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张璪 (唐朝)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张璪(?—?),又作张藻,字文通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唐代画家,尤其擅于山水松石之画,画松更是“特出古今”[1],撰有《绘境》,今不传[2]:164

生平

官至祠部员外郎盐铁判官安史之乱时曾被安禄山收留。安史之乱被平定后,被贬为衡州司马忠州司马。

作品

张璪所画的树石山水,在当代就具高价,所绘制的图幛当时已是广为流传,朱景元称其“人间至多 ”;亦有许多寺院的壁画作品。[1]而他最擅长且为众画评家称颂的是其画松之作。

张璪曾撰《绘境》一篇,言画之要诀 [3]。但在唐朝张彦远已极少见[4]

其画作有《松石图》、《寒林图》、《松竹高僧图》等传世。

评价与特色

  • 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卷一写:

“山水之变,始于,成于二李(李将军李中书) ,树石之状,妙于韦偃,穷于张通(张璪)[5]。”

并且称其作画的方法特殊,能“用紫毫秃锋,以掌摸色,中遗巧饰,外若混成”[5]

  • 朱景元评唐代画家时,把张璪列于神品下七人之六 [1]
  • 唐代另一位曾师于张璪的画家刘商,在张璪贬窜之后曾咏《怀张璪》 诗:“苔石苍苍临涧水,溪风袅袅动松枝。世间惟有张通会,流向衡阳那得知?”。[4][7]
  • 唐人符载《观张员外画松石序》,说张璪画山水,座客二十四儿,立左右围观,

“员外居中箕坐鼓气,神机始发。其骇人也,若流电击空,惊飙泪天。摧挫斡掣,伪霍瞥列,毫飞墨喷,掠卒掌如裂,离合徜徉,忽生怪状。及其终也,则松麟皴,古峰岩,水湛湛,云窈眇,投笔而起,为之四顾,若雷雨之澄雾,见万物之情性,观夫张公之艺非画也,真道也。”

“双管齐下”

  • 张璪画松时“尝以手握双管,一时齐下,一为生枝,一为枯枝”,是成语“双管齐下”典故之由来 [3] [1]
  • 张璪的名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注释

  1. ^ 1.0 1.1 1.2 1.3 朱景元,《唐朝名画录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书中作“张藻”。
  2. ^ 王伯敏,1982,《中国绘画史》,人民美术出版社
  3. ^ 3.0 3.1 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五》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张璪条。
  4. ^ 4.0 4.1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十》。
  5. ^ 5.0 5.1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卷一,吴指吴道玄;二李后注“李将军李中书”,疑为“李中舍”之讹,分别是时称“大李将军、小李将军”的李思训李昭道父子。
  6. ^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十》:崔阳元、李炅、张惟亘、李滔、张通、耿昌言、弟昌期,已上七人并工山水杂画。通尤精赡。
  7. ^ 《全唐诗/卷30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传抄与张彦远有稍异:苔石苍苍临涧水,阴风袅袅动松枝。世间唯有张通会,流向衡阳那得知。。

参考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