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伊予市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伊予市
伊予市
日文轉寫
 • 日文伊予市
 • 平假名いよし
 • 羅馬字Iyo-shi
Iyo_Yamaso_Shop_2021-08_ac_(1)
山惣商店(伊予市景觀重要建造物)
伊予市旗幟
市旗
伊予市市章
市章
伊予市位置圖
伊予市在愛媛縣的位置
伊予市在日本的位置
伊予市
伊予市
伊予市在日本的位置
坐標:33°45′27″N 132°42′13″E / 33.75744°N 132.70367°E / 33.75744; 132.70367
國家 日本
地方四國地方
都道府縣愛媛縣
接鄰行政區大洲市內子町松前町砥部町
政府
 • 市長武智邦典日語武智邦典
(現任任期至:2025年4月23日)
面積
 • 總計194.47平方公里
人口(2024年3月)
 • 總計35,409人
 • 密度183人/平方公里
象徵
 • 市樹水杉
 • 市花菜花
時區日本標準時間UTC+9
市編號38210-8
郵遞區號799-3193
市役所地址伊予市米湊820番地
伊予市政府
電話號碼+81-89-982-1111
市議員數20
法人番號5000020382108
網站http://www.city.iyo.lg.jp/
人口:人口統計

伊予市(日語:伊予市いよし Iyo-shi)是位於日本愛媛縣中予地方最西端、松山市西南邊的城市。北部是道後平原南端的平地,東南部為與四國山地相連的群山[1],國道56號與松山自動車道穿越市內[2]。當地以魚乾片而聞名[3],市內設有多家製造魚乾片的工廠[4]

地理

中央構造線以東西向通過市內的南部地區。構造線以北為海拔較平緩的山脈,構造線以南則為海拔約900公尺的陡峭山脈[5]

氣候

伊予市在氣候上屬於瀨戶內海式氣候,整體氣候較溫暖,且一年之中多為晴天[5]。當地的年均溫為16.5℃,而根據統計,1991至2020 年伊予市平地的年均降雨量為1404.6毫米,位於山區的中山地區年均降雨量則為1719.4毫米[5]

歷史

當地曾出土彌生土器,推測彌生時代已經有人類活動[6]廢藩置縣後,分別屬於大洲縣新谷縣,後而後先合併為宇和島縣愛媛縣

行政區劃變遷

  • 1889年12月15日:實施町村制,現在的轄區在當時分屬:
    • 伊予郡:郡中町、郡中村、南山崎村、北山崎村、南伊豫村。
    • 下浮穴郡:中山村、出淵村、佐禮谷村、上灘村、下灘村。
  • 1897年4月1日:下浮穴郡中山村、出淵村、佐禮谷村、上灘村、下灘村被併入伊予郡。
  • 1907年1月1日:中山村和出淵村合併為新設置的中山村。[7]
  • 1908年9月30日:下灘村的部分地區被併入喜多郡滿穗村(現已合併為內子町)。
  • 1921年9月3日:上灘村改制為上灘町
  • 1925年4月1日:
    • 上灘町的部分地區被併入南山崎村。
    • 中山村改制為中山町
  • 1940年1月1日:郡中村和郡中町合併為新設置的郡中町。[8]
  • 1955年1月1日:郡中町、北山崎村、南伊豫村、南山崎村合併為伊予市
  • 1955年2月1日:中山町和佐禮谷村合併為新設制的中山町。
  • 1955年3月31日:上灘町和下灘村合併為雙海町[9]
  • 1958年11月1日:
    • 伊予市的部分地區被併入砥部町。
    • 中山町的佐禮谷平岡地區被併入伊予市。
  • 2005年4月1日:伊予市、中山町、雙海町合併為新設置的伊予市[10]

變遷表

1889年4月1日 1889年 - 1926年 1926年 - 1954年 1955年 - 1989年 1989年 - 現在 現在
南伊予村 1955年1月1日
伊予市
2005年4月1日
伊予市
郡中町 1940年1月1日
郡中町
郡中村
北山崎村
南山崎村
中山村 1925年4月1日
中山町
1955年2月1日
中山町
出淵村 1907年1月1日
併入中山村
禮谷村
上灘村 1921年9月3日
上灘町
1955年3月31日
雙海町
下灘村

行政

歷任市長

1955年合併後
  1. 城戶豐市(1955年上任,1任)
  2. 玉本善三郎(1959年上任,4任)
  3. 岡本要(1975年上任,5任)
  4. 増野英作(1995年上任,1任)
  5. 中村佑(1999年上任,1任)
2005年合併後
  1. 中村佑(2005年上任,2任)
  2. 武智邦典日語武智邦典(2013年上任,現第3任)

交通

鐵路

伊予上灘站
下灘站月臺
伊予中山站
郡中站

道路

高速道路

觀光

  • 五色濱
  • 五色濱神社
  • 濱五色姫海濱公園
  • 彩濱館

經濟

伊予市內設有許多柴魚片工廠[11],近年來第三級產業的就業人口有逐漸增加的趨勢[12]

教育

高等學校

本地出身人物

參考資料

  1. ^ 伊予市過疎地域自立促進計画 p.1 (PDF). 伊予市役所. 2020-03 (日語). 
  2. ^ 市の紹介・概要. 伊予市役所 (日語). 
  3. ^ 市長の部屋. 伊予市役所 (日語). 
  4. ^ 伊予國通信第八號 packtto (PDF). 伊予市役所. 2013 (日語). 
  5. ^ 5.0 5.1 5.2 伊予市地域防災計画 風水害等対策編 (PDF). 伊予市役所. 2022-02 (日語). 
  6. ^ 弥生土器の文様 (PDF). 愛媛県埋蔵文化財センター. [2024-04-11]. 
  7. ^ 旧中山町のあゆみ. 伊予市政府. 2012-03-30 [2012-06-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11) (日語). 
  8. ^ 沿革. 伊予市政府. 2012-03-30 [2012-06-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31) (日語). 
  9. ^ 旧双海町のあゆみ. 伊予市政府. 2012-03-30 [2012-06-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11) (日語). 
  10. ^ 愛媛県伊予市 (38210A1968) | 歴史的行政区域データセットβ版. Geoshapeリポジトリ. [2024-03-18] (日語). 
  11. ^ 亀井慎滋. 2019年8月26日 第7002号. 通信文化新報. [2024-03-29]. 
  12. ^ 伊予市過疎地域自立促進計画 p7-8 (PDF). 伊予市役所. 2020-03 (日語).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