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员脚
香员脚(白话字:Hiuⁿ-îⁿ-kha; 台罗:Hiunn-înn-kha),为台湾中部的一个传统地域名称,主要位于今南投县竹山镇西北部,另有一小部分位于同县名间乡南部及彰化县二水乡东南部。相较于今日行政区,其范围大致包括竹山镇的中和里东北端、下坪里北部、延正里北部、山崇里西部,名间乡的新民村南部,二水乡的倡和村东南部。
香员脚地区虽然大部分隶属于竹山镇,但与竹山市区隔著浊水溪,必须从溪北的名间乡、二水乡才能进出。该地区曾经设有竹山国小香园分班,已因人口减少而废校。
地名
相传聚落建立在香橼树下得名,又称香橼脚、香椽、香圆脚。为早期一重要渡口,香橼渡(或称二八水渡),是早期连接东螺堡及沙连堡之渡口。[1]
历史
台湾清治末期至日治初期,香员脚地区为一街庄,称为“香员脚庄”,隶属于沙连堡。该庄昔日为浊水溪中的沙洲,西北与鼻头仔庄为邻,北与炭藔庄为邻,东与社藔庄为邻,南边东段及中段为江西林庄、竹围仔庄,南边西段及西南边为下崁庄[2]。
1901年(日治明治三十四年)11月,全台废县厅改设二十厅,该庄隶属于斗六厅林杞埔支厅。1909年(明治四十二年)10月,合并二十厅为十二厅,该庄改隶属于南投厅。1920年(大正九年),废十二厅改设五州二厅,该庄改制为“香员脚”大字,隶属于台中州竹山郡竹山庄[3]。1931年,竹山庄升格为竹山街。
战后竹山街改制为竹山镇,隶属于台中县,大字亦改制为里。1950年中、彰、投分治,竹山镇改隶属于南投县。
参考资料
- ^ 香橼渡与茄苳王,台湾文献馆电子报[永久失效链接]
- ^ 《台湾堡图》,台湾总督府,1904年
- ^ 《新旧对照管辖便览》,台湾总督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