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释德谦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释德谦(1267年-1317年)[1],号福元,俗姓宁州定平县(今中国云南省华宁县)人,为元朝京都崇恩寺沙门[2]

生平

德谦法师幼年出家为沙弥,精进读诵学习佛经义理,稍长外出参学,行脚游秦、洛、汴、汝、齐、魏、燕、赵、河北等地向各地先宿长德学习请益。最初于邠州頙公和尚处学习《大般若经》,依原州忠公和尚学《瑞应》等经,在好畤仙公和尚处受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幽赞卷》,到乾陵一公和尚处学习《圆觉经》,至陕州頙公和尚处研究《唯识》、《俱舍》等论,于阳夏闻公和尚处听讲《楞严经》和《四分律疏》,掌握了六经四论一律的法义,使经律论三藏的深奥义理得以融汇贯通[2]

德谦法师所亲近的师长,在当时都是以识法解义而声名远播的高僧,在诸尊宿师长的坐下修学深造,达到了相当的佛学造诣。学成后,到京都大圣寿万安寺担任说法坛主给 大司徒 传授《华严经》,受到皇帝赏识诏令住持万宁寺,后迁锡住持崇恩寺。前后十年,法师并未因皇帝的恩宠显贵待遇和声誉而骄纵迷失志节,反而更加简朴精励于道德修持[2]

德谦法师说:“畦衣之士抗于世表,苟不愧于朝闻夕死,尚何慕焉!自以重居巨刹久佩恩荣,唯恬退为高尚。”于是便将住持席任让给弟子,自己独居静室,谢绝人事交际,处于世而遗于世,专心自修[2]

德谦法师于元延祐四元年(1317年)正月二十六日示寂,世寿五十一岁,僧腊四十三。元仁宗下昭以盛大的送葬仪队,庄严肃穆的音乐及幢旛旌旗恭送德谦法师前往荼毘[3],火化后获得数十颗舍利子,后于京城南侧建塔供奉[2]

参考文献

  • 明代 释如惺,《大明高僧传》卷二[4]
  • 民国 喻谦,《新续高僧传》卷第四[5]

参考来源

外部链接

  1. 中国百科网-德谦(京都崇恩寺)《大明高僧传》卷第二[永久失效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