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 (大字)
嘉義,是臺灣嘉義市的一個傳統地域名稱,也是全市行政中心所在地,位於該市市中心,跨越東區與西區。相較於今日行政區,其範圍大致包括東區的朝陽里不含東端、華南里西半部、民族里、東興里西半部、中山里西半部、太平里西南端、林森里南半部、北門里南半部、中央里、過溝里,以及西區的文化里、國華里不含西北端、番社里、西榮里、書院里、新富里、永和里不含西南部、後驛里東北端及東南端。[1][2]
歷史
台灣日治初期,嘉義地區為一街庄,稱為「嘉義街」,隸屬於嘉義西堡。該街北與埤仔頭莊、臺斗坑莊為鄰,東與山仔頂莊為鄰,南邊為下路頭莊、車店莊,西邊為竹圍仔莊。[1]
1901年(日治明治三十四年)11月,全台設置二十廳,該街隸屬於嘉義廳。1909年(明治四十二年)10月,合併二十廳為十二廳,該街仍隸屬於嘉義廳。1920年(大正九年),廢十二廳改設五州二廳,該街改制為「嘉義」大字,隸屬於臺南州嘉義郡嘉義街。[3]1930年,嘉義街升格為州轄嘉義市,本地區仍隸屬之。
1932年嘉義市市區實施町名改正,本地區劃分成新高町、山下町、 宮前町、東門町、朝日町、檜町、北門町、元町、南門町、榮町、西門町、新富町、末廣町、黑金町、堀川町、玉川町、白川町等17個町。
戰後嘉義市改制為省轄市,町及大字亦改制為里。1946年7月嘉義市改劃為四個區,再將臺南縣水上鄉、太保鄉劃入並改為區,合計為六個區,本地區分別隸屬於新東區、新西區、新南區、新北區。1950年8月,嘉義市廢除省轄市資格,並切割為新東、新西、新南、新北、水上與太保等四鎮二鄉,本地區分別隸屬於新東鎮、新西鎮、新南鎮、新北鎮。1951年11月撤銷新東、新南、新西、新北等四鎮,合併為縣轄嘉義市。1982年7月1日,嘉義市再次升格為省轄市。1990年10月6日,嘉義市劃分為東、西二區,本地區分別隸屬於東區與西區。
聚落
本地區發展較早的聚落為嘉義、雲霄厝、菜園等,在日治期初期的官方地圖上已有記載[1]。其後因人口增加,各聚落已連成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