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弘鐸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馮弘鐸
出生9世紀
唐朝
逝世907年
南吳
職業唐朝末年軍閥

馮弘鐸(9世紀—907年[1]),中國唐朝末年軍閥,893年—902年間控制昇州地區(在今江蘇南京)。

家世

馮弘鐸是漣水人。初為漣水所屬的感化軍偏將,曾被小吏所辱,同來自漣水且從小與他友善的偏將張雄為他辯護,使得感化軍節度使時溥懷疑他倆。[2]光啟二年(886年)十月,得知受到時溥懷疑,張雄和馮弘鐸聚眾三百出走,渡過長江,攻占鎮海軍治下的蘇州,張雄自稱刺史。最終他聚集起一支五萬人、一千多艘船的軍隊,稱其為天成軍。[3]

效力張雄

三年(887年)四月,張雄最終被淮南六合鎮遏使徐約逐出蘇州,沿長江流浪到東海,又返回沿江而上;馮弘鐸追隨他。[3]當月,左廂都知兵馬使畢師鐸和他授以淮南節度權的盟友宣歙觀察使秦彥控制淮南軍部揚州,與圍困揚州的廬州刺史楊行密之間爆發戰鬥。八月,秦彥、畢師鐸因食物短缺,希望得到張雄強兵的援助,授張雄僕射告身,以三通尚書告身授裨將馮弘鐸等,出城中金玉珠繒換取張雄富餘的糧食。但張雄軍得到城中的財物而變富後,拒絕加入秦、畢一方作戰,顧自離去。[4]張雄最終落腳於上元唐昭宗以上元為中心新設昇州,以張雄為刺史。[5]景福二年(893年)八月,張雄卒,馮弘鐸代為刺史。[6][7]

統治昇州

馮弘鐸善騎射,侃侃而談如同儒者。[2]他擁有當地最強大的艦隊,由遠方好而耐用數十年的木材製成,被稱為樓船,[8]艦隊之盛,聞名天下。為刺史後,擴建城防以備戰守。乾寧二年(895年)(《十國春秋·吳太祖世家》作三年(896年)四月),他和已占有淮南的楊行密結好,請求歸附。[1][9]但他又派賓客牙將尚公乃勸楊行密把潤州移交給他。楊行密拒絕,尚公乃說:「公不聽我們的請求,但能勝過樓船嗎?」但此事後,楊行密和馮弘鐸之間並無大規模衝突。[2]

天復二年(902年)三月,被宦官韓全誨和軍閥鳳翔節度使李茂貞控制的唐昭宗被另一大軍閥宣武軍節度使朱全忠圍攻,以左金吾將軍李儼為江、淮宣諭使,鼓勵東南諸鎮加入楊行密麾下攻打朱全忠。在李儼宣諭的詔書中,馮弘鐸被任為武寧軍(即感化軍)節度使,出漣水攻打徐州、宣州。[8][10]

此時馮弘鐸感到夾在楊行密和楊行密附庸寧國軍節度使田頵之間,不安,但自恃有樓船,沒加入任何一方。田頵圖謀馮弘鐸的領地,招募曾為馮弘鐸造船的工人為自己造船。工人反對,稱田頵的領地內缺乏馮弘鐸使用的木料,造出的船不會那樣耐久。田頵則回答:「造就是了,我只需要用一次。」田頵很快建成了戰艦隊,準備迎戰馮弘鐸。[8]

昇州數有怪象,人們背着抱着嬰兒奔走,勸止不住。馮弘鐸意識到田頵的企圖,大將馮暉、顏建建議他先攻田頵。六月,他因而調艦隊在長江上向西南行進,稱準備攻打鎮南軍節度使鍾傳,其實意在攻打田頵。發兵當日,淮口有大風,捲起屋子,巨木在空中飛舞,[1]昇州人大驚,說州要易主了。[2]楊行密派使者阻止他,他不聽。但他在葛山迎戰田頵艦隊時,卻被田頵大破。[8][9]

馮弘鐸遭敗後聚集艦隊餘部,計劃沿江而下去東海。楊行密怕他重建艦隊為後患,派使者去犒軍,對他說,如果降順,本人和軍隊都會得到善待,甚至還說如果馮弘鐸要得揚州、當淮南節度使,他也願意相讓。[2]馮弘鐸左右都哭着願意聽命於楊行密。馮弘鐸到東塘,九月,楊行密乘飛艫,帶十餘人,穿常服,不持兵器前去相見,到馮弘鐸的船上,執馮弘鐸手慰勉,馮弘鐸全軍感動歡呼,因而加入了楊行密的淮南軍。楊行密任馮弘鐸為淮南節度副使,以李神福代為昇州刺史,[9]給馮弘鐸的館舍、饋贈都很豐厚,對馮弘鐸所部將吏予以安置。[1]此後馮弘鐸事楊行密,不復叛。[6][11]這時楊行密對尚公乃說:「頗記求潤州時否?」尚公乃答以各為其主。楊行密笑道:「你事我楊叟如事馮公,無憂了!」[8]田頵擊破馮弘鐸後,去廣陵謝楊行密,趁機求領池州歙州,楊行密不許,最終導致田頵叛亂。[12][13]

馮弘鐸一次陪楊行密祭祀漢高祖廟,樹上有兩隻鳥栖息,楊行密命馮弘鐸射之。馮弘鐸一箭就將兩鳥都射落。天祐四年(907年)卒。[1]

注釋及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