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晏殊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晏殊(991年—1055年2月27日),字同叔江西抚州临川县文港乡(今南昌市进贤县文港镇)人,北宋前期政治家婉约派词人,与欧阳修并称“晏欧”。晏殊是词人晏几道父亲,世称晏殊为大晏,晏几道为小晏

生平

晏殊自幼聪颖,七岁能文,十四岁时(景德初年)因宰相张知白推荐,以神童召试。复试时进行了诗、赋、论的考核,晏殊称“臣尝私习此赋,请试他题。”宋真宗认为他很诚实,赞赏有嘉[1]。被朝廷赐同进士出身,之后到秘书省正字

及后累迁太常寺奉礼郎、光禄寺丞等,并成为当时太子赵祯(即后宋仁宗)的太子舍人

宋仁宗继位后,进右谏议大夫侍读学士,后官升礼部侍郎知审官院,迁枢密副使。任枢密副使间,曾因发怒以朝笏撞折自己侍从的门牙而被弹劾。

天圣五年(1027年),在以刑部侍郎贬知应天府之时致力兴办书院,即后来四大书院之一的应天府书院,并邀得范仲淹讲学。

明道元年(1032年),晏殊进参知政事,但翌年便因进谏反对刘太后服天子衮冕谒拜太庙之事被贬知亳州陈州。五年后被召还任刑部尚书御史中丞,并协助北宋平定西夏的进犯。

庆历二年(1042年),晏殊官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枢密使,位同宰相,掌军政大权。两年后,却因编修李宸妃墓志之事,遭御史孙甫蔡襄弹劾,仁宗将其贬为工部尚书出知颍州,后又改知陈州许州永兴军

至和元年(1054年)六月,晏殊因病回京诊治。翌年正月二十八日病逝,年六十五,赠司空侍中,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仁宗更亲自在晏殊的碑文篆写了“旧学之碑”四个字。

晏殊性刚简,自奉清俭,好燕饮[2]。能荐拔人才,号称贤相,王安石范仲淹欧阳修均出其门下,他亦培养了不少日后官拜宰相的人才,如韩琦自仁宗始任历三朝宰相、晏殊女婿富弼后亦官拜宰相。

家族

  • 高祖父晏墉(835年-891年)
  • 曾祖父晏延昌(860年-926年)
  • 祖父晏郜(890年-971年)
  • 父亲晏固(945年-1017年)
  • 儿子晏几道(1038年-1110年)
  • 大女婿富弼(1004年-1083年)
  • 二女婿杨察(1011年-1056年)

著作

他生平著作相当丰富,计有文集一百四十卷,多佚散,现存《珠玉词》一卷传于世。删次梁陈以下名臣述作为《集选》一百卷,一说删并《世说新语[3]

晏殊的词在北宋时期被认为有承先启后的重要地位。其词工于造语,多是会友宴游之作,多以男欢女悦、别绪离情为内容,风格闲雅清婉,词风和婉明丽,风流蕴藉。其词集《珠玉词》共有120多首词。

晏殊的作品中有不少脍炙人口的名句,如“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蝶恋花》)、“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清平乐》)、“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木兰花》)、“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诉衷情》)等等,不可胜数。

参考资料

  1. ^ 宋史·卷311》:“后二日,覆试诗、赋、论,殊奏:“臣尝私习此赋,请试他题。”帝爱其不欺,既成,数称善。”
  2. ^ 叶梦得《避暑录话》卷2亦载:“(晏殊)未尝一日不燕饮,盘馔皆不预办,客至旋营之。苏丞相颂曾在公幕,见每有佳客必留,但人设一空案一杯。既命酒,果实蔬茹渐至,亦必以歌乐相佐,谈笑杂至。数行之后,案上已粲然矣。稍阑即罢,遣声伎曰:‘汝曹呈艺已毕,吾亦欲呈艺。’乃具笔札,相与赋诗,率以为常。”
  3. ^ 袁褧本《世说新语》载南宋董弅跋:“余家旧藏盖得之王原叔家,后得晏元献公手自校本,尽去重复,其注亦小加剪截,最为善本。”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