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十八羅漢手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十八羅漢手,是南拳類的中國武術,據說出自於南少林寺

南方

清朝平定臺灣明鄭王朝後,嚴禁漢人習武結盟,故華南當時流行動氣功五禽戲八段錦等運動。此套類似健身操動氣功,傳入福建南少林寺之後,變成了羅漢拳

南少林寺僧又從羅漢拳衍生出大、小羅漢拳。傳入廣東以後,融會於洪拳之中,稱佛家拳佛家掌,由於起手為「左右穿花」,故又稱為花拳

後由軍人傳到江蘇浙江時,演變成七十二式少林拳,金一明後,又稱達摩拳,說是達摩祖師由天竺帶來中國的武術。[1]

北方

泉州安溪人李明擔任武官時,移居山東萊陽。帶去羅漢拳的「短打術」與五拳等南方拳。清乾隆時李氏後人李秉霄融匯當地紅拳拳術後,又稱為「羅漢短打」,李秉霄也創了梅花螳螂拳,相當程度上用了十八羅漢手的招式。

清末市面上,有所謂昇霄道人手抄本《羅漢短打》一書出現;稱《羅漢短打》本出於少林寺,初原為寺僧健身用,也說是由達摩帶來。

參見

參考文獻

  1. ^ 書名: 《中國歷史大辭典 魏晉南北朝史》作者: 胡守為,楊廷福主編 當前第:43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