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施伯谟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施伯谟在新加坡

施祖皋(1881年—1940年),字伯谟,江苏崇明县(在今上海市境)人,清代末科贡生,民国时期词学家[1][2],中华书局新加坡分局经理。琵琶博士施予龄的堂兄[3]

生平

1881年,施伯谟生于江苏崇明县小竖河镇令风旗施家庙。宅前竖有一个高大的旗杆作为标记,令风旗施家曾经是乡间的书香门第大户人家,施氏先祖历代都在这里耕读。施伯谟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前清秀才和私塾先生,幼年的伯谟就在祖父和父亲下启蒙。伯谟中清代末科贡生后,科举废除,光绪帝驾崩,伯谟于1910年就读于上海龙门师范,两年后毕业回崇明在县立师范任教。1916年,伯谟在上海务本女子中学(注:上海市二女中)任教。1918年,任江苏省立甲科商业学校教员兼实习商店主任。

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先生之好友,南洋闽籍侨领吴世荣先生大力提倡为华侨妇女就业。

1919年,由马来亚梹郎屿(Penang)光华日报主笔陈宗山推荐,施伯谟辞去教职,率领经验织布女工数人加工程师一名,带织布机离上海赴梹榔屿筹备织布厂,同时推销国货公司的日用品二百馀种,价值约两千银元。伯谟曾有“一人北上得官发财,众人随之,惟恐不速。予(注:我)不出门则己,欲出门,须行万里,自食其力。予独南去,争取外汇,为国振兴”之言。岂知人事更变,计划不善,历时半年,人已到,纱不到,未能开工。又因汇率不佳,国货只得贱价赊出。 不得以,施伯谟在吉隆坡梹郎屿重执教鞭,任吉隆坡(Kuala Lumpor)中学教师。当时上海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竞争,中文教科书曾经一度畅销。

1921年,侨领章希泉涉及诉讼,上海中华书局怕耽误营业,在新加坡分局业务主任,龙门师范同学李默非的推荐下,施伯谟接任中华书局分局经理。为推广书局业务,施伯谟到过当时的英属 Singapore, Penang, Kuala Kubu, Johore Bahru, Kotatinggi, Batupahat, Muar, Malacca, Kuala Lumpor, Ipoh, Taiping, Malay Peninsula, Klang, Sungei Patani, 荷属 Java Island, Batavia, Semarang, Soerabja, Sumatra, Medan, Kerimon, Bengkalis, Selatpandjang, 法属Salgon, Cholon 等地。可谓“仗剑天涯十年梦,飘蓬世外一身轻”。施伯谟志在英属马来亚和荷属印度尼西亚一带推广华文教学,大力介绍江浙广东福建南下的教员,施伯谟同时兼任新加坡华侨中学教员,专授诗词国文。因英语学校不受当地政府的限额,施伯谟便设立国语夜校,由南洋英文女校校长兼教员杭州人程幸今担任英语讲解。程幸今年幼时跟司徒雷登(John Leighton Stuart)的母亲学过英语,曾就读燕京大学教育科。施伯谟以国语留声机课本,加注音字母,教国文与会话。广告一出,侨界踊跃,首期学生竟达七八十人,也有在职的马来人及印度人。中华书局经营多年,业务大振。当时,三民主义英文版己流入马来亚,当地政府民政厅屡次到中华书局查禁辛亥革命胜利后出版的有関“不平等条约与经济侵略”的华文书籍和国内新文化报刊,施伯谟拒理力争,程幸今用英语翻译。幸好民政厅中有华文学校的学生,人以“和为贵”,查禁得以通过。施伯谟在南洋侨界商界学界中交友甚广,接风洗尘,聚会送行,调停纠纷,宴请频频。“举酒须逢知己醉”,施伯谟常在聚会酒后赋诗,又屡屡在南洋商报上缉文作词[4][5][6],大约有一百二,三十首。

终于在1929年,施伯谟突患脑中风,开始在新加坡治疗,几个月以后,慢慢可以行走了。于是在年底间他辞职回国。在上海养病其间伯谟集南洋考察所得,著有《天南回忆录》一书[7]。十年中,施伯谟经水陆两路考察各地风土人情,赋诗寄兴,遍游南洋诸岛,对马来亚包括新加坡之寺院,农业,工业,矿业,商业,都市,植物园,河川湖池,水陆交通,当地法律,殖民政府推行之政策,以及侨胞艰苦创业和各地华文教育等,作实地调查。1925年施伯谟路经巴达维亚城(即雅加达),特意来到红河,凭吊数万名1740年被斩杀的南洋侨民,以河满子调作悼词,祭千秋英灵。施伯谟认为,平暴力,息战争, 唯有集信仰之大成,人心归向,天下为公,世界方可大同。《天南回忆录》书中,都有一一记载。

施伯谟对中华词学有深厚的造诣,而且又喜好笙弦,在中华书局任职时兼任华侨中学国学教师时,每天课余以后, 施伯谟便孜孜执笔,集旧稿,撰新词,得小令,中调,长调共八十二谱为词九十多首。原稿为楷书,后来编成《硕果斋词》一集,书名由叶恭绰题。施伯谟认为古词从来不写平民百姓,所以应该为渔樵耕读,桑妇织女和乞丐作题,这样也可以弥补古词的不足。词,是中华文库的魁宝之一。既是诗的变体,又远过于诗。有短有长,或平或仄,既可以附音律韵谱,又可以和笙弦唱伴。为作词入门,施伯谟在每首词的开始,先为读者校正词谱和发声,标明字数和韵音,可见作者的良苦用心。所以施伯谟的《硕果斋词》,又名《模范作词读本》。[8][9][10]

施伯谟对南洋历史研究,发展侨界文化,弘扬中华文学,和沟通中南文化有所贡献,也正是他的一生抱负。

1940年5月,因染肺炎,施伯谟病逝于上海仁济医院

著作

  • 《硕果斋词》又名《模范作词读本》[11]
  • 《天南回忆录》[7]

参考文献

  1. ^ 徐兵. 崇明施姓漫话. 《风瀛洲》. 2013年, (第7期) [2016-0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2). 
  2. ^ 徐兵. 民国时期崇明籍词学家. 上海崇明档案史志网. [2012年].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3. ^ 徐兵. 瀛洲派“琵琶博士”施予龄的才艺人生. 2010年. 
  4. ^ 施伯谟. 參觀南通小學筆記. 南洋商报 (Nanyang Siang Pau). 26 May 1924: Page 11 [2016-0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5. ^ 施伯谟. 題泉味齋. 南洋商报 (Nanyang Siang Pau). 22 February 1927: Page 22 [2016-0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6. ^ 寄懷施伯謨先生. 南洋商报 (Nanyang Siang Pau). 29 September 1925: Page 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3月4日). 
  7. ^ 7.0 7.1 施伯谟. 天南回憶録 1933年版. 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藏. [2016-0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5). 
  8. ^ 施伯谟. 硕果斋词 1924年手稿,1927年修订. 新加坡中华书局. [2016-0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5). 
  9. ^ 施伯谟. 模范作词读本 1935年修订再版. 耶鲁大学图书馆藏: PL2802.H676.A6. [2016-0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5). 
  10. ^ 曹辛华. 民国时期清词选本考索. 阅江学刊. 2009年, (第4期).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3月4日). 
  11. ^ 施伯谟. 碩果齋詞 1935年修订再版. 耶鲁大学图书馆藏. [2016-0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