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部殖民主義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內部殖民主義(英語:Internal colonialism)是指中央政權在一個國家內部採取與殖民主義有關的統治形式,與19世紀一國對另一國的殖民主義政策一樣,中央政權把這種思路引入境內,經濟上或者政治上的強勢地區扮演着殖民者的角色,通過吸附被殖民區的資源形成利潤,造就新興的發達階級和發達地區。國內殖民與帝國殖民在經濟結構上相同。中央政權利用不同的經濟政策手段奴役和剝削殖民區,實現經濟掠奪。[1]

理論提出

內部殖民主義理論是墨西哥人類學家岡薩雷斯·卡薩諾瓦和魯道夫·斯坦夫海根於1960年代提出。儘管二戰後的民族解放運動和非殖民化趨勢使許多國家擺脫了來自外部的殖民主義統治和剝削,但是在一些國家的內部仍然存在着一種區域間剝削與被剝削的關係,這種統治階級人為製造的剝削關係並非是常規的二元化理論、城鄉關係理論和階級關係理論所能解釋的。內部殖民主義的統治和剝削關係是通過經濟手段來實現的,比如政策上的歧視和迫害,這種方式違背了市場經濟(即自由經濟)。[2]

危害性

內部殖民主義使被殖民區的成員失去了獲得公平的生存發展機會,從而阻礙了社會和民族團結,甚至造成地域之間的仇恨,另一方面使得被殖民區長期處於貧困狀態,不能按照市場規律正常發展,從而影響了市場規模的擴大,對殖民地的經濟、社會造成嚴重危害。[2]

參見

參考來源

  1. ^ 知识启蒙与内部殖民. 深圳特區報. 2013年11月26日 [2015年1月1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1月19日). 
  2. ^ 2.0 2.1 “内部殖民主义论”概述. 《國外理論動態》 1993年15期. [2015-0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