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释普喜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释普喜(生卒年不详)[1],号吉祥山东人士,元朝镇江普照寺沙门[2]唯识宗高僧。

生平

普喜法师山东人,身材高大消瘦,面色黝黑,形似印度僧。年轻时,恳求父母允许他出家,但遭到父母的责备,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拒绝了他的请求。于是他便遵从父母之命,娶妻生了两个孩子后,才得以如愿出家为僧。[2]

普喜法师出家后,精研《唯识》、《因明》及《瑜伽师地论》等法相宗经论。在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下诏江淮地区建立御讲所三十六所,普喜法师是御讲主讲师之一,住持镇江普照寺。法师在升座说法之馀,每日诵《大华严经》十卷为日常功课。[2]

当时,云南端无念法师是唯识巨匠,天下无人出其右,常与普喜法师辩论法理,偶有法义上的缺失,法师便以正理补充,令端无念法师心悦诚服。

普喜法师圆寂后,火化荼毘[3]烧出非常多舍利子,门下弟子将其灵骨与舍利子纳于漆盒中收藏供奉,经过了二十多年,才于丹徒(今中国江苏省丹徒区)的雩山建塔。在奉法师舍利入塔时,打开漆盒一看,发现普喜法师的舍利沾著漆函的内衬丝绸非常的细密,一触摸便放出熠熠的光芒,这一圣迹让镇江居民大为惊叹,争相恭请画像祭祠供奉,敬称为“吉祥佛云”。[2]

参考文献

  • 明代 释如惺,《大明高僧传》卷二[4]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