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讨论:沃尔夫冈·克洛尔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本条目页依照页面品质评定标准被评为典范级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传记专题 (获评典范级中重要度
这个条目属于传记专题的一部分,用于整理和撰写维基百科中的人物条目。欢迎任何感兴趣的参与者加入这个专题参与讨论
 典范级典范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典范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中重要度
德国专题 (获评典范级中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德国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德国相关主题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典范级典范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典范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中重要度
台湾专题 (获评典范级中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台湾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台湾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典范级典范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典范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中重要度
物理学专题 (获评典范级中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物理学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物理学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典范级典范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典范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中重要度
典范条目沃尔夫冈·克洛尔是一条典范条目,即此条目可作为维基百科社群的典范之作。如有需要,请勇于更新页面
条目里程碑
日期事项结果
2016年7月9日优良条目评选入选
2016年7月23日典范条目评选入选
新条目推荐
本条目曾于2016年7月6日登上维基百科首页的“你知道吗?”栏位。
新条目推荐的题目为:
    当前状态:典范条目

    新条目推荐讨论

    在候选页的投票结果

    优良条目评选

    沃尔夫冈·克洛尔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分类:物理学家,提名人:-和平、奋斗、救地球!留言WikiNews2016年7月2日 (六) 00:12 (UTC)[回复]

    投票期:2016年7月2日 (六) 00:12 (UTC) 至 2016年7月9日 (六) 00:12 (UTC)
    10支持,0反对,入选。--219.129.197.128留言2016年7月9日 (六) 00:22 (UTC)[回复]

    特色条目评选

    沃尔夫冈·克洛尔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分类:物理学和天文学人物传记,提名人:-和平、奋斗、救地球!留言WikiNews2016年7月9日 (六) 02:26 (UTC)[回复]

    投票期:2016年7月9日 (六) 02:26 (UTC) 至 2016年7月23日 (六) 02:26 (UTC)
    内容方面一无是处,试举两例:
    1. 居然有“轶事”这样根本不应该在百科文章中出现的章节,谁的生活里面没有“轶事”?什么样的事情可以算“轶事”,这到底有什么样的标准?用粉笔打过人的老师何止千万,如果这也算百科内容,那宿舍管理员、学校保安岂不是还要记载这一生有多少次抓到学生在宿舍或学校后山等地“打野战”,现代的还可以写抓到校长或老师同学生车震?“涨红著脸敲桌斥责”学生的,相信没有多少老师没干过了吧,吃过象肉,那我吃过蛇和猫头鹰,回头应该记下来?“他对于不同边界条件的电磁微分方程极有兴趣,而贝塞尔函数对他而言就像老朋友一般”这至少对于90%以上当过学生的人不会算有趣的事了,“上课前,他会要求学生起立敬礼之后坐下,才开始上课”?!?!?!我还真没见过不这么干的老师,看来他们要是写自传,又都多了不计其数的素材。早期学生有来往,后期无接触,这到底又怎么可以算“轶事”,宿舍凌乱,“榻榻米上时常到处丢满了计算纸,得将它们移开才有位置坐”,这和任何一间学生宿舍又有什么分别,莫非任何人物传记也都可以加上轶事章节,说此人以前念书时宿舍很乱?给学生打分时都是十的倍数这很有趣,ARE YOU KIDDING ME(同2015年电影The Martians中的第一种语气)
    2. 每个章节的内容应该围绕章节主题展开,引文要有代表性,足以说明某些方面的问题,比如影响章节的引文,应该能够概括他人对传主的看法,这篇文章中只采用一段引文,这段专门用大引号强调的引文内容是这样的:“台大物理系毕业考最后一科是理论物理。题目繁而难,延长两小时还没有考完。天暗了,教室里开上了灯,李飞云最后一个交卷。克洛教授在他面前踱来踱去,李飞云觉得头有点发晕,他抬起眼,发觉克洛教授正在看他,克洛教授的眼镜反射出金光来,他感到一阵眼花,慌忙站起来,把卷子递给克洛教授。最后一大题,他一个字也没写,那一题占三十分。”我没有看过这本书,不知道上下文情境,从表面文字来看,大概是讲某个叫李飞云的人参加考试,最后一个交卷,传主不过是监考老师,监考时走来走去,让李飞云觉得不舒服,“眼镜反射出金光”还令他眼花,导致最后一个30多分的大题没答就交卷。ARE YOU KIDDING ME(同2015年电影The Martians中的第二种语气)
    行文品质,同样试举两例:
    1. 克洛尔的父亲是一位语言文献学教授,任教于布雷斯劳大学,并曾任德国政府高官,家庭背景显赫。克洛尔的哥哥是一位医生,除此之外他还有一位弟弟。克洛尔终生未婚,但是他有一名义子,以及一位长年协助他处理家务的中老年女性。另外,克洛尔在台湾也有一位情人,而这位情人则是在克洛尔的葬礼时,在棺木上放下最后一朵花的人。我只能反复自我提醒,这真的不是翻译的,这是原创。
    2. “……以活化并更新该建筑,之后该建物并被他们转型为一间欧式艺术餐厅”,“由于此举受当政者所不喜,导致他虽然并非犹太人,却身陷危险之中”,“克洛尔在其父亲与校方的协助之下,于1937年开始独自流亡海外,前往日本”,好了打住,说了只试举两例。

    这里我得为User:雾岛圣点个赞,至少对待特色条目,他还不至于这样提名。--7留言2016年7月10日 (日) 02:10 (UTC)[回复]

    对于阁下的质疑,在此回应:
    1. 关于轶事章节,本人不觉得这不应该出现,而您所举的那些例子我认为都是可以放进去的,如果有可靠来源记载的话。至少丢粉笔这事,是许多可靠来源大幅提及甚至强调的,可见有一定的重要性。而且我所认识的大部分的老师都不会用粉笔丢人。“涨红著脸敲桌斥责”学生的,相信也有很多老师没干过(至少我认识的就很多)。至于吃过象肉,这肯定很少人做过,而且如果您有看到上下文的话会发现这不单是指吃象肉这件事而已,而是还说明了当时传主经历战争的物资缺乏经验。电磁微分方程部分,我也不同意很多学生会认为不有趣,但是学生认为有不有趣是其次,但是这件事也是很多来源所强调的,亦可见其重要性(而且我个人也认为这很有趣,那些来源的作者们也是这么觉得)。起立敬礼部分,您说您“还真没见过不这么干的老师”,但我的经验是“没见过大学教授这么干”。宿舍部分,您质疑“和任何一间学生宿舍又有什么分别”,但这是教师宿舍,而且也是众多来源所强调的。“给学生打分时都是十的倍数”,还有篇来源认为这是个创举呢。(The Martians我还没看过,所以不太确定您的语气)
    2. 我认为该引文具有足够的代表性,那篇文章的作者算是台湾的著名作家了(会固定出现在国文课文的那种)。如果您有整篇条目读完的话,应该会发现该段引文可以作为前文有关其理论物理课程之特色补充。
    3. 行文品质部分,已略做修饰。感谢指出有冗言赘词之处。
    以上,同时感谢阁下花了那么大的篇幅说明您的意见。-和平、奋斗、救地球!留言WikiNews2016年7月10日 (日) 06:19 (UTC)[回复]
    • 个人觉得这个条目虽然不至于像刘嘉老师说得那样不堪,但还是与个人心目中的物理学者传记条目的典范有一定的距离,姑且也就在这里提两点(&)建议
    1. 首先,作为一个物理学者的传记条目,个人觉得应该至少要对传主的研究工作做一些具体的叙述。这个条目对于克洛尔的研究工作的叙述大多只是某年发表了几篇论文,从条目唯一能知道的就是他可能是固体物理学方面的专家,但他具体做过什么,文中涉及的唯一一句也就是“并与学生一同研究内部有皱纹的波导管电磁波方程解,并求得其导波系数”。显然,任意一个报告人要做自我介绍时也不会只去写发过几篇文章,至少也要写一些诸如推导出哪些方程,构造过哪种模型,亦或是得到某个方程的解析解,对哪个模型做过改进之类的具体的东西。更何况这个条目是要作为中文维基中物理学者的传记条目的典范,涉及到其研究工作的篇幅竟然没有“轶事”章节长,这样写显然是不合适的。
    2. 其次,传主是有“将物理之火从德国带到台湾的普罗米修斯”之称的一位物理学教授,那么个人觉得他应该在教育方面有一定的建树。当然,他教出哪些有名的学生,这一点可以彰显其教学的成绩,但只是一个侧面。教育不仅仅只是扔粉笔,涨红脸,不苟言笑,先写满公式这么简单,他到底将德国哪种物理学传统带到台湾,在物理理论教学方面又采用过哪些方法(如果有文献记载的话),我觉得应该至少概括性地谈一下。文中谈到他如何给学生打分的,和平君觉得这是一项创举,但这样做有何动机,又有何成果至少也应该简单地谈一下,让诸如我这样没有接触过这种打分方式的人了解一下。这些东西我觉得要比他的宿舍如何保留开发的,以及宿舍如何脏乱要重要的多。
    先谈这两点建议,还望和平君能继续努力改进这个条目。--W留言2016年7月10日 (日) 11:41 (UTC)[回复]
    感谢阁下富有建设性的改善建议。经过您的提醒,我也认为这几点的确是需要补充的,将在这一二天对这方面的叙述加以扩充之。-和平、奋斗、救地球!留言WikiNews2016年7月10日 (日) 12:29 (UTC)[回复]
    @LeoTschW已对其研究工作的相关叙述做扩充,至于教学采用过哪些方法的话也已经把文献中有记载的都尽量补充了。至于哪种德国物理学传统则没有任何文献提及。打分数的部分,已补充其动机,成果的话也没有任何文献提及。另外也已将轶事章节合并至生平中的对应小节,看看还有什么地方需要修的?-和平、奋斗、救地球!留言WikiNews2016年7月11日 (一) 16:05 (UTC)[回复]
    问题确实得到了一些改善,虽说再提意见有点“刁难”和平君的意味,但觉得这个条目还是不够理想,还是在这里对于这个条目谈一些比较坦诚的看法。
    对于这个条目,在GAN中,我可以给出yesGA,但在FAN中,我可能就要给出一个 不符合典范条目标准了。个中区别出在哪里呢?是在对内容的要求上。在GA中,我觉得只要看到内容基本完整,分段有一定的条理也就可以了;然而在FA中,我希望看到的是内容能够更well-organized一点。这个“well-organized”一部分是内容的取舍详略,另一部分则是整合联系。
    说实话,在这个条目中,从引言开始,我看到的更多只是内容的铺排,而不是一个编者在安排内容方面的智慧。单说“生平”这一段,幸亏是目前将原来“轶事”一段的内容安排其中(当然其中有些内容我觉得也没有必要叙述得那么详细),让阅读上还有点乐趣。如果以原来大多如“流水账”一般的叙述,真是让我不忍卒读。除了东渡日本那段还姑且能说是亮点外,其他内容与年表基本上没什么太多差别。再如“影响”一节,我并不觉得其中第二自然段的内容在一个百科条目中有必要叙述得那么详细,这些内容用两句简单带过即可。
    而在谈到其研究工作时,对于一个物理学家传记FA而言,说了“他研究了什么”只是一个起点而已,还要简单说一下这些研究的背景(前人做到了哪点,还欠缺哪点),他又做了些什么,这个研究有何意义,以及同行对于他研究工作有何看法(当然能够发表在有一定影响力的期刊上算是其中一点,但并不完全)(具体的详细程度还要视相对的重要程度而言)。而这些研究工作,如果可以,也应该在叙述上建立一些联系,构成这个条目时间之外的另一条线索。而就条目目前情况而言,这些工作仍只是生平年表流水账上一条条罢了。在这一点我觉得做得最好的还是我最最欣赏的en:Josiah Willard Gibbs条目。当初我选择从这个条目开始翻译,也正是因为我觉得它在目前英文维基物理学者传记优特中,最能称得上是在内容安排以及叙述方式上的典范。
    最后虽然显得有点gossipy,但还是说一下:在这里提这些意见,并不是想要去刻意为难和平君,也不是“好为人师”,只是希望这个条目更为完善。还望和平君能在此次评选期后继续完善这个条目。--W留言2016年7月17日 (日) 13:36 (UTC)[回复]
    感谢意见。无论本次评选通过与否,我都会继续完善这个条目,毕竟我也希望这个条目更为完善。至于您的意见我也会在这几天内尽量去修正补足的,并没有觉得您有为难,阁下多虑了。真的很感谢您的这些建议。如果还有其他待改善的部分也希望您能继续指出,不吝赐教。-和平、奋斗、救地球!留言WikiNews2016年7月17日 (日) 13:44 (UTC)[回复]

    称其“德裔台湾物理学家”似不妥

    按照百科内容,此人为德国籍,无中华民国籍,第一句“德裔台湾物理学家”似不妥。 比如爱因斯坦被称为德裔美国(German-American)物理学家,那是因为他入了美国籍。--Sohardtohavename留言2022年7月27日 (三) 01:06 (UTC)[回复]

    @Sohardtohavename 你也注意到了?我已经修改了,加了一“省”字--一根炉苇留言2022年7月27日 (三) 09:33 (UTC)[回复]
    @Sohardtohavename:称其为“德裔台湾物理学家”仅表示其长居、长期任教于台湾,并在台湾长期进行其学术研究,并非如同“德裔台籍”、“德裔美籍”等带有国籍意味之描述。至于@一根炉苇,麻烦您先阅读Wikipedia:格式手册/两岸四地用语对于相关用语之规范要求,感谢。-Peacearth留言2022年7月27日 (三) 10:35 (UTC)[回复]
    “德国出身、活跃于台湾的物理学家”较佳。--绀野梦人 2022年7月27日 (三) 11:43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