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安普敦戰爭紀念碑
北安普敦戰爭紀念碑 | |
---|---|
英國 | |
紀念對象:第一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陣亡的北安普敦郡將士 | |
揭幕 | 1926 |
地點 | 52°14′14″N 00°53′45″W / 52.23722°N 0.89583°W 英格蘭北安普頓伍德山 |
設計者 | 埃德溫·魯琴斯爵士 |
登錄建築-I級 | |
官方名稱 | 鎮和縣戰爭紀念碑 |
評定時間 | 1976年1月22日 |
參考編碼 | 1191327 |
北安普敦戰爭紀念碑(英語:Northampton War Memorial),正式名鎮和縣戰爭紀念碑(Town and County War Memorial),是英格蘭中部北安普敦郡郡治北安普頓中心伍德山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紀念建築。紀念碑由建築師埃德溫·魯琴斯爵士設計,中間是世界大戰紀念石,兩側是相同的方尖碑,上面披着彩繪石制旗幟。紀念碑立於小花園內,過去曾是諸聖教堂墓地。
一戰結束後不久,北安普敦就考慮新增戰爭紀念建築,並於1919年7月在鎮中心的阿賓頓街立起木製臨時衣冠冢。北安普敦郡戰爭紀念委員會聘請魯琴斯設計更耐久的紀念建築。設計方案很快完成並獲批,但因選址位於教堂墓地延遲六年才開建。1926年11月11日,紀念碑在當地學童和公民領袖的遊行和禮拜儀式後揭幕。
北安普敦戰爭紀念碑是英格蘭結構較為複雜的城鎮紀念碑,包含魯琴斯戰爭紀念建築的三種代表特徵:紀念石、方尖碑,以及方尖碑上的彩繪旗幟。紀念碑原本是II*級登錄建築,後於2015年升級成I級登錄建築,同時魯琴斯的所有戰爭紀念建築成為「國家收藏」並列入國家遺產保護或重新分級。
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戰導致的人員傷亡前所未有,北安普敦郡絕大多數城鎮和村莊都有人為國捐軀,僅有北部的東卡爾頓(East Carlton)和南部的伍登德(Woodend)例外,這兩個村莊與其他一戰期間無人陣亡的英國村莊一起得名「感恩村莊」。戰爭結束後,英國各地湧現成千上萬的紀念建築。[1]
這些戰爭紀念建築的設計者以建築師埃德溫·魯琴斯爵士最富盛名,英格蘭歷史建築暨遺蹟委員會(Historic England)稱讚他是「所在世代具有領導地位的英國建築師」[2]。一戰爆發前,魯琴斯就通過給有錢人設計鄉村別墅成名,戰後他投入大部分時間設計戰爭傷亡人士紀念建築,是帝國戰爭墓地委員會(Imperial War Graves Commission,後更名英聯邦國殤紀念墳場管理委員會)的三名主要建築師之一,為英國各地城鎮和村莊設計大量戰爭紀念物,甚至其他英聯邦國家和地區也有他的作品。倫敦白廳第一次世界大戰陣亡將士紀念碑是魯琴斯最有名的作品,也是英國休戰紀念星期日活動焦點。魯琴斯的其他作品包括:世界上最大的英國戰爭紀念建築蒂耶普瓦勒紀念碑;英聯邦國殤紀念墳場管理委員會所有大型墓地的世界大戰紀念石,北安普敦戰爭紀念碑等多個魯琴斯的公民紀念建築有同樣設計。[2][3][4][5]
委聘
1919年7月,北安普敦阿賓頓街立起木頭和石膏製成的臨時衣冠冢,是當地最早的戰爭紀念建築,此後臨時紀念碑便是紀念活動的焦點,直至由更耐久的紀念建築取代。與其他許多城鎮一樣,北安魯敦也曾考慮除純粹紀念外,戰爭紀念碑是否還要具備其他實用或經濟功能。人們提出的建築方案包括裝修民用建築、新建能容納兩千人的音樂廳,在公路上豎起古典風格拱門等。當地組建北安普敦郡戰爭紀念委員會,地主第五代利爾福德男爵約翰·波伊斯(John Powys, 5th Baron Lilford)任主席。委員會最終決定在諸聖教堂墓地豎立純粹的紀念建築,委聘魯琴斯負責設計。紀念碑預算源自公眾捐款,其中利爾福德勳爵捐出50英鎊。[2][6][7]
魯琴斯於1920年完成設計,同年11月獲批,但立碑點位於墓地,需要遷幾座墳才能容納。委員會只能向聖公會彼得伯勒教區的教員求助,立碑時間因此延遲。[2][8]1922年,諸聖教堂牧師傑弗里·沃登(Geoffrey Warden)提交申請,教堂兩名理事和兩名教友支持[9]。建築師完成設計六年後,紀念碑才於1926年開建。1926年7月,《北安普敦獨立報》(Northampton Independent)報導稱方尖碑已經刻好,只等旗幟繪好後一起豎立。[10]
設計
考慮到北安普敦屬於小鎮而非城市,其戰爭紀念碑的構造可謂相當複雜。紀念碑中間是世界大戰紀念石,兩側是相同的方尖碑,每個披有兩面彩繪石制旗幟。三種元素都是魯琴斯戰爭紀念建築的代表特徵,所以這座紀念碑在他的作品中地位特別重要。[2][11]
方尖碑由矩形石柱承接,都有華麗的裝飾,石柱下是更寬的方形柱基。方尖碑上有狹窄的十字架,石柱上是模製的北安普敦盾徽,靠近柱基的石柱下端有很深的裝飾壁龕,在方尖碑下方呈現拱形。魯琴斯設計的許多戰爭紀念建築都有方尖碑,但只有北安普敦戰爭紀念碑和曼徹斯特紀念碑是在中間的紀念石或衣冠冢(曼徹斯特紀念碑)兩邊各立一個。歷史學家理查德·巴恩斯(Richard Barnes)認為,這兩座紀念碑堪稱魯琴斯的傑作,方尖碑體現出「充滿尊嚴而又簡潔的戲劇效果」。[12][13]方尖碑上刻有第一和第二次世界大戰起止年份的羅馬數字,其中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相關的文字是後來添加[2][8][14]。
方尖碑上各有兩面圍繞壁帶懸垂、並有金色花環覆蓋的石制旗幟,上面彩繪成英國國旗、英國皇家海軍白船旗、代表商船的紅船旗,以及皇家空軍旗幟。魯琴斯最早是在設計第一次世界大戰陣亡將士紀念碑時提議使用石制旗幟,但委託方沒有同意,選擇採用布旗(不過,他後來設計的羅奇代爾紀念碑和萊斯特的紀念拱門均採用石旗[15][16])。[2][17]中間的紀念石採用單塊磐石雕刻而成,長3.7米,形狀略有彎曲但肉眼不易識別,除銘文外沒有任何裝飾。與其他大部分紀念石不同,北安普敦這塊兩面都有銘文,其中東面是魯琴斯所有紀念石上都有的文字:「他們的大名/千古流傳」(THEIR NAME LIVETH / FOR EVERMORE),魯德亞德·吉卜林稱這句話取自傳道書;西側銘文是「正義之魂/在神手中」(THE SOULS OF THE RIGHTEOUS / ARE IN THE HANDS OF GOD),引自所羅門智訓。[2][5][18][19]
整個紀念碑位於石質平台上方,在紀念石和方尖碑之間形成狹窄通道,紀念石下有三級台階。紀念碑位於小花園內,與諸聖教堂墓地相鄰,前面是矮石牆,後面是紫杉樹籬,兩邊都有觀賞通道。大門是鑄鐵打造,由帶有尖頂的大型石墩支撐。牆上刻有文字:「紀念本鎮和本縣所有在大戰中捐軀的烈士」(TO THE MEMORY OF ALL THOSE OF THIS TOWN AND COUNTY WHO SERVED AND DIED IN THE GREAT WAR)。[2][20][21]
歷史
1926年11月11日,紀念碑在北安普敦各基督教派共同舉辦的禮拜儀式上揭幕,當地約五千名學子參加。由於人數眾多,教堂無法容納,所以儀式是在集市廣場舉行。儀式最後,人群前往新建成的紀念碑,一戰老兵引領遊行隊伍,其他軍人代表、北安普敦總醫院的護士及鎮上公民領袖加入其中。抵達廣場後,第一代霍恩男爵亨利·霍恩(Henry Horne, 1st Baron Horne)將軍為紀念碑揭幕,萊斯特副主教諾曼·朗(Norman Lang)祝福。霍恩請北安普敦市長和北安普敦郡議會悉心照料紀念碑,並在演講中談到北安普敦作為郡治應該發揮的重要作用。在他看來,北安普敦郡各地另行豎立紀念碑的打算完全合理,通過這些美觀動人的紀念建築表彰北安普敦郡男兒英勇、敬業和勇於犧牲的精神,可謂再合適不過。[2]1927年7月7日,威爾士親王在儀式上向紀念碑敬獻花圈[6][21]。
鎮和縣戰爭紀念碑上不包含陣亡將士名單,皇家英國退伍軍人協會當地分會呼籲在北安普敦鎮豎立紀念建築,並附上烈士名單。阿賓頓廣場原臨時衣冠冢所在地建起紀念花園,1937年經約翰·布朗爵士(Sir John Brown)少將揭幕,花園牆上刻有往生者名冊。北安普敦職業橄欖球運動員埃德加·莫布斯(Edgar Mobbs)於1917年死於一戰,他的紀念碑後來遷入花園。[21][22][23]
1976年1月22日,北安普敦戰爭紀念碑入選II*級登錄建築[2]。2015年11月,為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100周年,魯琴斯所有的戰爭紀念建築均入選「國家收藏」,並且英格蘭境內的44個獨立紀念碑全部入選登錄建築,已經入選的重新評級,其中北安普敦戰爭紀念碑升為I級[24]。
參見
腳註
- ^ Sawford 2015,第134頁.
-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NHLE.
- ^ Boorman 1988,第121頁.
- ^ Ridley 2003,第278–279頁.
- ^ 5.0 5.1 Corke 2005,第57頁.
- ^ 6.0 6.1 Boorman 1988,第122頁.
- ^ Sawford 2015,第131–133頁.
- ^ 8.0 8.1 Skelton 2015.
- ^ Skelton & Gliddon 2008,第73頁.
- ^ Skelton & Gliddon 2008,第75頁.
- ^ Skelton & Gliddon 2008,第73–74頁.
- ^ Borg 1991,第96頁.
- ^ Barnes 2004,第117–118頁.
- ^ Skelton & Gliddon 2008,第33, 73頁.
- ^ Skelton & Gliddon 2008,第46頁.
- ^ Ridley 2003,第311頁.
- ^ Skelton & Gliddon 2008,第174頁.
- ^ Skelton & Gliddon 2008,第24頁.
- ^ Ridley 2003,第278頁.
- ^ Pevsner & Cherry 1974,第319頁.
- ^ 21.0 21.1 21.2 Boorman 2005,第166–167頁.
- ^ Boorman 1988,第123頁.
- ^ Sawford 2015,第136頁.
- ^ National Collection of Lutyens' War Memorials Listed.
來源
- Barnes, Richard. The Obelisk: A Monumental Feature in Britain. Kirstead, Norfolk: Frontier Publishing. 2004. ISBN 9781872914282.
- Boorman, Derek. At the Going Down of the Sun: British First World War Memorials. York: Sessions of York. 1988. ISBN 9781850720416.
- Boorman, Derek. A Century of Remembrance: One Hundred Outstanding British War Memorials. Barnsley: Pen and Sword Books. 2005. ISBN 9781844153169.
- Borg, Alan. War Memorials: From Antiquity to the Present. London: Leo Cooper. 1991. ISBN 9780850523638.
- Corke, Jim. War Memorials in Britain. Oxford: Shire Publications. 2005. ISBN 9780747806264.
- Pevsner, Nikolaus; Cherry, Bridget. The Buildings of England: Northamptonshire. New Haven, Connecticut, United States: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74. ISBN 9780300096323.
- Ridley, Jane. Edwin Lutyens: His Life, His Wife, His Work Pimlico. London: Pimlico. 2003. ISBN 9780712668224.
- Sawford, Philip. Northampton: Remembering 1914–18. Stroud, Gloucestershire: The History Press. 2015. ISBN 9780750961547.
- Skelton, Tim; Gliddon, Gerald. Lutyens and the Great War. London: Frances Lincoln Publishers. 2008. ISBN 9780711228788.
- The Town and County War Memorial. National Heritage List for England. Historic England. [2020-07-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23).
- Skelton, Tim. War Memorial of the Month – November 2015 – Northampton. Memorials of the Great War Exhibition. The Lutyens Trust. 2015-11 [2020-07-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22).
- National Collection of Lutyens' War Memorials Listed. Historic England. 2015-11-07 [2020-07-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