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马自达B族引擎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马自达B族引擎是由日本马自达汽车公司研发、生产的往复式活塞直列四缸汽油引擎排气量分别从1.1L至1.8L不等,气门机构分成单顶置凸轮轴(single overhead camshaft,缩写成SOHC)与双顶置凸轮轴(double overhead camshafts,缩写成DOHC)二种。此系列引擎采用“不干涉”设计,意味著万一正时皮带断裂时不会损坏活塞或阀门。由于阀门采开放式设计,燃烧室(combustion chamber)深度与活塞顶冠的形状在任何可能的活塞位置保留足够的间隙给开启的阀门。

B1型

排气量1,138c.c.的B1型缸径和冲程分别为 68.0 毫米和 78.4 毫米,气门机构属于单顶置凸轮轴、8阀门之设计,其中1991年至1995年间在欧洲销售的马自达121B1型引擎设有燃油喷射装置。车型:

  1. 1986年-1993年:第二代121
  2. 1986年-2000年:起亚Pride

BJ型

排气量1,290c.c.的BJ型缸径和冲程分别为 78.0 毫米和 67.5 毫米,气门机构属于双顶置凸轮轴、16气门之设计。这具引擎装有马自达EGi单点燃油喷射装置,最大马力为88ps / 7,000rpm、最大扭力98.1N·m / 4,500rpm。车型:

  1. 1986年-1993年:第一代福特Festiva:仅限于日本市场的GT-X及GT-A等级

B3型

B3E型引擎

排气量1,324c.c.的B3型缸径和冲程分别为 71.0 毫米和 83.6 毫米,区分成以下几种版本:

  • B3-M型:采SOHC、16气门设计,搭配电子控制式化油器的基本型,最大马力为76ps / 6,500rpm、最大扭力10.3kg·m / 4,000rpm。
  • B3-MI型:采SOHC、16气门设计,配有EGI-S燃油喷射系统,压缩比9.4:1,最大马力79ps / 6,500rpm、峰值扭力10.5kg·m / 4,000rpm。
  • B3-E型:采SOHC、8气门设计,搭配改良过的EFI燃油喷射系统,压缩比9.4:1,最大马力67hp / 5,200rpm、峰值扭力99N·m / 3,700rpm。
  • B3-ME型:采SOHC、16气门设计,搭配改良过的EFI燃油喷射系统,压缩比9.4:1,最大马力85ps / 6,000rpm、最大扭力11.2kg·m / 4,000rpm。

车型:

  1. 1985年-1989年:第六代323
  2. 1986年-1993年:第一代福特Festiva / 第二代121
  3. 1986年-2000年:起亚Pride
  4. 1987年-1989年:第二代福特Laser
  5. 1989年-1993年:马自达Sao Penza[1]
  6. 1990年-1998年:Autozam Revue / 第三代121
  7. 1993年-1996年:福特Aspire / 起亚Avella
  8. 1996年-2002年:第一代Demio / 第四代121

B5型

马力 扭力 标准
规范
燃油
系统
搭载
车型
销售
市场
PS kW rpm kgm Nm lbft rpm
8V
SOHC
B5 76 56 6,000 11.4 112 82 3,500 JIS net 化油器 1987-1989 第六代323/第二代福特Laser
1987-1990 马自达Etude
日本
纽西兰
73 54 5,700 11.4 112 82 3,200 ECE 1987-1989 第六代323 欧洲
82 60 5,500 12.2 120 88 2,500 1992-1997 第一代起亚Sephia 印尼
88 65 5,000 13.8 135 100 4,000 DIN EGI 1993-1996 第二代福特Festiva 澳洲
16V
SOHC
B5-M 91 67 6,500 12.4 122 90 4,000 JIS net 化油器 1989-1996 第七代323/第三代福特Laser 日本、纽西兰
B5-MI 88 65 6,500 12.0 118 87 4,000 JIS net EGI-S 1991-1998 Autozam Revue 日本
94 69 6,500 12.5 123 90 4,000 JIS net 1989-1996 第七代323 日本
B5-ME 80 59 5,500 12.2 120 88 2,500 ECE EFI 1992-1997 第一代起亚Sephia 欧洲
88 65 5,500 13.5 132 98 2,500 JIS net
KS
1992-1997 第一代起亚Sephia 南韩、其他
92 68
100 74 6,300 12.1 119 88 5,000 JIS net
KS
1993-1996 第二代福特Festiva/起亚Avella 日本、南韩、其他
100 74 6,000 13.0 127 94 4,500 JIS net 1996-2002 第一代Demio/福特Festiva Mini Wagon 日本
16V
DOHC
B5-DE 105 77 5,500 15.0 147 108 4,000 KS EFI 1992-1997 第一代起亚Sephia/Timor S515i DOHC 南韩、印尼、其他
110 81 6,500 12.9 127 93 5,500 JIS net 1987-1990 马自达Etude
1989-1994 Eunos 100
1989-1994 第七代323/Astina/第三代福特Laser
1991-1998 MX-3
日本
B5-ZE 120 88 6,500 13.5 132.4 97.7 5,500 JIS net 1994-1996 第七代323 Interplay X
1991-1998 Autozam AZ-3
日本

8V SOHC型式

排气量1,498c.c.的B5型缸径和冲程分别为 78.0 毫米和 78.4 毫米,此型式引擎直到1994年为止停产。

16V SOHC型式

排气量1,498c.c.的B5-MI型缸径和冲程同样为 78.0 毫米和 78.4 毫米,只是从8阀门改成16阀门,且配有EGi单点燃油喷射系统。最大马力88ps / 6,500rpm,最大扭力12.0kg·m / 4,000rpm。此外,配有电子式燃油喷射系统的称作B5-ME型,最大马力100ps / 6,000rpm,最大扭力13.0kg·m / 4,500rpm。

16V DOHC型式

排气量1,498c.c.的B5-DE型缸径和冲程也是 78.0 毫米和 78.4 毫米,最大马力105ps / 6,000rpm,最大扭力13.2kg·m / 5,000rpm,仅于日本境内使用,且汽缸头与进气口经过改良。后来1994年第七代323曾出过“Interplay X”车型,搭载一具名为B5-ZE型引擎,最大马力125ps / 7,000rpm、最大扭力13.2kg·m / 6,000rpm。

B6型

B6型的排气量为1,597c.c.,缸径和冲程分别为 78.0 毫米和 83.6 毫米,乃自B3型扩缸而来,可区分成几个亚型:

  • B6-E型:采8气门SOHC设计,搭配EGI-M燃油喷射系统,最大马力82hp / 5,000rpm,最大扭力92lbs-ft / 2,500rpm。
  • B6-M型:采SOHC、16阀门设计,配有电子控制式化油器,最大马力91ps / 6,500rpm,峰值扭力13.0kg·m / 3,000rpm。搭载于第七代323的全时4WD车型上。
  • 此外,在日本澳洲市场另有一具搭配燃油喷射系统的B6F型引擎。

车型:

  1. 1985年-1990年:第二代福特Laser
  2. 1987年-1989年:第一代水星Tracer
  3. 1989年-1996年:第七代323 / 323 Astina
  4. 1989年-1996年:第七代323的全时4WD车型
  5. 1991年-1998年:马自达MX-3
  6. 1992年-1999年:Xedos 6

B6-2E型

排气量1,597c.c.、缸径和冲程分别为 78.0 毫米和 83.6 毫米的B6-2E型也称作B6-ME型,这具引擎属于B6-E型的亚型,采SOHC、16阀门之设计,配备EFI燃油喷射系统,可榨出88hp / 5,000rpm的马力及130N·m / 4,000rpm的扭力。车型:

  1. 1989年-1995年:第三代福特Laser
  2. 1991年-1994年:水星Capri
  3. 1991年-1998年:马自达MX-3

B6T型

排气量1,597c.c.、缸径和冲程分别为 78.0 毫米和 83.6 毫米的B6T型,附涡轮增压与中冷器、16阀门DOHC、燃油喷射系统。受限于各国家汽车废气排放标准的不同,其马力输出被调校得不一样:

  • 北美洲市场:最大马力132hp、最大扭力184N·m。
  • 日本市场:最大马力140ps / 6,000rpm、最大扭力19.0kg·m / 5,000rpm。

除了4WD车型外,也搭载于FF。车型:

  1. 1987年-1996年:Familia GT-A
  2. 1985年-1990年:第二代福特Laser TX3 Turbo
  3. 1991年-1994年:第三代水星Capri

B6D型

第三代B6D型引擎

B6D型的排气量、缸径和冲程皆与B6T型一样,亦采16阀门DOHC及燃油喷射系统设计,但是没有涡轮增压装置。这是马自达首款配备VICS(Variable Inertia Charging System之缩写)可变进气系统之引擎,并于1989年改良引擎压缩比、汽缸头与进气系统。而第三代的B6D型引擎则具有铝合金汽缸盖、VLIM(variable length intake manifold之缩写)可变长度进气岐管、压缩比调至9:1,最大马力107hp。车型:

  1. 第一代:
    1. 1985年-1994年:第六代323
    2. 1987年-1990年:马自达Etude
    3. 1985年-1990年:第二代福特Laser
  2. 第二代:
    1. 1985年-1994年:第六代323
    2. 1985年-1990年:第二代福特Laser
    3. 1991年-1994年;第三代水星Capri
    4. 1994年-1998年:马自达MX-3小改款
    5. 1993年-1997年:马自达Lantis

B6-ZE(RS)型

B6-ZE型的排气量、缸径和冲程皆与B6T型一样,亦采16气门DOHC设计,搭配EFI燃油喷射系统。本体结构为铝合金汽缸头、轻量化的曲轴飞轮,故转速红线区可达7,200rpm。此外,铝制油底壳与散热片亦为其特殊之处。日规版B6-ZE型引擎之压缩比为9.4:1,可榨出120ps / 6,500rpm的最大马力与14.0kg·m / 5,500rpm的扭力峰值。车型:

  1. 1989年-1993年:第一代MX-5
  2. 1998年-2005年:第二代MX-5

B8型

排气量1,839c.c.的B8型引擎不但自B6型扩缸而来,且使用全新的汽缸体及加大汽缸空间,使得缸径和冲程达到 83 毫米和 85 毫米。此型引擎采SOHC设计,8阀门称作B8-E型、16阀门称作B8-ME型。此具引擎具有HLA液压式汽门间隙调节器(hydraulic lash adjuster)、正时皮带驱动的凸轮轴、8.9:1的压缩比、最高6,000rpm的转速以及多点燃油喷射系统等。依各地市场之不同法规,引擎出力被调校成:

  • 北美洲地区:最大马力103hp / 5,500rpm、最大扭力111lbs-ft / 4,000rpm。
  • 欧洲地区:最大马力102hp / 5,300rpm、最大扭力148N·m / 4,000rpm。
  • 澳洲纽西兰地区:最大马力102hp / 5,500rpm、最大扭力109lbs-ft / 4,000rpm。

车型:

  1. 1989年-1996年:第七代323

BP型

排气量同样是1,839c.c.的BP型其实就是DOHC版的B8型引擎,含有锻造曲轴、活塞燃油喷嘴、铝油底壳与散热片、7,000rpm的转速红线区(但日规达到7,200rpm),以及VICS(Variable Inertia Charging System之缩写)可变进气系统。日规版BP-ZE型之最大马力133hp / 7,000rpm,峰值扭力16.0kg·m / 4,500rpm。车型包括:

  1. 1989年-1996年:第七代323 / Protegé / Protegé GT(加拿大)
  2. 1989年-1990年:Familia Infini
  3. 1989年-1994年:Eunos 100 / 323 Astina
  4. 1989年-1998年:第一代MX-5
  5. 1993年-1997年:马自达Lantis
  6. 1989年-1995年:第三代福特Laser TX3
  7. 1991年-1996年:第二代福特Escort
  8. 1991年-1996年:第二代水星Tracer
  9. 1992年-1997年:第一代起亚Sephia
  10. 1995年-2002年:铃木Esteem(欧洲)

BPT型

在BP型引擎上另外安装涡轮增压器与中冷器,便成了BPT型引擎。针对日本市场调校的最大出力为180ps / 6,000rpm、最大扭力24.2kg·m / 4,000rpm,可是到了欧洲市场却只剩下166ps / 5,500rpm的最大马力、219N·m / 3,000rpm的扭力峰值。

代号“RHB5 VJ20型”的涡轮增压器乃由日本石川岛播磨重工业制造,此具引擎尚包含侧置式中冷器、330c.c.高阻抗黑顶喷油嘴等。原厂设定ECU行车电脑的boost cut值[2]为11P.S.I.。BPT型仅搭载于马自达Familia GT-X和福特Laser的四轮驱动车型,且配置前轮开放式差速器、后轮黏性耦合式LSD限滑差速器。车型:

  1. 1989年-1994年:Familia GT-X
  2. 1989年-1994年:第三代福特Laser TX3 Turbo / 4WD(澳洲市场)
  3. 2003年-2005年:第二代MX-5日本限量版

BPD型

一般被坊间称作“BP2型”的BPD型,事实上就是改良版的BP型引擎(所以BP型又被车迷叫做“BP1型”)。该具引擎具有较大的曲轴、活塞燃油喷嘴、主轴承支撑板、更好的进气口和排气埠;此外它也是俗称“大涡轮增压”的变种[3],因为采用石川岛播磨重工业株式会社制造的RHF6CB型水冷式涡轮增压器。除了经过强化的引擎内壁,尚有钠冷却排气门、加大的前置式中冷器、440c.c.低阻抗喷油嘴,使得这具引擎最大马力达210ps / 6,000rpm、最大扭力25.5kg·m / 4,500rpm。车型:

  1. 1992年-1994年:Familia GT-R
  2. 1992年-1994年:Familia GT-Ae

BP-4W型

1999年马自达公司改良了BP型引擎,称之为BP-4W型,但在日本当地称作BP-ZET型[4]。首先,原来装置在BP型引擎排气凸轮背面、具有霍尔效应的双凸轮角度感应器,被拆分成两个并移至排气凸轮前方:一个在进气凸轮齿轮上,另一个被装在曲轴皮带盘旁的油泵。其次是改变进气口的角度,故流动汽缸盖更佳。

2003年12月日本推出的Roadster Turbo,在美国称呼为Mazdaspeed MX-5。此具BP-4W型引擎搭配石川岛播磨重工业株式会社制造的RHF5 VJ35型涡轮增压器,以及VTCS(Variable Tumble Control System之缩写)可变涡流控制系统[5],可输出最大马力172ps / 6,000rpm,最大扭力21.3kg·m / 5,500rpm。由0加速至60mph仅需6.4秒,最高时速可达203km/hr。车型:

  1. 1998年-2000年:第二代MX-5
  2. 2003年-2005年:Roadster Turbo(日本) / Mazdaspeed MX-5(美国、加拿大等)

BP-Z3型

最先在2000年7月搭载于小改款第二代MX-5上的BP-Z3型(有时也被称作BP-VE型),亦是BP型引擎的改良版。该具引擎舍弃旧式VICS(Variable Inertia Charging System之缩写)可变进气系统,改导入新研发之S-VT(Sequential Valve Timing)序列式可变气门正时系统。新一代的Z族引擎便由此具引擎陆续改良而来。车型:

  1. 2000年-2005年:小改款的第二代MX-5
  2. 2001年:MX-5 SP(澳洲)

内部链接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1. ^ 这是马自达南非公司制造、回销至英国澳洲的323,详情参见第六代323最后一段。
  2. ^ 意指涡轮增压值忽然增加,使得行车电脑读不到流量计讯号而当机,并使喷油停止。
  3. ^ 参看(英文)Type BPD Engine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1-09-07.一文,第二段。
  4. ^ 参看(日语)マツダ:ロードスター (2nd,1.8L-TB,FR/6MT,NB8C型) ターボ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第一段。
  5. ^ 这套系统容易与马自达发展的另一套“VICS(Variable Inertia Charging System之缩写)可变进气系统”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