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讲华语运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讲华语运动,或说华语运动,是1979年[1]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发起的语言推广运动,目的是要扭转新加坡华人因各自不同的籍贯而使用不同汉语言语这个根深柢固的习惯,改以华语(“华语”本指整个汉语,可包括不同汉语言,但李光耀用来指汉语北方官话下的现代标准汉语[2])作为沟通的共同语言[3],其理由是在于对多数人来说要求三语能力(英语、华语及方言)负担过重,因此必须让华人放弃方言才能拥有双语能力(至少拥有除了英语外的其中一种实用语言)。另一方面,李光耀在打压华文学校及教育多年后,出于政治及经济的考虑,“华语运动”主要是希望推动华人懂说华语,以利国家推行政策。

具体作为包括,取消当时电视台所制作的方言节目,以北京话新闻取代当时在第八波段作为主要时段节目的广州话新闻及闽南话新闻,外购的香港和台湾电视剧,一律以北京话配音取代广州话和闽南话原音等。

由于新加坡的国家第一语言为英语[3],讲华语运动衹限于华人间推广,因此争议较少。相比中国大陆推广普通话以及台湾国语运动,新加坡的讲华语运动更著重在口语方面。讲华语运动影响,连带出保护方言的反思。

口号

  • 1979年,“多讲华语,少说方言”
  • 1981年,“学华语,讲华语”
  • 1982年,“在工作场所讲华语”
  • 1983年,“华人讲华语,合情又合理”
  • 1984年,“请讲华语,儿女的前途,操在您手里”
  • 1985年,“华人·华语”
  • 1986年,“先开口讲华语,皆大欢喜”
  • 1987年,“会讲华语,先讲常讲”
  • 1988年,“多讲华语,亲切便利”
  • 1989年,“常讲华语,自然流利”
  • 1990年,“华人·华语”
  • 1991年,“学习华语认识文化”
  • 1992年,“用华语表心意”
  • 1993年,“讲华语·受益多”
  • 1994/1995年,“华语多讲流利”
  • 1996/1997年,“讲华语开创新天地”
  • 1998/1999年,“讲华语.好处多”
  • 2000年,“讲华语?没问题!”
  • 2006/2007年,“华语COOL”
  • 2007/2008年,“讲华语, 你肯吗?”
  • 2009/2010年,“华文?谁怕谁!”
  • 2011年至今,“华文华语 多用就可以”

现况

在大众传媒方面,新加坡唯一的免费电视台新传媒旗下的8频道自1979年起把所有的电视节目都以华语作为唯一播放语言,结束了该电视频道播放汉语方言原声节目的历史。现在所有从台湾购入的闽南语节目和香港购入的粤语节目都必须加上华语配音才能上映,加上频道也没有增设丽音广播的关系,观众也无法选择收听方言原声。新加坡的观众如需收看汉语方言原声的节目,仅能透过申请收费电视公司收看,且这些公司绝大部份都是转播国外频道,国内的汉语方言电视频道寥寥可数。至2020年代,新加坡年轻一代之间的沟通多用新加坡式英语,除非在家跟长辈时常使用华语,否则只用华语口语作表达都会显得相当吃力甚至词不达意。

后果

虽然使用闽南语、粤语等的新加坡国民人数大减,可是许多年轻人却是改为英语,而不是华语。[4]华人占新加坡人口高达74%之多[3],但新加坡说英语家庭的比例却从1990年的26%大幅飙升至2009年的60%。[5]留学新加坡的台湾作者万宗纶指“政府将讲华语运动和国家的现代化相绑在一起,让老一辈不会说英语或华语的老人,变成跟不上时代的落后、被遗忘的一群人。”[6]

参见

参考资料

  1. ^ 张彦. 新加坡华人重拾祖先的语言. 纽约时报中文网. 2017-08-28 [2017-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01). 
  2. ^ 赵世举. 华语的历时流变和共时格局及整体华语观. 文化软实力研究. 2017年12月,. 2017年第6期: 27–35 [2021-03-17]. [失效链接]
  3. ^ 3.0 3.1 3.2 存档副本. [2014-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5). 
  4. ^ 新加坡华语之路30年. 新华网. 2009年4月10日 [2010-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4-13). 
  5. ^ 海外孩子怎样学好汉语 新加坡国父给华人父母支招. 新华网. 2009年3月19日 [2010-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3-24). 
  6. ^ 万宗纶. 星國近40年的「講華語運動」,不但讓當地方言消退,連鄰近馬國新山都遭殃. 关键评论. 2017-11-10 [2020-09-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3).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