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宣統帝退位詔書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清室退位詔書》是由清朝最後一位垂簾聽政的皇太后隆裕,代表君主、同時也是中國秦始皇創立皇帝制度以來的最後一位被承認的皇帝宣統帝溥儀於1912年2月12日(農曆宣統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所頒布的退位詔書。

標誌着大清帝國統治歷史之終結,也同時標誌着在中國實行了2,132年的帝制宣告結束。計自努爾哈赤後金國,至溥儀退位,國祚長達296年;若自清太宗登基稱帝起算,則為276年。若自順治帝清兵入關起算,則為268年。

簡介

1911年10月武昌起義之後,辛亥革命爆發,自湖南省開始,漢地十八省大部相繼追隨革命,宣布獨立。滿族大臣蔭昌鎮壓革命,但由於北洋軍袁世凱舊部,不易指揮,所以戰鬥失效。隆裕太后命蔭昌署理陸軍大臣,以袁世凱為內閣總理大臣討伐革命軍,袁世凱率北洋第一軍總統官馮國璋、北洋第二軍總統官段祺瑞奉命出征,但袁世凱權衡利弊後採取麵與鞭的策略,一面出兵,一面進行和革命黨談判,經過南北議和,袁世凱獲得黃興保證,將由自己擔任大總統,《清室優待條件》基本達成,但清朝核心內部依然糾葛,北洋軍將領段祺瑞在袁世凱授意之下,與四十九名將官等級發了《北洋五十將乞共和電》,又接連通電[1]脅迫。當時溥儀年僅6歲,無行為能力,由隆裕皇太后垂簾聽政。另外,隆裕皇太后又頒布兩個相關詔書。

此詔書後由原內閣中書張朝墉收藏,與同時發布的兩個相關詔書及2月3日的授權談判詔書合稱《遜清四詔》,裱為一卷。張殞後,由北京師範大學校長陳垣購得,1975年起由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現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2]

起草人

有說退位詔書起草人為張謇;但究竟何人執筆起草,一直未有定論。1912年2月22日,《申報》標題為《清后頒詔遜位時之傷心語》的報道:「此次宣布共和,清諭係由前清學部次官張元奇擬稿,由徐世昌刪訂潤色,於廿五日早九鐘前清后升養心殿後,由袁世凱君進呈。清后閱未終篇已淚如雨下,並親自蓋用「法天大道」閒章。但是,與普通詔書不同的是,此詔書從未鈐蓋正式和具官方法律效力的清朝二十五方玉璽,僅蓋用隆裕太后的「法天大道」私人閒章。後來據張天奇講述,隆裕太后選擇鈐押「法天大道」閒章,其中隱含了鄙視意味,頗有不甘心之意。[3]

詔書原文

宣統帝退位詔書

相關二詔原文

相關文獻

溥儀一生的退位詔書共有3道,兩道是以大清皇帝身份頒布,除了1912年第一道退位詔書外,溥儀於1917年的辮軍復辟失敗後,也頒布退位詔書。

1945年蘇聯紅軍入侵滿洲,溥儀也曾以大滿洲帝國康德皇帝身份頒布退位詔書

參考文獻

  1. ^ 1925年12月30日,北洋军阀皖系将领徐树铮于廊坊车站遭冯玉祥仇杀. [2018年4月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4月3日). 
  2. ^ “复兴之路”基本陈列. 中國國家博物館.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02) (中文(中國大陸)). 
  3. ^ 張耀傑. 张耀杰:是谁起草了清帝逊位诏书. 人民網,原載於《文史參考》2012年第4期(2月下). 2012年2月14日 [2012-03-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19) (中文(簡體)). 

外部連結

參見