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心理空间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心理空间吉勒·福科尼耶[1]提出的一种理论结构,对应于真值条件语义学中的可能世界 。 心理空间与可能世界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心理空间并非容纳对现实性的忠实表征,而是容纳理想化的认知模型英语Idealized_cognitive_model[2]建立心理空间以及建立介于这些心理空间的映射是意义构建的两个主要历程。 [3] 该空间也是吉尔斯·福康尼耶和马克·特纳所提出的一种认知语义学理论“混成理论”之基本要素。

基础空间和建置空间

基础空间(Base space),又称作现实空间,呈现了对话者对现实世界的共同认知。 [4]空间构建者是指在句子中的元素,该元素会造出与已有的基础空间不同却又相关的空间。空间构建者可以是介词片语、副词、连接词、主谓词组合等词句,后面连接著嵌入句。他们要求听众建立超出当前时间点的剧本(scenarios) [3] 。建置空间(Built space)会描述一种情况,该情况只适用于空间本身,但在现实中却不一定适用。基础空间和建置空间由那些相互满射的元素所占据。这些元素包括可指这些类别中的特定实体的类别。根据福康尼尔的访问原则,即使某个空间中某个类别的特定实体与另一空间中的特定实体不同,也可以由另一个空间中的对应类别来描述。可以从“玛丽想买一本书”这句话中看到一个建置空间的例子。在这个例子中,建置空间不是现实空间,而是玛丽的欲望空间。虽然现实空间中的书通常指的是任何一本书,但它仍然可以用来描述玛丽欲望空间中的书,它可能是,也可能不是一本特定的书......

根本空间和扩展空间

“若A则B”语句除了基础空间外,还创建了另外两个空间,分别为根本空间( Foundation space)和扩展空间( Expansion space)。根本空间与基础空间相应,是空间构建者“若”所建的假想空间。扩展空间则是由空间建造者“则”所设置。如果根本空间的条件不变,那么扩展空间就会随后产生。[3]

参见

参考文献

  1. ^ Evans, Vyvyan; Green, Melanie. Meaning constructions and mental spaces. Edinburgh: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2014. ISBN 0 7486 1832 5. 
  2. ^ Fauconnier, Gilles. Mental Spaces: Aspects of Meaning Construction in Natural Language.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4: 240. 
  3. ^ 3.0 3.1 3.2 Evans, Vyvyan; Melanie Green. Cognitive Linguistics An Introduction.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2006: 394. 
  4. ^ Croft, William; D. Alan Cruse. Cognitive Linguistics.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4: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