]。夏理德后于1933年再次制定财政预算案,他于立法局会议上表示相对全世界,香港经济复苏得更快,他亦估计政府大致收支平衡[59]。
晚年生活
夏理德于1933年辞去华民政务司一职,退休归国[60]。退休归国前,一众华人士绅于石塘咀金陵酒家为夏理德和同样行将退休的首席按察司金培源设宴饯别[61]。此外,他于同年3月23日出席最后一次立法局会议时,总督贝璐爵士向他表达敬意[62]。
夏理德退休后长居德文郡蒂弗顿,至1950年5月4日于当地逝世,享年76岁[63]。
个人生活
夏理德于1906年9月11日于格拉斯哥迎娶伊芙琳‧威尔逊(Eveline Wilson)为妻[64],两人共育有两子一女,其中诺尔‧丹‧夏理德(Noel Dan Hallifax,1918年-1946年)曾于英国皇家空军服役,1940年于泽布吕赫作战时被德军俘虏,1946年因空难去世[65]。
夏理德兴趣广泛,活跃于社交圈。他担任北约理民官期间,经常于山野狩猎,他因此为粉岭及邻近村落的农民所熟悉[66]。但夏理德狩猎时,曾发生小意外。1908年12月,他在大埔附近狩猎时,枪枝意外走火,有一发子弹击中了他的手掌[67]。
他热爱橄榄球,曾于1913年担任香港足球会主席[1]。他亦醉心于高尔夫球,并于1926年担任香港哥尔夫球会主席;而1915年至1928年期间他亦为为香港哥尔夫球会会长[68]。值得一提的是,夏理德担任北约理民官期间,曾与港督梅含理与村民商讨兴建哥尔夫球会球场事宜,促成了粉岭高球场的兴建[66]。除此之外,他曾担任香港牛津剑桥社(Oxford and Cambridge Society)委员会成员之一,负责筹办在港牛津剑桥校友联谊活动[69]。
荣誉
参考资料
- ^ 1.0 1.1 Edwin Richard HALLIFAX [1874-1950] | Gwulo: Old Hong Kong. gwulo.com. [2020-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3).
- ^ OBITUARY: Brother of Secretary for Chinese Affairs MR. F. J. HALLIFAX.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1933-03-09: 10.
- ^ 3.0 3.1 Foster, Joseph. Oxford Men and Their Colleges, 1880-1892 2. James Parker and Co. 1893: 264.
- ^ 著名粤剧艺人薛觉先. www.gzzxws.gov.cn. [2020-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2-06).
- ^ 刘智鹏. 展拓界址. 中华书局(香港)出版. 2010: 248.
- ^ 6.0 6.1 6.2 6.3 CIVIL SERVANTS RETIRING – Sir Joseph Kemp And Mr. Hallifax – Warm Tributes. The Hong Kong Telegraph, 15 March 1933, p.10. 1933-03-15: 10.
- ^ 7.0 7.1 Colonial Office. The Colonial Office List. Great Britain. 1924: 641.
- ^ TUNG CHOW ISLAND PIRATES: MEN TO BE EXTRADITED.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1910-11-04: 7.
- ^ ABERDEEN STREET COLLAPSE: THE CAUSE OF SIX DEATHS.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1910-12-08: 3.
- ^ WOMEN IN BARS: A NEW POINT OF LAW.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1911-05-08: 11.
- ^ Edwin Richard Hallifax. app.legco.gov.hk. [2020-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3).
- ^ 香港反对蓄婢会编. 反對蓄婢史畧. : 3.
- ^ 徐承恩. 香港,鬱躁的家邦(增修版). 左岸. 2019.
- ^ Colonial Office to Secretary of State. MUI TSAI. CO 129/478: 306-309.
- ^ 长春社文化古迹资源中心; 香港电台. 香港早期教育發展及女性與社會. CACHe X RTHK 香港歷史系列 教學及活動資源套. : 132.
- ^ 区志坚; 彭淑敏; 蔡思行. 改變香港歷史的六十篇文獻. 中华书局(香港)出版有限公司. 2011: 137–141.
- ^ Anne Clendinning, “On The British Empire Exhibition, 1924-25” | BRANCH. [2020-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03) (美国英语).
- ^ BRITISH EMPIRE EXHIBITION: A JOINT MEETING YESTERDAY.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1923-08-24: 9.
- ^ WEMBLEY NEXT YEAR: GOVERNMENT CONTROL SUGGESTED IMPORTANT RECOMMANDATION.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1924-12-31: 8.
- ^ 20.0 20.1 郑宏泰; 黄绍伦. 何家女子——三代婦女傳奇. 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2011: 128–130.
- ^ The British Empire Exhibition, 1924/25 (PDF). [2020-06-1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05-16).
- ^ HONGKONG AT WEMBLEY: DISTINGUISHED CHINESE ENTERTAINED.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1924-07-10.
- ^ COMMISSIONER RETURNS: HON MR. E. R. HALLIFAX ON WEMBLEY: Hongkong a Great Attraction.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1925-12-12: 8.
- ^ 刘智鹏; 黄君健. 黃竹坑故事:從河谷平原到創協坊. 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2015: 30.
- ^ 25.0 25.1 25.2 汽車職業培訓歷史. [2020-06-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9).
- ^ 香港仔兒童工藝院史略. [2019-0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7).
- ^ King, Gordon, "The History of the Tsan Yuk Hospital, 1922-1955", The Bulletin of the Hong Kong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Vol. 8 No. 1, July 1956.
- ^ "New Chinese Maternity Hospital", The China Mail, 18 October 1922, p.4.
- ^ CHINESE PUBLIC DISPENSARIES: AN OUTLINE OF THEIR HISTORY.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1922-10-18: 7.
- ^ THE HONGKONG PO LEUNG KUK: FOUNDATION STONE FOR THE NEW BUILDING LAID BY SIR WM. PEEL.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1931-03-24: 13.
- ^ HIS EXCELLENCY INDISPOSED.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1932-03-05: 10.
- ^ BLOCK OF FLATS: To Aid Funds of Tung Wah Hospital OPENED YESTERDAY.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1932-12-29: 11.
- ^ 33.0 33.1 香港政府禁止慶祝孫中山就任非常大總統. [2019-0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34.0 34.1 34.2 Carroll, John M. A Concise History of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07.
- ^ Reception to Governor of Hong Kong by Governor of Kwantung. www.presbyterian.org.nz. [2020-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4).
- ^ 刘蜀永. 簡明香港史(第三版). 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2016: 150.
- ^ 37.0 37.1 37.2 37.3 海员大罢工(编著:梁宝龙). www.marxists.org. [2020-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15).
- ^ CHINESE SEAMEN'S STRIKE BEGINS: YESTERDAY'S ULTIMATUM.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1922-01-13: 6.
- ^ THE STRIKE: SITUATION IMPROVING COOLIES WORKING UNDER POLICE PROTECTION VOLUNTEER POLICE.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1922-02-06: 8.
- ^ 梁宝龙. 汗血維城:香港早期工人的故事. 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 2017-05-31.
- ^ THE UNION'S NAME: SEAMEN'S DELEGATES EXPLAIN OBJECTIONS TO CHANGE.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1922-02-16: 7.
- ^ THE STRIKE: NO SETTLEMENT OWNERS CONCEDE A POINT.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1922-02-21: 7.
- ^ THE STRIKE: OWNERS INCREASED OFFER.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1922-02-27: 6.
- ^ 周满铿. 仿傚六七暴動訂立《緊急法》? 大律師:條文過時含糊 製造白色恐怖. 众新闻. 2019-08-28 [2019-0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31) (中文(繁体)).
- ^ EMERGENCY REGULATIONS ORDINANCE, 1922. www.hklii.org. [2019-09-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11).
- ^ 46.0 46.1 歷史的諷刺:用來對付左派的緊急法 如今成為左派利劍指向善良正直的香港人 | 讀者投稿 | 立場新聞. 立场新闻 Stand News. 2019-08-29 [2020-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06) (英语).
- ^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 大事记. [2020-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17).
- ^ (四)香港海員大罷工與省港大罷工 | 中國文化研究院 - 燦爛的中國文明. chiculture.org.hk. [2020-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04) (英语).
- ^ 余杰: 金文泰:深受港人愛戴的“使君” - 纵览中国. www.chinainperspective.com. [2020-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04).
- ^ 50.0 50.1 Despatches: 1926 Jan.-May. MS War and Colonial Department and Colonial Office: Hong Kong, Original Correspondence CO 129/498. 1926.
- ^ Part 1 China: Civil War; Situation (1924-1926). Series 10: Departmental Papers: Political and Secret Separate (or Subject) Files (1902-1931), IOR/L/PS/10/1121. 1924-1926: 100.
- ^ Part 2 China: Civil War; Situation [Reports, Despatches Etc] (1924-1926). Series 10: Departmental Papers: Political and Secret Separate (or Subject) Files (1902-1931), IOR/L/PS/10/1122. 1924-1926: 179.
- ^ 余杰. 1927:民國之死. 八旗文化.
- ^ HONGKONG'S WATERCARRIAGE SYSTEM: CUBILES A BESETTTNG EVIL.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1916-03-22: 6.
- ^ Ip, Lan Chuen. WATER METERS: OPPOSED BY CHINESE CHAMBER.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1923-07-17: 1.
- ^ THE HOUSING PROBLEM: MOTION BEFORE SANITARY BOARD.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1918-11-27: 3.
- ^ SMALLPOX PRECAUTIONS: GOVERNMENT VACCINATION CAMPAIGN.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1921-12-21: 7.
- ^ BUDGET FOR 1931: COLONY REFLECTING WORLD DEPRESSION.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1930-10-03: 8.
- ^ A BALANCED BUDGET: FIGURES FOR 1933.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1932-09-23: 9.
- ^ MR. E. R. HALLIFAX RETIRING: LONG CAREER IN LOCAL GOVERNMENT SERVICE.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1933-02-03: 12.
- ^ <本港绅商祖饯金培源、夏理德>,《天光报》第三页,1933年3月15日
- ^ "WILL BE GREATLY MISSED – Tribute to Hon. Mr. E. R. Hallifax", Hong Kong Daily Press, 24 March 1933, p.7
- ^ MR E. R. HALLIFAX: Former S.C.A. Dies In England.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1946-Current). 1950-05-31: 8.
- ^ BIRTH.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1906-10-19: 6.
- ^ HALLIFAX Noel Dan. www.rememberthefallen.co.uk. [2020-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5).
- ^ 66.0 66.1 Waters, T. F. R. History of the Royal Hong Kong Golf Club. 1961: 9.
- ^ Accident to Mr. Hallifax. Hong Kong Daily Press. 1908-12-08: 2.
- ^ Robinson, S. Festina Lente: A History of the Royal Hong Kong Golf Club. 1989: 98–99.
- ^ SOCIAL INTERCOURSE: OXFORD AND CAMBRIDGE SOCIETY FORMED.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1923-04-23: 8.
政府职务 | ||
---|---|---|
前任: 蒲鲁贤 |
华民政务司 1913年7月25日-1933年11月30日 |
继任: 活雅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