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加爾都西會聖伯多祿堂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加爾都西會聖伯多祿堂(Église Saint-Pierre des Chartreux)是一座羅馬天主教教堂,巴洛克建築風格,位於法國奧克西塔尼大區上加龍省圖盧茲聖伯多祿廣場(Place Saint-Pierre)附近的瓦拉德街(rue Valade)。它的名字來源於17世紀初建立的加爾都西會修道院,供奉聖伯多祿。1956年,該建築公布為法國歷史遺蹟[1]

歷史

這座教堂於1602年開始修建,加爾都西會新教徒趕出卡斯特爾附近的薩克斯貝爾維尤聖母院(chartreuse Notre-Dame de Bellevue de Saïx),決定在圖盧茲城牆下修建一座修道院。1612年5月20日,紅衣主教弗朗索瓦•德蘇爾迪斯(François de Sourdis)祝聖了教堂。

18世紀法國大革命後,修士們被驅逐,修道院變成了軍火庫。現在只剩下教堂、舊藥房、客棧和迴廊的一部分。

該堂最初供奉聖母瑪利亞和底比斯的聖保祿。革命後,附近的聖伯多祿堂被徵用為兵工廠,堂區轉移到此處,1792年改稱為聖伯多祿堂。

2007年9月,該堂被納入聖塞寧堂區

建築

教堂大門由尼古拉斯•巴切利爾(Nicolas Bachelier)的兒子安托萬•巴切利爾(Antoine Bachelier)於1613年雕刻。它不是直接通向教堂,而是通向一個大廳,稱為「中庭」(atrium),作為街道和修道院之間的緩衝區。以前這裡是堂區死者墓碑的所在地。今天,中庭舉辦各種堂區活動:音樂會、會議、展覽等。

該堂有一個獨特之處,由正祭台分隔成兩個部分。一部分是「教友」的中殿,所有人都可以進入;另一部分是詠經席,「修士中殿」(nef des moines), 專為神職人員保留。

中殿

在中殿的兩側,各有三座小堂,左側為煉獄小堂、耶穌聖心小堂、玫瑰聖母小堂,右邊是洗禮小堂、聖母小堂和聖伯多祿小堂。牆壁和天花板繪有新文藝復興風格的圖案,可能是革命後增加的。

在中殿可以欣賞到許多繪畫作品,包括讓-巴蒂斯特•德斯帕克斯(Jean-Baptiste Despax)的牧羊人的崇拜,以及圖盧茲歷任主教的肖像畫。

正祭台

正祭台用比利牛斯大理石建造,由弗朗索瓦•卡馬斯(François Cammas)設計。1785年,弗朗索瓦•盧卡斯(François Lucas)創作了代表天使加冕聖禮的雕塑,已被列為法國歷史遺蹟。

通往祭壇的台階,使用不同色調的大理石砌築,象徵基督犧牲的不同階段:紅色和白色象徵鞭打和十字架的道路;紅色象徵釘十字架;黑色象徵死亡;紅色和白色象徵埋葬墳墓和進入陰間;最後用白色象徵復活。

詠經席

詠經席包括62個17世紀的雕刻席位。

管風琴

聖十字小堂

聖十字小堂(chapelle de la Sainte-Croix)

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