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黄海欣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黄海欣(1984年),台湾艺术家,生于台北,现居纽约布鲁克林。她通常透过油画、铅笔画及插画进行创作,并会撰写艺术家书籍。[1]

黄海欣2007年于国立台北师范学院(现国立台北教育大学)获艺术学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纽约视觉艺术学院艺术创作研究所[2]。黄海欣的创作常借由日常的观察中汲取灵感及借网上找到的图片发挥,在她的绘画和素描中以幽默和讽刺的手法捕捉生活场景及混乱状态,充满想像力。[3][4] 她作品也常反思自己作为居住在美国的外国人的跨文化经历和种族主义的遭遇。[5]

她的系列绘画《美术馆展》A Museum Show (2016-2017)中,她创作的灵感便是来自于她常常游走参观纽约的各大美术馆和博物馆,例如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中获得的灵感。她通常会观察里面形形色色的游客、学生及各式观众。[6][7]

除了博物馆以外,国际艺术博览会也一直是这位艺术家具像作品的舞台,以一种松散的、直白的滑稽风格呈现,捕捉社会空间的细微差别和它们所产生的相遇,无论平凡或荒谬。在这些作品中,艺术家戏谑地反思了凝视的力量——包括她自己的和她的描绘对象。以大型纸本铅笔及油画创作的《巴塞尔艺术展》系列(2019年)为例,她俯览了艺术界的巅峰盛事及个中的众生百相[8],并在2019年的香港巴塞尔艺术展中展出。[9]

她在2014-2019年期间也曾数次与台湾独立出版社nos:books共同合作艺术家书籍项目,设计和出版书籍。[10][与来源不符]

她亦曾参加2020台北双年展,“你我不住在同一星球上”为主题,于2020年11月21日开幕,展至2021年3月14日。[11]

参考来源

  1. ^ aclark. Featured Artist: Hai-Hsin Huang. BRIC. 2017-07-20 [2020-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30) (英语). 
  2. ^ Huang Hai-Hsin at Capsule Shanghai | Ocula. ocula.com. 2020-03-07 [2020-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11) (英语). 
  3. ^ Hawbaker, K. T. Curator Gwendolyn Zabicki talks Kierkegaard, FOMO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rt and anxiety. chicagotribune.com. [2020-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11). 
  4. ^ Paik, Sherry. Huang Hai-Hsin Biography. https://ocula.com/. 2020 [2023-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11) (英语). 
  5. ^ Catching Up with Taiwanese Art. Hyperallergic. 2019-08-31 [2020-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2) (美国英语). 
  6. ^ A Sight at the Museum. Hyperallergic. 2016-09-21 [2020-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22) (美国英语). 
  7. ^ Met Stories.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2023-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12) (英语). 
  8. ^ Lou Mo. Huang Hai-Hsin’s Notes from a Closed Island. Ocula. [2023-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11). 
  9. ^ 许芷婷. Art Basel 2019】3分鐘不打卡「深度文」:在茶漬中看時間流逝. 2019-03-29 [2023-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20). 
  10. ^ Independent Publisher Panel with nos:books and Passenger Pigeon Press. Asia Art Archive in America. 2017-09-14 [2020-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10) (美国英语). 
  11. ^ 黃海欣 - 2020 台北雙年展-參與者. [2023-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