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利馬洛克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利馬洛克Limalok,原稱HarrieHarriet),是白堊紀古新世時期成型的海底平頂山,是太平洋東南馬紹爾群島的一座海底山(水下火山)。它可能由今法屬波利尼西亞一帶的火山熱點形成。利馬洛克坐落於米利環礁諾克斯環礁東南部,並通過火山脊與兩座環礁相連。其位置距海平面深約1,255米(4117英尺)[1],並且有一個面積約636平方千米(246英畝)的山頂平面[2]

利馬洛克由玄武岩構成[3],最初可能是一座盾狀火山麥克唐納熱點英語Macdonald hotspot拉羅湯加熱點英語Macdonald hotspot魯魯土熱點英語Rurutu hotspot社會群島熱點英語Society hotspot可能都參與了利馬洛克的形成。火山活動停止後,利馬洛克逐漸被侵蝕和削平,在古新世和始新世時期,上面形成了一個碳酸化的平面。這些碳酸主要由紅藻生成,紅藻會形成環礁狀或類環礁狀的結構以及暗礁。

利馬洛克山頂平面可能在48±2百萬年前的始新世沉入海底[4],原因可能是當其經過赤道地區時,珊瑚礁因溫度較高或有豐富營養物質而得以持續生長,後受熱沉降英語Thermal subsidence作用下沉到目前的高度。在中新世時期,山體沉降開始,導致錳結殼與浮游沉積物的沉積形成。隨着時間的推移,部分沉積物中積聚起磷酸鹽

參考

  1. ^ Nicora, Premoli Silva & Arnaud-Vanneau 1995,第127頁.
  2. ^ Bergersen 1995,第567頁.
  3. ^ Arnaud-Vanneau et al. 1995,第830頁.
  4. ^ Jenkyns & Wilson 1999,第36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