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基准
形态基准是对某一时间点的产品属性的描述[1]。形态管理是针对硬体、软体、韧体、文件、测量等进行变更管理的过程。当初始状态、和下一个状态之间需要变更时,一系列变更的标示,变得很重要。对于一个形态项目修订历史的识别,是形态基准(Configuration Baseline)的核心目的[2]。 一个专案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形态基准[3],
形态基准的功用(Capabilities)
标明核准状态,可以涵盖一个形态基准的大部分用途;而形态基准的建立,也可以仅只标示出在时间历程中的工作进度,以这个例子而言,一个基准可视为一个有形的投资,经过持续的集体努力,而获得的成果,例如:一个开发基准。形态基准也可以用来标示里程碑(Milestones);虽然,有些里程碑也表示为核准。
形态基准被赋予的价值,不只拥有能识别出工作产品中值得注意的状态的能力,也提供另一独特的重点:资料回溯(恢复)(retrieve)的能力。一旦资料回溯,在那一小部分的工作产品的状态,共用了变更历史中相同的意涵,而该意涵也受到监视,此形态基准被视为严苛品质(善意、或非善意),因此,基准识别、监控、和资料回溯都是成就形态管理的关键要素。然而,一个特定基准的放松管制,必须依照其利用来执行形态管理的系统而变更,该系统可以采用手动、自动、或混合的方法。一旦资料回溯,该基准可以比作为一个特定的形态,或另一个基准。
大部分的形态基准,都是建立于时间轴上的一个固定点[2],并持续参照于该参考点 (状态的识别)。然而,有些形态基准的建立,是为了彰显项目本身的参考点,无视于针对该项目的任何变更。后者的形态基准,随著工作的进度而发展,并持续针对该专案值得注意的工作产品进行识别。
基准化的形态项目(Baselining Configuration Items)
执行形态管理的过程中,可以针对有利害关系的当事者,将一特定状态的形态项目 (或工作产品) 建立为基准。在这样的概念里,将一个工作产品建立为基准,可能需要针对该工作产品进行特定的变更,以确保能够匹配其参考基准所关联的特性。这类作法可以因为不同的背景而变化,不过,许多范例则有另一个含意,亦即工作产品从工作进行中的状态,被重设为初始状态。
形态基准管制(Baseline Control)
在许多不同的环境之中,形态基准受到管制之后,将因此导致该工作产品在那个基准的后续特定活动,遭到禁止、或者允许。这些活动被谨慎地挑选、与管制,并再次借由形态管理系统来监控。因此,形态基准将依循惯例由形态管理稽核管制。稽核可以包括针对形态基准、牵涉于任何动作的个体识别、形态基准变更的评估、(重新)核准证明、状态记述(accounting)、度量采集(metric collection)、另一基准的比较、或以上全部...等 所进行的特定活动的检查。
可应用性(Applicability)
形态基准存在的价值,不只是版本控制系统而已。形态基准也出现在UML模型系统、商业规则管理系统、与其他系统之中。
除了硬体工程、与软体工程的领域之外,形态基准也会出现在医学(例如:监控健康进展)、政治学(例如:统计数字)、与其他领域...等。
参见
参考资料
- ^ MIL-HDBK-61 page Page 3-4, "Configuration baseline (baseline)"
- ^ CMMI Product Team, "Chpt 7, Maturity Level 2: Managed,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SP 1.3," in 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Integration, Version 1.1 (CMMI-SE/SW/IPPD/SS, V1.1): Staged Representation, Carnegie Mellon Software Engineering Institute.
- ^ IEEE Computer Society, "Chpt 7, 2.1.5. Baseline," in Guide to the Software Engineering Body of Knowledge, 2004 Version, Edited by Deborah Plummer. IEEE Computer Society Press, 2005. ISBN 0-7695-23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