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思祖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劉思祖(?—?),彭城郡彭城縣叢亭里(今江蘇省徐州市)人,北魏南梁官員。

生平

劉思祖是北魏太常劉芳叔叔劉撫之的孫子,勇敢健壯有用兵的謀略。劉思祖在魏孝文帝末年歸附北魏,歷任羽林監梁郡沛郡二郡太守,員外常侍,多次出任統軍南征,屢次建立功勳。任城王元澄圍困鍾離時,梁武帝派遣冠軍將軍張惠紹彭瓮張豹子等人率領一萬部眾給鍾離運送糧食。當時時劉思祖是平遠將軍,元澄命令統軍王足和劉思祖等人率領數千士兵在邵陽攔截梁軍的運糧部隊,劉思祖派遣長史元龜率領步兵和騎兵一千人在鍾離以北阻擊梁軍的前鋒,錄事參軍繆琰進攻梁軍後衛,劉思祖親自率領精銳部隊攔腰橫衝入梁軍陣中。正始元年二月丁酉(504年3月21日),三軍合擊,大敗梁軍;俘虜了張惠紹及驍騎將軍祁陽縣開國男趙景悅、趙景悅弟弟寧遠將軍趙景脩、寧遠將軍梅世和、屯騎校尉任景攸、長水校尉邊欣、越騎校尉賈慶真、龍驤將軍徐敞等十個將領,俘虜斬首數千人[1][2][3]。尚書評定劉思祖的功勞,擬定封為千戶侯。劉思祖有兩個婢女,姿容美麗,擅長歌舞,侍中元暉向劉思祖索要而沒被同意,劉思祖封侯的事於是停掉[4][5]

正始三年(506年),梁武帝派兵進攻徐、兗二州,北魏東南邊境相繼陷落。朝廷派度支尚書邢巒都督東討軍事。梁武帝分別派軍占領了固城、孤山、鬼蒙。邢巒到前線後,派出三路大軍,分別進討進犯固城、孤山、龜蒙的梁軍。三路魏軍都擊敗了敵軍,收復了三城,兗州平定。邢巒在睢口擊敗梁軍將領藍懷恭,進圍宿豫。藍懷恭在淮南修築起一座城池,隔斷水路和陸路。邢巒親率諸軍,自水南而進,派遣平南將軍楊大眼從北進逼,統軍劉思祖等夾水造木筏,燒毀敵軍的船舫。魏軍眾軍齊攻藍懷恭修築的城池,拔除柵欄填塞壕溝,登上敵城。火起中流,魏軍四面俱擊,於是攻陷敵城,俘斬數萬。於陣中斬殺藍懷恭,擒獲梁軍列侯、列將、直閣、直後三十餘人,俘斬一萬。宿豫平定,魏軍繳獲梁軍米糧四十餘萬石[6]

永平四年(511年),南梁將軍馬仙琕率領部眾圍攻朐城,戍主傅文驥環城固守。北魏朝廷以趙遐為持節、署理平東將軍出任別將,與劉思祖等人前往救援,受徐州刺史盧昶的調度。魏軍駐紮在鮑口,離朐城五十里,夏季頻降暴雨,趙遐等人奮力渡河急進,將要抵達朐城。馬仙琕見趙遐的營寨還沒有建成,就來挑戰。劉思祖率領彭城和沛郡徵召的士兵,望見敵人即刻逃跑後撤。趙遐率領孤軍奮戰,獨自擊敗馬仙琕,斬殺直閣將軍、軍主李魯生,直後軍主葛景羽等人[7]

劉思祖後被任命為揚烈將軍遼西郡太守,他在上任路上叛變投奔南梁,梁武帝任命劉思祖為輔國將軍北徐州刺史,劉思祖在任內頻繁入侵北魏的淮北地區。天監十四年(515年)十二月,北魏尚書右僕射李平進攻浮山堰,南梁太子右衛率康絢和劉思祖率兵拒戰[8]。劉思祖在幾年後死去[5]

參考資料

  1. ^ 《魏書·卷八·帝紀第八》:丁酉,揚州統軍劉思祖大破衍眾於邵陽,擒其冠軍將軍、邵陽縣開國侯張惠紹,驍騎將軍、祁陽縣開國男趙景悅等十將,斬獲數千級。
  2. ^ 《魏書·卷十九中·列傳第七中》:蕭衍冠軍將軍張惠紹、游擊將軍殷暹、驍騎將軍趙景悅、龍驤將軍張景仁等率眾五千,送糧鍾離。澄遣統軍王足、劉思祖等邀擊惠紹等,大破之。獲惠紹、殷暹、景仁及其屯騎校尉史文淵等軍主以上二十七人。
  3. ^ 《魏書·卷九十八·列傳第八十六》:衍遣冠軍張惠紹率眾軍送糧於鍾離,任城王澄遣統軍王足、劉思祖邀擊於邵陽,大破之,生擒惠紹,並其驍騎將軍祁縣陽開國男趙景悅等十將,斬獲數千級。
  4. ^ 《資治通鑑·卷一百四十五》:任城王澄攻鍾離,上遣冠軍將軍張惠紹等將兵五千送糧詣鍾離,澄遣平遠將軍劉思祖等邀之。丁酉,戰於邵陽;大敗梁兵,俘惠紹等十將,殺虜士卒殆盡。思祖,芳之從子也。尚書論思祖功,應封千戶侯;侍中、領右衛將軍元暉求二婢於思祖,不得,事遂寢。
  5. ^ 5.0 5.1 《魏書·卷五十五·列傳第四十三》:芳叔撫之孫思祖,勇健有將略。高祖末入朝,歷羽林監,梁、沛二郡太守,員外常侍。屢為統軍南征,累著功捷。任城王之圍鍾離也,蕭衍遣其冠軍將軍張惠紹及彭瓮、張豹子等率眾一萬送糧鍾離。時思祖為平遠將軍,領兵數千邀衍餉軍於邵陽,遣其長史元龜步騎一千,於鍾離之北遏其前鋒,錄事參軍繆琰掩其後,思祖身率精銳橫衝其陳,三軍合擊,大破之;擒惠紹及衍驍騎將軍、祁陽縣開國男趙景悅、悅弟寧遠將軍景脩、寧遠將軍梅世和、屯騎校尉任景攸、長水校尉邊欣、越騎校尉賈慶真、龍驤將軍徐敞等,俘斬數千人。尚書論功,擬封千戶侯。思祖有二婢,美姿容,善歌舞,侍中元暉求之不得,事遂停寢。後除揚烈將軍、遼西太守。思祖於路叛奔蕭衍,衍以思祖為輔國將軍、北徐州刺史,頻寇淮北。數年而死。
  6. ^ 《魏書 卷六十五 列傳第五十三》:時蕭衍遣兵侵軼徐兗,緣邊鎮戍,相繼陷沒。朝廷憂之,乃以巒為使持節、都督東討諸軍事、安東將軍,尚書如故...先是,蕭衍輔國將軍蕭及先率眾二萬,寇陷固城;冠軍將軍魯顯文、驍騎將軍相文玉等率眾一萬,屯於孤山;衍將角念等率眾一萬,擾亂龜蒙,土民從逆,十室而五。巒遣統軍樊魯討文玉,別將元恆攻固城,統軍畢祖朽討角念。樊魯大破文玉等,追奔八十餘里,斬首四千餘級。元恆又破固城,畢祖朽復破念等,兗州悉平。巒破賊將藍懷恭於睢口,進圍宿豫。而懷恭等復於淮南造城,規斷水陸之路。巒身率諸軍,自水南而進,遣平南將軍楊大眼從北逼之,統軍劉思祖等夾水造筏,燒其船舫。眾軍齊進,拔柵填塹,登其城。火起中流,四面俱擊,仍陷賊城,俘斬數萬。在陳別斬懷恭,擒其列侯、列將、直閣、直後三十餘人,俘斬一萬。宿豫既平,蕭昞亦於淮陽退走,二戍獲米四十餘萬石。
  7. ^ 《魏書·卷五十二·列傳第四十》:時蕭衍將馬仙琕率眾攻圍朐城,戍主傅文驥嬰城固守。以遐持節、假平東將軍為別將,與劉思祖等救之。次於鮑口,去朐城五十里,夏雨頻降,厲涉長驅,將至朐城。仙琕見遐營壘未就,徑來逆戰。思祖率彭沛之眾,望陳奔退。遐孤軍奮擊,獨破仙琕,斬其直閣將軍、軍主李魯生,直後軍主葛景羽等。
  8. ^ 《梁書·卷十八·列傳第十二》:十二月,魏遣其尚書僕射李曇定督眾軍來戰,絢與徐州刺史劉思祖等距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