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自说品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自说品》(梵语Udānavarga),音译为《优陀那品》,是搜集了初期佛教时期佛陀感兴而发的格言式偈颂。《自说品》的许多品名、偈颂和整体形式类似于《巴利三藏·小部》中的《法句经》与《自说经》,但非巴利三藏的一部分,属于说一切有部的传承。现存两种梵语版本,两种汉译版本以及两、三种藏语版本。[1][2]

名称

说一切有部将其法句命名为《自说品》(Udānavarga)。Udāna,意译作“自说[3]、“感兴语”[4],《出曜经》译为“出曜”[5][6],《法集要颂经》译作“法颂”[6]

内容

《自说品》分为33品,约900多偈。33品标题为:[7]

梵语标题 汉译
1 Anityavarga 无常品
2 Kāmavarga 欲乐品
3 Tṛṣṇāvarga 贪爱品
4 Apramādavarga 不放逸品
5 Priyavarga 喜爱品
6 Śīlavarga 戒品
7 Sucaritavarga 善行品
8 Vācavarga 言语品
9 Karmavarga 业品
10 Śraddhāvargas 信品
11 Śramaṇavarga 沙门品
12 Mārgavarga 道品
13 Satkāravarga 利养品
14 Drohavarga 害品
15 Smṛtivarga 惟念品
16 Prakirṇakavarga 杂品
17 Udakavarga 水品
18 Puṣpavarga 花品
19 Aśvavarga 马喻品
20 Krodhavarga 忿怒品
21 Tathāgatavarga 如来品
22 Śrutavarga 多闻品
23 Ātmavarga 我品
24 Peyālavarga 广演品
25 Mitravarga 善友品
26 Nirvāṇavarga 涅槃品
27 Paśyavarga 观品
28 Pāpavarga 恶品
29 Yugavarga 双要品
30 Sukhavarga 乐品
31 Cittavarga 心品
32 Bhikṣuvarga 比丘品
33 Brāhmaṇavarga 婆罗门品

版本

现存梵语版《自说品》属于说一切有部。其中使用古典梵语的版本较为知名,是法救英语Dharmatrāta所编,出土了多份写本与残卷,内容也被一些作品引用。Franz Bernhard将其整理出版。这是现存《自说品》及《法句经》最长的版本,971偈分为33品。[8] 使用佛教混合梵语的版本在龟兹东北出土,它是于三世纪时以婆罗米文写成,现藏法国国家图书馆。此版有33品,超过600偈。[9]与巴利语《法句经》的偈颂相比对,古典梵语的版本有更多的差异,而佛教混合梵语的版本差异较小。[10]

汉传佛教大正藏》收录两种《自说品》的汉译本。《出曜经》于399年由竺佛念译出,934偈分为33品,保存了对《自说品》的注解。《法集要颂经》于985年由天息灾译出,933偈分为33品,没有注解。[11][12]

藏语版是由Vidyaprabhakara于九世纪时译成藏语,包括了慧铠英语Prajñāvarman的注解。[13]该版现已译成英文出版。[14][15]

编集

通常认为编集者是法救英语Dharmatrāta。如《大毘婆沙论》中说“佛去世后 ,大德法救展传得闻,随顺纂集,制立品名。谓集无常颂,立为无常品;乃至集梵志颂, 立为梵志品”。

Brough引用《大智度论[16],将其叙述解读为是指佛陀涅槃后立刻就编集了《自说品》,认为是在第一次结集的时候就开始编集,而法救的贡献是撰作注解。[17]印顺法师认为法救是说一切有部《法句经》的扩编者,而不是创编[18]

文本比较

梵语与藏语《自说品》的内容大致相同,其中约360偈与巴利语《法句经》大致相同。[19] 《自说品》与《法句经》的比较如下表:[1][19]

名称 品数 偈数 类别
小部·法句》 26 423 巴利本《法句》
《法句经》 39 758 两个不同来源的合编本[注 1]
《法句譬喻经》 39 284 合编本的譬喻
《出曜经》 33 934 梵语《自说品》及其注解汉译
《法集要颂经》 33 933 梵语《自说品》汉译
古典梵语《自说品》 33 971 梵语《自说品》
佛教混合梵语《自说品》 33 600+ [注 2] 梵语《自说品》
藏语《自说品》 33 989 梵语《自说品》藏译

衍生作品

《自说鬘》(梵语Udānālaṅkāra)是以龟兹语(西方称为“乙种吐火罗语”)写成的散文,注解《自说品》。[20] 《自说赞》(梵语Udānastotra)是以龟兹语写成的韵文,唱颂书写《自说品》的功德。[21]

注释

  1. ^ 来自维祇难及竺将炎分别所出偈颂,其中26品与巴利本《法句》相近,13品与梵语《自说品》相近。
  2. ^ 此版原稿被分割成三部份出售,现只有两份传世,所以仅存600馀偈。

引用

  1. ^ 1.0 1.1 净海(2012年)
  2. ^ 印顺 (2002)〈第八章 九分教与十二分教・第三节 记说‧伽陀‧优陀那・第二项 伽陀与优陀那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 ^ 《阿毘达磨顺正理论》:“言自说者,谓不因请,世尊欲令正法久住,睹希奇事悦意自说妙辩等流,如说此那伽由彼那伽等。”
  4. ^ 芝峯(据日译本)译《南传中部经典》:“诸比丘.若善男子学法.谓经、应颂、解说、讽颂、感兴语、如是语、本生、未曾有法、有明.亦复如是。”
  5. ^ 《出曜经》:“六者出曜,所谓出曜者从无常至梵志,采众经之要藏,演说布现以训将来,故名出曜。”
    《大智度论》:“又如佛涅槃后,诸弟子抄集要偈:诸无常偈等作无常品,乃至婆罗门偈等作婆罗门品,亦名优陀那。”
  6. ^ 6.0 6.1 《Udānavarga》〈无常品〉:“已遣除惛沈与睡眠,已令心欢喜之后,你们应该专心听我将说的法,此法为佛所宣说的自说颂。(stīnamiddhaṃ vinodyeha sampraharṣya ca mānasam | | śṛṇutemaṃ pravakṣyāmi udānaṃ jina bhāṣitam)”
    《法句经》(T210) 〈无常品〉:“睡眠解寤,宜欢喜思,听我所说,撰记佛。”
    《出曜经》(T212) 〈无常品〉:“睡眠解寤,宜欢喜思,听我所说,撰记出曜。”
    《法集要颂经》(T213) 〈有为品〉:“能觉悟烦恼,宜发欢喜心,今听我所集,佛所宣法颂。”
  7. ^ 梵语标题见Bernhard (1965). 汉译标题参考法句经各版汉译。
  8. ^ Roebuck(2010年)第32-33页
  9. ^ Roebuck(2010年)第32页
  10. ^ Roebuck(2010年)第33页
  11. ^ Roebuck(2010年),第51页
  12. ^ 《出曜经》见大正藏212经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法集要颂经》见大正藏213经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3. ^ Roebuck(2010年),第52页
  14. ^ Beth Lee Simon (编). The Tibetan Dhammapada, sayings of the Buddha : a translation of the Tibetan version of the Udānavarga . compiled by Dharmatrāta ; translated and introduced by Gareth Sparham ; with guidance from Lobsang Gyatso and Ngawang Thekchok. Wisdom Publications. 1986年 [2018-05-11]. ISBN 978-086171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06). (英文)
  15. ^ W. Woodville Rockhill. Udanavarga: A Collection of Verses from The Buddhist Canon. London: Trübner & Co. 1883年. 
  16. ^ 圣者龙树. 《大智度論釋初品中到彼岸義第五十(卷三十三)》. [2018-09-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16). 
  17. ^ Brough(2000年)第40页
  18. ^ 印顺. 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 
  19. ^ 19.0 19.1 Lenz(2003年)第12页
  20. ^ Meunier(2012年)第77页
  21. ^ Peyrot(2016年),第305页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