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文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包文。

包文Arthur John Bowen,1873年1月12日—1944年7月28日),美國伊利諾伊州人,匯文書院第三任院長。

生平

1873年1月12日,包文出生於美國伊利諾伊州尼龐西特英語Neponset, Illinois,父親威廉·鮑文(William Bowen),母親薩拉·簡·諾頓(Sarah Jane Norton)。1897年,包文從西北大學畢業,與諾拉·瓊斯(Nora Jones)結婚。同年,他作為美以美會傳教士來華,在南京傳教並在匯文書院任教。1904至1905年,包文利用休假時間在哥倫比亞大學進修一年。1906年,他赴南昌任教區主理。1908年,包文回到南京,接任匯文書院院長。[1]

此前,院長師圖爾堅持匯文書院獨立經營,反對三書院合併。[2] 包文繼任匯文書院院長後,形勢大變。包文認為:「中國之困亟矣,非以教育新民智不足以自拯救,而教育之宗旨宜純正,規模宜遠大,組織設備宜健全完善,然後始可以言得人才為社會用,今南京一隅設三校,其政不相謀,課程多重複,且為經費限不得備其設施,勢必至於因循苟且,徒勞而無功」。包文嚴厲地指責三校分立的情況,說「吾不知其何益於中國,其亦大背吾人辦學之旨矣」。[3]

包文與美在中意見一致,合併工作順利發展。1910年,宏育書院併入匯文書院,成立金陵大學堂,包文任學堂監督,親自兼任文科科長。。包文「勇於任事,尤其卓識遠見,凡事先立大計於胸中,規定其步驟,計慮周詳,巨細無所遺,及計劃定,即施行,無猶豫顧忌,雖遇挫阻不沮喪,終奮勉盡力以底於成功而後已。」同上。他「深信教育之首要作用在養成高尚的品格;而宗教為培植智仁勇公民之要素」,向外界明確宣布:「本校雖為教會設立,但不強迫任何學生皈依教門,但願盡吾人義務,使學生明各種教諦,庶將來作自由的選擇。」[4]為了使弱小的金陵大學獲得強大的後盾,包文尋求更多教會組織的支持。除創辦金大的基督會、北長老會、美以美會外,1911年,爭取到了浸禮會的加入,1917年,南長老會亦加入,金大的經濟基礎由此得以厚植。

1915年,母校西北大學授與包文榮譽法學博士學位。[1]

1927年,在南京事件中,金陵大學副校長文懷恩死亡,包文率外籍人員撤離。待事件平息後,包文回到了金陵大學,因中國政府要求各學校不得以外籍人士為校長,他辭去校長一職,由陳裕光接任。他在金陵大學工作至1930年,而後,退休到美國加利福利亞州阿爾塔德納英語Altadena生活。1936年,陳裕光力邀他再次到金陵大學任教。第二年暑期,包文一家在北戴河休假,日軍大舉侵華,他只好返回美國。但他仍關心中國局勢,寫信給美國各部門,呼籲他們改變對日妥協的態度。[1]

1944年7月28日,包文在阿爾塔德納去世。[1]

參考

  1. ^ 1.0 1.1 1.2 1.3 Edward James. Arthur John Bowen, LL.D.: Missionary, Educator. Monrovia Printing Company. 
  2. ^ 徐則陵《美在中先生與基督書院》,《金陵光》,1914年8月,第8期臨時增刊。
  3. ^ 《包文先生傳》,《金陵大學史料集》,第14頁。
  4. ^ 包文《金陵大學之情況》,《教育季刊》,第1卷,第4期。
前任:
師圖爾
匯文書院院長
1908年-1910年
繼任:
包文
(金陵大學校長)
前任:
包文
(匯文書院院長)
金陵大學校長
1910年-1926年
繼任:
過探先
(校委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