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陆家湾村

坐标30°55′11″N 120°20′44″E / 30.91972°N 120.34556°E / 30.91972; 120.34556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陆家湾村
行政村
陆家湾村的天际线
陆家湾村在浙江的位置
陆家湾村
陆家湾村
坐标:30°55′11″N 120°20′44″E / 30.9197°N 120.3456°E / 30.9197; 120.3456
浙江
地级市湖州
吴兴
织里

陆家湾村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管辖,原漾西镇镇政府驻地。该村位于湖州市织里镇东北部23.5公里,地处江浙两省的交界地带,东临江苏省七都镇,北靠太湖,南与曙光村接壤,为典型的江南水乡。曾是原漾西乡中心集镇和乡政府驻地。[1]现为原漾西镇地区经济、政治、文化中心。

陆家湾村共有农户706户,常住人口达到2977人,全村行政区域面积为4.5平方公里,全村耕地面积为3707,鱼塘180亩,桑地695亩。中心村建设规划人口1980人,规划用地面积42.93公顷

村名起源

据《湖州府志》载,陆家湾古称“陆葭湾”或“绿葭湾”。其村名据姓氏及地形得名。旧有“六陆三董一叶张”之说,即姓六户,姓三户,姓各一户之意。行政村名因陆家湾集镇而名。[2]

沿革

清代与胡溇、宋溇、晟溇、钱溇、乔溇同属乌程县十四区一百四十五庄。中华民国成立后1912年至1928年属吴兴县东北镇管辖,由董家甸、钱家兜、陆家湾等自然村组成。1935年后隶属义皋镇、义和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属义和镇、漾西乡,先后成立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等农业合作化组织。1958年并人太湖人民公社,属漾西管理区。1961年建立董家甸、钱家兜、陆家湾三个生产大队。文化大革命期间,陆家湾改名为红卫大队,钱家兜改名东风大队,董家甸改为卫东大队,属漾西人民公社管辖。1984年撒队建村改为董家甸、钱家兜、陆家湾三个行政村,属漾西乡人民政府管辖。陆家湾为漾西乡历届政府、公社驻地。1999年撤漾西乡并人织里镇,2000年三村合并,建立陆家湾行政村,归属织里镇人民政府管辖。[2]

行政区划

全村共有一个居民委员会,村民小组32个,下辖料大湾、野柴湾、丰兆湾、费家㘰、陆家㘰等村。

经济

村里一直以来以特色小五金产业为主,特别是近几年,在村两委会的大力招商引进下,私营经济发展迅速。全村共有个私企业70馀家,主要产品有铝合金电线电缆塑胶等。全村80%的劳力已转移到二、三产业。

在进行示范村建设前,陆家湾村就开展了大规模的村庄整治建设,投入资金共计90万元以上。

古迹

张官桥

张官桥位于织里镇东北10公里陆家湾村、新浦村、汤溇村三村交界处。始建年代不明,但万历《湖州府治》有载。桥非常古老,历史应在400年以上。相传朱元璋张士诚在湖州城东决战时,长兴苏南运来的军粮,经过此桥集中到陆家漾,然后分配个各部队。

张官桥系三孔石拱桥,长约20米,宽约2.5米,采用纵联分节并列砌置法。桥顶有栏板,栏板间嵌望柱4支。

陆家漾

陆家漾古名“绿葭漾”,漾面面积约3000亩,近岸芦苇丛生,漾水清澈,碧波荡漾,风光旖旎。其北岸为夏季避暑胜地,旧时民国时期多有上海富豪在这里修筑别墅,现多以拆毁。原漾西镇镇政府大楼位于北岸,现已搬迁至栋梁大道。

迎晖桥

迎晖桥

迎晖桥位于陆家湾,跨陆家漾支流,系单孔石拱桥。桥全长14.9米,宽2.33米,拱高3米,跨径4.3米,以太湖石、花岗石构筑,拱券采用纵联分节并列砌置法。桥两侧置素面石栏板,栏板间嵌望柱12支栏板末端置抱鼓石,南北踏步各有11级,桥心石刻为祥瑞图案。桥刻有“迎晖桥”三字。桥联有:“虹飞锁**水;……。”(缺下联)“□静涵朝旭;□腾射夕霞。”

沈氏思慎堂

沈氏思慎堂,旧时地处陆家湾经济繁荣带(现陆家湾老街),前有3000亩的陆家漾,北通太湖。相传是由当地士绅沈太原手上传下来,被后代视为祖堂,50年代更名为沈氏思慎堂,代代相传,至今已传至四五代。2003年沈氏思慎堂被湖州文物局评为市级文物保护点,2006年成为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参考资料

  1. ^ 第二章 集鎮 村坊. 織里鎮志•上.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23: 154–155. ISBN 978-7-109-29867-5. 
  2. ^ 2.0 2.1 第三章 行政村 社区. 織里鎮志•上.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23: 201–202. ISBN 978-7-109-29867-5.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