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良俊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何良俊(1506年—1573年),字元朗,號柘湖。華亭(今上海松江)人。

正德元年(1506年)出生。[1]與弟何良傅皆有俊才之名氣。[2]嘉靖十一年(1532年),歲貢入國學,[3]因用功過度,又屢試不中,四十歲左右患精神疾病,「稍不當意,輒大肆詬詈」,[4]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以蔡羽之先例,薦授南京翰林院孔目。[5]不久棄官返鄉,時值倭寇侵擾,移居蘇州,與張之象文徵明等人友好。與弟何良傅並稱「二陸」。後隱居著述,萬曆元年(1573年)卒。[6]著有《何氏語林》三十卷、[7]《四友齋叢說》三十八卷、《何翰林集》二十八卷[8]、《書畫銘心錄》一卷等。由何良俊的好友、文壇領袖王世貞集《世說新語》、《何氏語林》二書精華編成的《世說新語補》二十卷,風行海內外,帶動了一大波「世說體」仿作潮。四庫館臣稱《世說新語補》版本眾多,「梨棗不啻數十易」,是合乎實際的說法。《世說新語補》在朝鮮、日本受追捧程度還超過中國國內,有大量的新版本問世,這些也可以視為《何氏語林》另一方式的影響。

注釋

  1. ^ 《四友齋叢說》卷一云:「嘗記得小時,餘年十六歲為正德辛已(1521年)。」
  2. ^ 《明外史·何良俊傳》:「良俊,字元朗。松江華亭人。少篤學,與弟良傳並負俊才。」
  3. ^ 《四友齋叢說》卷三十五《正俗二》云:「某以壬辰(1532年)應歲貢出學,至壬子(1552年)謁選到京,中間歷二十年。」
  4. ^ 《四友齋叢說》自序:「何子少好讀書,遇有異書,必厚貲購之,撤衣食為費,雖饑凍不顧也。……如此蓋二十五年所,何子年已幾四十,無所試。何子遂得心疾,每一發動則性理錯迕。與人論難,稍不當意,輒大肆詬詈。」
  5. ^ 明史·文徵明傳附何良俊傳》
  6. ^ 張仲頤《重刻四友齋叢說序》:「內翰何先生撰《叢説》三十卷,以活字行有年矣,歲癸酉(1573年)續撰八卷,先生慮板難播遠而說有改定,議捐長水園居重繕雕梓,不意是歲先生遘疾不起。」
  7. ^ 《明史·藝文志》
  8. ^ (明)焦, 竑. 《國朝獻徵録》. 徐象橒曼山館刻本. 明萬曆四十四年: 卷二十三. 

參考文獻

  • 沈愷,《環溪集》卷四〈柘湖何先生北上序〉
  • 徐階,《世經堂集》卷十五〈何母孫孺人墓誌銘〉
  • 國朝獻征錄》卷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