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却克里王朝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泰国专题 (获评未知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泰国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泰国领域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未评级未评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尚未接受评级。
 未知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尚未接受评级。
历史专题 (获评未知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历史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历史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未评级未评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尚未接受评级。
 未知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尚未接受评级。

建议

我不熟悉泰国史,因此这个条目可能在多处存在问题,而且没有完成。欢迎对此有研究的用户帮助改进。--Douglasfrankfort 06:00 2006年1月13日 (UTC)

泰国王室汉名联

昭华佛福明隆宝光禧固冕
彰夏圣德馨善玉润泽成玺

—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Pangguanzhe对话贡献)于2008年10月加入。参见此处

所谓“历代泰王均有中文名”是网路谣言

网路上广泛流传称泰国历代国王都有中文名,甚至受到不少媒体的报导。事实上,这是网路谣言。自拉玛五世以降,所有所谓泰王的中文名均不见于清代及民国文献记载。中文网路论坛上流传著所谓泰国王室汉名联,也完全无法考证其出自何典。而且,泰国王室也从未宣称他们的国王拥有中文名。

事实上,就连华裔的达信大帝,所谓中文名“郑昭”也是出于对中国外交的目的才编纂出来的。查阅《清实录》可以发现,“郑昭”这个名字是后来才出现的,之前一直被称作“丕雅新”或“甘恩敕”。中国学者戴可来也在其著作《岭南摭怪等史料三种》(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253页)指出“郑昭”的“昭”即是泰语“Chao”,意思是“王”,显然不是他的本名。之后的拉玛一世拉玛二世拉玛三世拉玛四世,对中国外交时分别自称“郑华”、“郑佛”、“郑福”、“郑明”。中国学者段立生指出,为了获取清廷的册封,拉玛一世诈称“郑昭”之子“郑华”,由于这种方法十分奏效,之后的二世、三世、四世在对清廷递交国书的时候都使用了郑姓的中文名。(段立生《泰国文化艺术史》,商务印书馆,2005年,269-270页)

拉玛五世的时候,泰国与中国已经中断了朝贡来往,我们注意到,清朝称呼拉玛五世拉玛六世分别为“抽拉郎公”(=Chulalongkorn)和“马活提路特”(=Vajiravudh?),而不是“郑某”。还有一点值得一提的是,《清史稿·暹罗传》中提及拉玛四世时称:“咸丰元年,郑福卒,弟蒙格克托继立,中国称曰郑明者是也。”言外之意,《清史稿》编纂者认为“郑明”只是中国对他的称谓,非其本名,他的本名是“蒙格克托”(=Mongkut?)。

曼谷大学人文学院的学者黄璧蕴在论文《中泰朝贡的终局》指出,由于泰国朝廷里没有人通晓中文,泰国与中国来往之事长期以来完全由留居泰国的华商操办,而双方的外交文件全部使用中文。递交给清朝的泰文国书原本是以与清朝皇帝对等地位的口吻写的。但出于贸易的需要,华人通事在翻译为中文的时候随意歪曲原文意思,改为藩属向中央朝廷朝贡的口吻;又在归国的时候,将中国的国书再次删改翻译成泰文,写成泰国爱听的内容。拉玛四世发现后认为受到羞辱,便停止了朝贡贸易。他在断绝对中国的朝贡贸易时声称,泰国既不是中国的藩属国也不需要中国庇护,向中国朝贡的习俗有损于国家威信,是被居泰华商欺骗(原文:[1][2])。在这里的问答中,也有网友对于泰国却克里王朝和中国清朝建立宗藩关系的过程的考证,列举了国书的原文及译文,从中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泰国国书的中文译文,还是中国国书的泰文译文,都被篡改地面目全非,而泰文原文中也完全没有提到拉玛一世王所谓的中文名“郑华”。另据此处,该网友查阅书籍考证得知,泰国学者认为,拉玛一世所使用中文名“郑华”是泰语“Chao Yu Hua”中“Hua”的音译,“Hua”是“国王”之意。--el caballero de los Leones (Ajouter un message) 2019年7月5日 (五) 03:23 (UTC)[回复]

另请参见这里的讨论。所谓泰王的中文名不见于任何泰文及英文资料记载,就连泰语版维基百科也没有提及。此类所谓中文名亦不见于任何泰国华文媒体报导。泰国华人只将达信称为郑信、郑昭或郑王,却没有任何人将却克里王朝的君主称为“郑某”。--el caballero de los Leones (Ajouter un message) 2020年5月24日 (日) 10:31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