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寧解放組織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伊寧解放組織,是1944年在蘇聯支持下於新疆伊寧成立的民間組織,在蘇聯支持下組織了伊寧事變[1][2][3]

成立

盛世才對新疆的長期統治下,新疆的社會矛盾、民族矛盾異常突出。1942年,新疆省統治者盛世才由親蘇親共變為反蘇反共。中國國民黨勢力進入新疆。這嚴重損害了蘇聯在新疆的利益,威脅蘇聯邊境地區安全。蘇聯乃積極支持新疆的少數民族反對盛世才、中國國民黨對新疆的統治,企圖在新疆建立穩定的親蘇政權。伊犁是新疆最富裕的地區,且和蘇聯接壤,很受蘇聯重視。蘇聯派遣各類幹部及人員進入新疆各地活動,其中又以北疆的伊犁、塔城阿山為主要活動地區。[2]

1943年8月間,在南疆各地、迪化、北疆各地發現了各種以「解放組織」名義散發的宣傳小冊子。由此可知,蘇聯在新疆正在支持民族運動。日後的三區革命領導人將「三區革命」稱為「民族解放運動」、「民族解放革命」、「民族解放鬥爭」等等,認為「三區革命」是當地民族反對民族壓迫的武裝鬥爭。伊寧解放組織的名稱及宗旨正是由此種思想而來。[1]

1943年至1944年,以蘇聯駐伊寧領事館領事達巴申、副領事波列索夫為中心,在伊犁各界成立了各種秘密組織,在伊斯蘭教界人士中發展了艾力汗·吐烈阿不都木塔艾力·海里潘等人,在各民族上層人士中發展了阿奇木伯克·霍加等人,在左翼知識分子及青年學生中發展了阿不都克里木·阿巴索夫等人,在國軍少數民族官兵及俄國十月革命之後來伊犁的俄羅斯人(新疆稱之為「歸化族」)中也進行活動。[2]

在蘇聯駐伊寧領事館的支持下,1944年4月9日,伊寧解放組織成立,領導成員共12人,主席為艾力汗·吐烈,主要領導成員有阿不都克里木·阿巴索夫哈斯木江·坎比里阿不都木塔艾力·海里潘熱合木江·沙比爾阿吉加尼·堯力達西努拉努丁拜克(Nureddin Bek)、阿不都魯甫·買合蘇木沙里江巴依·巴巴江穆義丁(Muhiddin Ahun Kanat)、莫合買提江·買合蘇木等人。[1][4][2]可見成員大多數為伊斯蘭教上層人士、富商、大地主、牧主,也有少數左翼青年。[3]

伊寧解放組織由蘇聯駐伊寧領事館領事達巴申、副領事波列索夫直接領導。[2]

活動

蘇聯駐伊寧領事館官員曾多次與艾力汗·吐烈等人會談,聲稱帶來了斯大林的問候並表示蘇聯願幫助實現獨立,對1933年協助盛世才鎮壓新疆民族獨立運動表示遺憾,稱有關蘇聯官員已受處罰。但艾力汗·吐烈對蘇聯政府仍有疑慮,他在伊寧解放組織會議上指出,無論沙皇俄國還是蘇聯都曾背叛過東突民族事業,故憂慮與蘇聯合作將重韜覆轍。但伊寧解放組織重要成員哈斯木江·坎比里則建議可策略性利用蘇聯完成獨立。[1]

伊寧解放組織提出的主要任務為:一是在群眾中開展反對盛世才中國國民黨反動統治的宣傳,引導群眾參加革命;二是在伊犁組織武裝暴動;三是團結全疆革命團體,消滅反動派軍隊,成立自由、解放、民主的政權。[1]

伊寧解放組織將伊寧的拜圖拉清真寺(艾力汗·吐烈任伊瑪目)作為活動據點,在封建上層人士、伊斯蘭教人士中秘密串連。[3]當時,「泛伊斯蘭主義」、「泛突厥主義」思潮在社會上泛濫。伊寧解放組織利用伊斯蘭教儀式,對各民族群眾進行宣講,宣講中既有反對盛世才中國國民黨統治的內容,又有「泛伊斯蘭主義」、「泛突厥主義」、民族分裂主義的內容。其中將盛世才、中國國民黨及各少數民族上層勢力對各族人民的壓迫造成的痛苦,一概說成是因為「異教徒」的「漢人統治」而造成,號召少數民族民眾參加反漢排漢的「聖戰」。此外,伊寧解放組織還在上層人士、知識分子、學生、國軍中的少數民族士兵中進行宣傳。[4][2]

1944年10月間,伊寧解放組織領導人艾力汗·吐烈與地下組織領導人阿不都海依爾·吐烈共商暴動事宜。[1]

伊寧暴動

1944年11月初,正值新疆省軍被阿山暴動牽制,伊犁駐軍被鞏哈暴動牽制,蘇聯駐伊寧領事館認為伊寧暴動條件已經成熟,便派人向蘇聯求援,並調動蘇聯僑民帕提赫·莫斯里莫夫領導的鞏哈游擊隊進攻伊寧,同時在伊寧城內發動並武裝群眾。1944年11月6日,阿巴索夫與蘇聯軍官亞歷山德羅夫率領一支60多人的軍隊從霍城邊境潛入伊寧,與伊寧解放組織組成了軍事指揮部,亞歷山德羅夫擔任負責人。同日,列斯肯率部襲擊了蘆草溝區派出所,占領了蘆草溝,切斷了迪伊公路。當天晚上,鞏哈游擊隊三個大隊抵達伊寧城郊待命。11月7日,正值蘇聯十月革命紀念日,伊寧暴動開始,在鞏哈游擊隊的進攻及城內蘇軍與武裝人員的策應下,伊寧駐軍中的少數民族士兵發生譁變。11月10日,伊寧全城被攻占,伊寧守軍殘部及各地逃到伊寧的漢族官民8000餘人,撤往伊寧城郊的伊寧機場及艾林巴克、鬼王廟兩處高地固守。此即伊寧事變三區革命由此開始。[3]

伊寧事變發生後,1944年11月12日,伊寧解放組織在維、哈、柯俱樂部召開大會,宣布成立東突厥斯坦共和國臨時政府。臨時政府以艾力汗·吐烈等16人組成臨時政府委員會,臨時政府委員會推舉艾力汗·吐烈為主席,阿奇木伯克·霍加為副主席,阿不都魯甫·買合蘇木為秘書長。[1][2]蘇聯軍官亞歷山德羅夫擔任游擊隊總司令,統一指揮在各地作戰的全體武裝力量。[3]

參考文獻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Erkin Ekrem,中蘇關係中的「東突」問題(1944-1945),兩岸發展史研究第六期,第109-213頁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新疆三區革命史,民族出版社,1998年,第34-43頁
  3. ^ 3.0 3.1 3.2 3.3 3.4 王欣登,抗戰時期蘇聯對新疆的擴張滲透與「三區革命」,伊犁教育學院學報 2003年6月第16卷第2期
  4. ^ 4.0 4.1 三“东突厥斯坦共和国”分裂政权,看中国,于2015-03-12查阅. [2015-03-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